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比较文学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比较文学在当代中国的复兴与(1978―2016)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比较文学类有关毕业论文怎么写,关于比较文学在当代中国的复兴与(1978―2016)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比较文学及中外文学及文学人类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比较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博士生的数量都大幅增长,但如何培养和造就本专业人才的学术水准和创新能力,则是我们应念念不忘并苦苦追求的重要目标.

三、学术成果

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国比较文学“复兴”的最大得益是,既有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王元化先生的

关于比较文学在当代中国的复兴与(1978―2016)的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比较文学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文心雕龙创作论》等精品力著的问世,又有季羡林、杨周翰、贾植芳等前辈专家的身体力行,他们为中国比较文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开启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如今,我们已拥有学科理论研究、中外文学文化关系、比较诗学、华人流散文学、文学人类学、形象学、译介学、生态文学批评、宗教与文学关系等多个稳定的传统学术方向和新兴研究领域,其领军人物和活跃在学坛的中青年学者,已成为令人瞩目的学术研究中坚力量,预示着我们学科的未来后继有人并发达兴旺.

传统方向

学科理论、国际文学关系、比较诗学和华人流散文学研究,是我们比较文学复兴时就有的传统研究方向.而学科理论已在前面作了专门汇报,在此不再赘言.

1,国际文学关系研究

国际文学关系研究对比较艾学具有基础性和起始性的意义,钱钟书先生早在80年代就说过“要发展我们自己的比较文学,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清理一下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循此,大家渐次深入文化层面,或抉隐钩沉、考辨梳理、还原交流史实,或立足于新文学的发生去考察异国文学资源的变异转化、作出新的诠释和认识等,成果丰硕,人才济济.

若从国别文学之间关系的角度看,有季羡林、郁龙余,赵毅衡、刘海平,孟华、钱林森,卫茂平、杨武能,李明滨、陈建华、汪介之,严绍鋈、韦旭升、王晓平和严明等的中印、中英、中法、中德、中俄和中日韩文学关系研究;以及中外文学思潮及相关专题研究,如赵毅衡的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新诗运动的影响研究,解志熙的中国唯美一颓废主义和存在主义研究.艾晓明、罗钢、罗成琰、李庆本等的中国浪漫主义思潮研究,温儒敏、陈国恩等的中国现实主义研究;孙乃修、尹鸿的精神分析理论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孙玉石、吴晓东、尹康庄的中国象征主义思潮研究;戴锦华、孟悦、杨莉馨等的女性主义思潮研究等等.


比较文学本科论文的写作方法
播放:35823次 评论:3671人

若从中国文学主体创造角度来梳理、研究外来文学的传播、影响和接受来看,则突出体现在中国现代文学与外来文学文化关系的个案研究和专题研究两大类,乐黛云、赵瑞蕻、彭定安、王富仁、孙乃修、杨武能、刘海平、孟华、王宁、高旭东等人的研究著作,以及2005年由乐黛云教授主编的“跨文化沟通个案研究丛书”,是这方面研究的佼佼者.


本篇论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51022.html

若从研究基础的资料整理来看,则出版了一批费时费力的中外文学关系的综合性史著,如贾植芳、陈思和主持的《中外文学关系资料汇编》,范伯群、朱栋霖主编的《中外文学比较史(1898―1949)》,唐正序、陈厚诚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李万钧的《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周发祥、李岫主编的《中外文学交流史》,夏康达、王晓平主编的《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等.而钱林森教授主持的两套大型丛书,即八卷本的《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和《中外文学交流史》,是这方面研究的宏大结集.

难能可贵的还有3点:其一,对“异国形象”的关注研究,一直属于传统国际文学关系研究的范畴,而到当代,因借助于符号学、接受美学等理论与方法论,使之体系化为“形象学”的研究.孟华教授是其在国内学界最有力的倡导者和推进者,周宁教授的成果令人瞩目,而张哲俊、蔡春华、高鸿、马丽莉等一批青年学者的著作,则反映了形象学研究的勃勃生机.其二,许多学者在发掘和梳理交流史实的同时,还对国际文学关系的发生机制和深层原因做出了积极的理论探索.严绍鋈教授提出在民族文学视野下探讨双边或多边文学文化关系的“文学发生学”,是在确立“文学变异体”概念的前提下,通过历史文献实证和多维理论分析来还原“文学变异体”产生的历史场域,其对切入焦点的拷问启示和破解疑难的学术自信,显示了其敢于理论创新的魄力.其三,严明、孙逊、宋莉华等从事传统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教授,运用比较文学理念与方法所进行的东亚汉文学和诗学比较研究,不仅都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获省部级奖,而且还对我们开拓学术研究增长点富有启迪.

2,比较诗学研究

我们30年的比较诗学发展脉络,可分为3个阶段并各有标志性成果问世:1,1978―1988年是其开创与奠基阶段.重要论著有: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编》、王元化的《文心雕龙创作论》,1981年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和周发祥《东方与西方古典美学理论的比较》,1988年曹顺庆的《中西比较诗学》等,为比较诗学研究做出了坚实铺垫.2,1988―1998年是其体系化尝试阶段.主要著述有:1991年黄药眠i童庆炳的《中西比较诗学体系》、卢善庆的《近代中西美学比较》,1992年周发祥与陈炎合著的《中西比较美学大纲》,1993年乐黛云、叶朗、倪培耕主编的《世界诗学大辞典》,1994年张法的《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等.上述著作既有对中外诗学比较的逻辑起点、可比性等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也有对相近诗学范畴和命题作横向比较和具体探究,并将比较诗学研究引向深入.3,1998―2008年是比较诗学的多元拓展阶段.主要成果是饶苋子、周宪、曹顺庆、余虹、杨乃乔、陈跃红等人的相关论著.其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如曹顺庆的《中外文论比较史上古时期》(1998年)不惟探讨了比较诗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还突破了囿于中西的惯例,把研究视野拓宽至印度、东亚和阿拉伯等文论领域;其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日益丰富,如王岳川对20世纪西方文论的系列研究,王宁对后现代文论的系列研究,戴锦华对电影文本的文化诠释,王一川的形象学诗学研究等;其研究的层次不断拓展,既有兼具系统性、导论性和实践性的陈跃红的《比较诗学导论》,又有对诗学比较研究作哲学思考的杨乃乔的《悖立与整合》、余虹的《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等.可见,比较诗学研究正方兴未艾并渐入佳境.

3,华人流散文学研究.

中国大陆学者对“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从台港文学引发的最早关注东南亚文学,再发展到对北美、欧洲、澳新等区域的海外华文文学或华裔文学的全面研究.从1982年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研讨会算起,至今已召开了14届全国性学术年会和国际学术研讨会.

进入20世纪90年代,原先囿于中文或外文的二分研究出现了交叉和汇合,打破语言樊篱并扩展为跨语言界的华人流散文学研究.而且,暨南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先后建立了海外华人,华裔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其研究对象也转为对“华人流散文学”的总体观照.饶苋子、刘登翰等教授撰文,主张从诗学层面人手来建构海外华人文学研究的学科理论,获得了同行学者的积极呼应,并提出了有关华人流散文学发展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诸如华人文学的本土性、流散性与现代性问题,海外华人文学的世界性、边缘性与跨文化性问题,海外华人文学的文化诗学和艺术审美问题,海外华人文学研究的学科化及其建设问题等.这是既同国际流散文学研究同步、又具中国比较文学本土化特点并富有问题意识的学术方向.

新兴领域

1,文学人类学研究

从1987年弗雷泽的人类学巨著《金枝》中译本问世以来,各地出版社相继推出人类学译丛、比较研究丛书和民俗文化丛书,促进了国人知识结构和学术理念的更新.

进入90年代,学界对相关译介引进加以反思,提出了本土发展的新目标.《文艺争鸣》、《上海文论》、《文艺研究》等杂志先后组织了专题论坛或专家笔谈,以推介这一边缘学科的动向与成果.1991年方克强的《文学人类学批评》,首次尝试对其在我国的实践进行理

1 2 3

比较文学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比较文学在当代中国的复兴与(1978―2016)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

儿童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选题

英语文学毕业论文题目

论文文学

汉语言文学论文

文学学年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范文

本科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答辩

四年级语文学科论文

比较文学在当代中国的复兴与(1978―2016)(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