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比较文学类论文范文检索,与清华大学与现代中国比较文学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比较文学类论文的格式,关于清华大学与现代中国比较文学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比较文学及清华大学及外语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比较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国后在北京大学东语系任教至今.他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一任名誉会长,是中国比较文学复兴的主要倡导者、推动者和领导者之一.他是继陈寅恪之后从事中印文学关系研究的又一著名学者,研究侧重于印度文化与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他通晓数门外文与多种东方古文字,这使他总能旁征博引、探幽索微,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就是这方面成果的集中体现.长期以来,他始终强调重视东方文学,积极倡导东方文学的比较研究,呼吁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进而为世界比较文学做出贡献.1984年,由季羡林首任主编的《中国比较文学》创刊,这是我国第一本全国性的比较文学刊物,次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后成为学会会刊.此外,《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东方文学史》、《禅和文化与文学》等也都是季先生在比较文化和文学方面深厚造诣的体现.

李赋宁于1935年进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学习,1939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1年又毕业于该校研究院.1942年至1946年在西南联大任专任讲师.1946年赴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英语系学习,1948年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任清华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李先生对80年代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81年他与季羡林、杨周翰先生共同组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研究会――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会,季羡林担任会长,李赋宁担任副会长.同年,李先生发表了重要论文《什么是比较文学》,该文为80年代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文章首先廓清了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并将研究方法归纳为四个方面:文学影响的研究、文学作品被接受情况的研究、翻译问题的研究、诗论和文艺理论的研究.文章还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名称在多门语言中的差异及其反映的各国不同的研究方法作了精辟的阐述,对世界文学、总体文学、国别文学和比较文学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加以区分.李先生非常欣赏30年代吴宓为清华大学外语系制定的培养方案,并且在1984年受命为深圳大学外语系主任时,曾设想以30年代清华大学外语系为模式建立一个新型外语系,可惜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加之李先生本人年迈而未能如愿以偿.[7:23-25]此外,李先生始终对自己的恩师、一代比较文学大师吴宓怀有深深的眷念,从90年代起,他多次在其出任名誉会长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陕西分会策划、组织吴宓学术讨论会.

王佐良于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迁往湖南(长沙、南岳)和云南(蒙自、昆明,即西南联大).抗战后考取公费留英,于1947年秋赴牛津大学研究英国文学.于1949年9月建国前夕回国,应聘到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授.王先生在多个研究领域均有突出的成就,比较文学是其中之一.在《王佐良与比较文学》一文中,杨恒达认为,“他(王佐良)对我国比较文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观念上的两种新的倾向.首先,王佐良先生提出了外国文学史编写工作的中国化问题.等其次,王佐良先生在翻译理论上发展并丰富了严复‘信达雅’说的内涵,以自己的翻译实践和翻译心得预见了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的互动.”[8:40,43]1985年,即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的当年,积王先生数年心血的探讨20世纪中西方文学间关系的十余篇论文结集出版,书名为《论契合:比较文学研究集》(英文版).2005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时隔20年之后,又推出了《文学间的契合:王佐良比较文学论集》,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丛书之一.

除了以上4位,第二代清华学者中还有很多人,如曾经就读于清华大学的陈铨、李健吾、曹禺、陈嘉等,不仅推动了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也为清华大学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三、中国比较文学的繁荣和走向世界与第三代清华学者

清华大学外语系在1983年恢复建制以来的20多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清华大学被国家列入“985”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以来,外语系更是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努力从国内优秀人才中物色学科带头人.作为中国现代比较文学的发源地之一,清华大学历来重视跨越国别界限、语言界限和学科界限的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2001年,由外语系、中文系和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师联合成立了具有跨学科性质的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在比较文学和西方文论方面引进了王宁教授和陈永国教授,在翻译与跨文化研究方面引进了罗选民教授.作为第三代清华大学的比较文学学者,他们努力将中国比较文学在清华大学的传统继承下来,发扬光大,并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不断开拓创新.在他们的带领下,清华大学的学者在中西比较文学、当代西方文学理论思潮、现当代英美文学、翻译研究和文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还承担了国际权威学术刊物《新文学史》(NewLiteraryHistory)和《批评探索》(Criticallnquiry)中文版的编译工作.此外,近年来,该中心和外语系联合,多次主持承办了与比较文学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其中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反响的包括第三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全球化与文化论坛、“易卜生与中国:走向一种美学建构”国际研讨会、“批评探索:理论的终结”国际研讨会、“翻译全球文化:走向跨学科的理论建构”国际研讨会等.这些工作体现了第三代清华大学的比较文学学者引领中国当代学术潮流、跟踪国际学术前沿,一方面把西方文学和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绍到中国,另一方面把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和文学介绍到国外,为最终取得与国际学术界的平等对话而做出的巨大努力.1985年清华大学中文系复建后,自觉地发扬前辈学者“中外会通”的传统,积极致力于文艺学与比较文学学科点的建设,目前该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之下招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博士生.

毫无疑问,王国维、吴宓、陈寅恪、朱自清、闻一多等第一代清华前辈学者领路开航,为比较文学在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季羡林、钱钟书、李赋宁等第二代学者著书立说,有力地推进了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发展和繁荣;而以王宁为首的第三代清华大学比较文学学者则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走向世界而团结协作、播种耕耘.正是在这些献身于学科建设的学者们的带领下,中国比较文学才逐渐发展成为今日的显学.2005年是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20周年,2006年又适逢清华大学成立95周年和外语系成立80周年,在这特殊的日子里,缅怀并追忆清华大学的三代比较文学学者们为中国比较文学的诞生、发展、繁荣和走向世界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后辈学人无疑是具有激励和鞭策作用的.

最近,笔者由于研究之需,登陆了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l),寻访了为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做出非凡成就的每一位重要学者的被引情况,得出了比较文学领域被引次数最多的前十名学者的信息,现排名如下:1.季羡林(498),2.王宁(284);3.王佐良(232);4.刘象愚(219);5.叶舒宪(217);6.乐黛云(209);7.罗钢(207);8.钱中文(202);9.曹顺庆(137):10.谢天振(125).我们毫不吃惊地发现,名列第一的清华校友季羡林、名列第二的清华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宁、名列第三的已故清华校友王佐良和名列第七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罗钢的名字赫然在册.而在整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排名中,清华校友钱钟书则以被引次数1052次而和费孝通(1842)、朱光潜(1799)和李泽厚(1321)等名列前茅.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清华大学与中国现代比较文学的密切关系吗

参考文献:

[1]吴宓.清华开办研究院之旨趣及经过[J].清华周刊1925,(351).

[2]徐扬尚.中国比较文学源流[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3]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清华大学校史稿[C].中华书局,1981.

[4]徐志啸.中国比较文学简史&

1 2 3

关于比较文学类论文范文检索,与清华大学与现代中国比较文学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汉语言文学论文评语

文学类核心期刊

本科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方向论文

专科汉语言文学课程

幼儿文学论文

文学理论论文

现当代文学史论文

欧美文学论文

文学批评论文

清华大学与现代中国比较文学(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