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比较文学论文范文检索,与当代美国比较文学的反思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比较文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当代美国比较文学的反思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比较文学及跨学科及文学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比较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HappenedtotheHumanities,1997)、卡尔伍德林(CarlWoodring)的《文学:一种全副武装的职业》(Literature:AnEmbattledProfession,1999)等等.哥伦比亚大学英文系教授安德鲁德尔班科(AndrewDelbanco)发表了《文学的衰落》(TheDeclineandFallofLiterature)一文,对以上著作进行介绍和评析.)1970年代的“理论热”,从社会背景上来说,与“越战后弥漫一时的犬儒主义和怀疑情绪”[16:4]有关.从学院背景来说,是逆反于新批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等理论,而出现了文学研究的“理论转向”.以开放性著称的比较文学,在文学研究领域更是首当其冲.196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的比较文学系“渐以理论的温床而著称”[16:4].“有些最好的研究生院,其比较文学所优先研究的,是理论而不是文学,是方法而不是问题.”[16:5]“理论热”不仅导致了比较文学研究失范,更导致了学科意识的进一步迷失.那么到了1990年代,理论热消退后,文学研究领域为何又踏上了文化研究之路?杜克大学大卫贝尔(DavidF.Bell)教授对此有一番解释:
伴随着理论鼎盛的消退以及随后留下的怀疑主义,文学研究中的文化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以各种美国形式的面目出现的分析,汇总起来统称为文化研究,排炮一般地向文学典律轰去,而这种典律被认为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整个智性积累的一部分,对文学典律的控制及对其边界的重新划定,向来是女性主义批评、非洲裔美国人研究以及同性恋及性别研究的主要目的.而文化研究则希望再前进一步,把所有的界限都统统消弭.典律问题向来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因为对文学文本的价值判断是传统批评家与后现代批评家对垒交锋的一个战场,这些后现代批评家对传统批评家的政治取向和文化力量进行质疑,后者即这一政治取向和文化力量的喉舌.哪群人有权决定一部文本的价值,这一决定难道不总是一种对什么被允许进入话语进行控制的压迫性举措吗?如果是的话,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也许就是放弃价值判断,把文学范畴尽可能地放大,这样就把高雅和低俗以至所谓典律的概念都统统取消了[15].
如果说,大卫贝尔揭示的,是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中所隐含的学术话语权力问题,那么,伯恩海默报告中提出的“文化转向”,则是基于比较文学应适应文学研究发展趋势和多元文化时代的要求.
1993年伯恩海默的报告最引人瞩目的,是其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方向提出的两条建议:一是比较文学应摒弃欧洲中心主义而提倡多元文化主义,将比较文学研究范围扩大到东西方;二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关注点不应再是文学文本和文学现象,而应扩大文学研究的语境,将文学研究扩展到文本赖以产生的文化语境.
伯恩海默的报告不仅在美国,也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比较文学界,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议论.由于1993年伯恩海默报告发表后,美国比较文学出现了越演越烈的学科泛化和文化研究现象,有的学者将此归咎为伯恩海默报告,实际上有些误解.伯恩海默报告中所提出的“文化转向”问题,在西方和美国比较文学界业已存在.在其发表之前,杰拉德吉列斯比(GeraldGillespie)曾总结了西方比较文学五大新趋势:一、文学理论方面,民族文学的界限加速消除,甚至在具体批评实践上也是如此;二、文学史的声望严重衰落;三、以作品为中心的新批评研究方法被抛弃,以作家、作品为主的传统文学研究观念也遭到普遍拒绝;四、普遍拒绝考虑审美问题,而注重文学研究与人文科学之间的关系;五、热衷于所谓“科学”的方法以及种种关于文学的修正观(revisionaryphilosophiesofliterature)[17:18].可见,美国比较文学的“文化转向”,并非伯恩海默报告所发动.由于1985年的美国比较文学报告没有发表,1993年伯恩海默的报告就成了最合适的论争标靶.伯恩海默报告只不过对这种趋势进行了描述和总结.当然,它也不乏因势利导的意图,支持了业已出现的文化研究新趋势.
伯恩海默提出的文化转向,并非要用文化研究取代比较文学.其提倡比较文学研究应扩大语境化和历史化,意在使比较文学适应整个大的文学研究语境的变化.他指出:“文学现象不再是我们学科的唯一焦点.现如今在复杂多变、常自相矛盾的文化生产领域内,文学文本正被逐渐当作各种话语实践之一种.这个领域对跨学科观念提出了挑战,甚至让人相信,学科建构的历史,就是为了将知识领域归拢起来,控制在专家们可以驾御的范围之内.”[16:42-43]但“宣称文学是各种话语实践之一种,并非要攻击文学的独特性(specificity),而是要将其历史化.”[16:15]扩大文学研究的语境和历史化,是不是对“文学”和“文学性”的放弃?伯恩海默解释说:“我们建议扩大探索领域,并不意味比较文学就此放弃了对修辞和诗体韵律等形式特征的细致分析.但是,精读文本的同时,要考虑其意义赖以产生的意识形态、文化以及体制的语境.”[16:43]因为比较文学研究“不应只关注高雅文学话语,而应考察文本赖以生产并决定其地位高低的整个话语语境”[16:43].可见,伯恩海默提出的“扩大语境化研究”,其目的还是为了更深入地解读文本所可能拥有的内涵,着眼点还是在文学.所以,玛努拉莫拉奥说:“《多元文化时代的比较文学》所收文章,总的说来有一个共识,即文学仍处于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中心.论争以及焦虑主要不是因为这个,而是比较文学范围的扩大是否会最终导致文学的边缘化,以及如何做到所提出的‘文学’研究多样化和语境扩大化.”[2:136]为防止比较文学新研究范式导致文学的边缘化或被文化研究所取代,伯恩海默特别提醒:要“谨防把自己等同于文化研究领域,后者的大多数研究都是单语种的,而且主要关注当代大众文化的具体问题.”[16:42]
三、理论热、文化转向的功过
由于美国比较文学界前后相继的理论热和文化研究趋势,伯恩海默的提醒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美国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很快越过了这个界限而偏向了文化研究一边.近几年召开的美国比较文学学会(ACLA)年会主题或小组讨论题目,有的完全是文化研究和泛人文、社会科学议题.(注:2005-2008年四届年会的主题依次是“时间、空间与形式上的诸种帝国主义”(Imperialisms:Temporal,Spacial,Formal)、“人类与其‘他者’”(TheHumanandItsOthers)、“跨文化、泛文化、文化间的接触“(Trans,Pan,Inter:CulturesinContact)、“抵达与离开”(ArrivalsandDepartures).2008年议题从“疼痛的全球美学:狱里狱外”(AGlobalAestheticsofPain:PrisonArrivalsandDepartures)到“其来有自:现代初期身份和性欲的放纵”(ComingupforHeir:IdentitiesandSexualitiesLetLooseintheEarlyModernAge),横贯文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生物学、性别理论、视觉艺术等多种学科和大众文化领域.)正如雷马克所指出的ʍ
关于比较文学论文范文检索,与当代美国比较文学的反思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