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十七年文学类论文范文例文,与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国际学术会综述相关论文查重

本论文是一篇十七年文学类论文查重,关于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国际学术会综述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十七年文学及文学及文学评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十七年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与《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26-29日在中国北京烟湖国际康体俱乐部举行.在与会代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大家的努力,研讨会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开得相当成功.出席这次大会的海内外学者共60余人,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瑞士、新西兰和中国大陆等地.大会收到学术论文40余篇.会议时间虽短,但经过与会代表广泛热烈的讨论,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

在文学已经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巨大的变化时,召开本次学术研讨会是十分必要的.20世纪是激烈动荡的100年,要理解这100年,我们不能不借助于一系列主题词,诸如:革命、现代(化)、传统、科学、理性、西学等等,而革命则是其中最核心的主题词.革命意味着政治文化的巨大变革和转型,在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文学无论就其观念还是创作而言都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这样一个时期也许不是在创作上达到高峰的时期,但是一定是文学思想理论观念最为活跃的时期.就其变化的剧烈而言也许能比得上政治稳定思想平庸的一千年,因而它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在经过了100年后,我们已经可以把它作为历史加以关照.就有了一种平心静气的学习的态度,将避免狂热的盲从和愤青的双重缺陷,从而取得更高的学术成果.我们必须承担起总结这一段历史的责任,对它作出认真的研究和总结.本次大会学术气氛甚浓,进行大会发言的共有40余人,他们围绕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这个主题,按照六个分论题进行了深入集中的探讨和挖掘,作了精彩发言,讨论非常热烈.

由于“革命”已经成为历史,隔着一段时间的距离,从理论上对之进行反思和总结是可能且必要的.在第一场以“革命、文学、革命文学”为主题的发言中,各位教授从文学理论、美学、意识形态、现代性等各个角度对这个主题进行了理论的探讨.他们的发言主要集中于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对中国革命的内涵的界定以及革命话语、革命叙事的在历史中的演变过程.李怡教授关注不同时期“革命”概念的内涵,提出解读20世纪中国文学与革命的关系的最重要的起点应当是划清“革命”之于政治和革命之于文化的不同含义,同时,还应当看到,从晚清到当代中国,对中国文学发展影响甚深的“革命”也包括了多重不同的意义指向.张清民教授则聚焦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个在革命历史中曾经影响甚大的概念,认为这是一个体现权力话语特征的文学概念,在文学话语领域的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一系列的概念增补性质,其增补过程表现为话语权力解释、争夺的过程.在增补过程中,使用这一概念的左翼文学家通过话语控制原则,成功地排斥了“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概念,再加上政治权力的介入,它最终成为权力话语的一个范畴,其作用主要是体现革命意识形态的要求,而不再是履行文学或审美的功能.朱水涌和叶世祥两位教授关注的是意识形态的问题,他们分别考察了革命意识形态与文学中的英雄描写和当代审美主义话语的关系.王鸿生从叙事学角度探讨革命故事的讲法,提出了革命叙事中存在的一系列紧张关系,比如:革命的民主目的和革命文学的极权文体的紧张、生活的散文和理想的诗的紧张等等.吴兴明则颇有激情地发表了对革命文学当中“崇高”的体验和反思.曹卫东以法国大革命为例阐释了革命与现代性的关联,以及西方学术界对于法国革命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刘俐俐通过生动的例证论述了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当代读法问题.

妇女解放是中国革命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随着女性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和蓬勃发展,革命之于女性解放的意义及其局限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它也获得了本次与会代表的高度关注.在“革命-文学-身体”这个主题发言中,各位代表表述了他们对女性、身体与革命的关系的思考.来自澳大利亚的Roberts博士详细探讨了“文革”时期八大样板戏中的女英雄形象,她把这些非常时期的女主角置于中国传统女英雄形象的源流中加以比较和梳理,通过详尽的个案分

关于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国际学术会综述的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十七年文学类论文范文例文
析,令人信服地指出她们既从属于中国传统对理想女性的界定,又在某种程度上对之形成了挑战.瑞士的Vuilleumier博士则通过考察中国现代诗歌中对身体的描写,展现出身体的撕裂、变形及其与灵魂和革命的关系,揭示新诗如何从抒情走向革命的转变过程,以及如何传达出语言、主体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革命美学.LiLiPeters博士通过对张天翼小说《移行》的分析,说明了作家对革命意义的创造所表现出的矛盾性:男主角似乎只能在对女性身体的意义的否定中找到他们的主体性,而革命作家正是通过这种方式创作小说,来抵消他们对现实境况的绝望.杨联芬教授则以1927年国民革命及其文学为背景,通过分析表现女性在社会与性别“解放”过程中的处境和体验的文学作品,对大革命中的性别关系及女性体验进行细致的阐释和理论的论证.

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国际学术会综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十七年文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该文地址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52227.html

随着“告别革命”的口号的提出,有学者提出了当今中国已经进入“后革命时代”的论断.无论用何种表述,都表明了革命已成为历史、成为人们的记忆和表述的对象这个事实.在这种语境下,红色经典的重新兴起和改编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对这种现象的考察也是透视有关“革命”的历史、话语和作品在当下的境遇的一个重要角度.在“红色经典后革命”这个主题发言中,各位教授从后革命时代的革命书写到市场化时代对革命的追想与质询再到红色经典与现代意识的思考,让我们在当今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对红色经典,革命后和后革命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陶东风首先界定了“革命”与“后革命”时期这两个核心概念,进而将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后革命书写”分为三个阶段,即新启蒙语境中的修复式书写、新历史小说中的解构式书写以及消费主义语境中的戏谑式书写,从后革命时代“革命书写”的变迁中解读其社会历史内涵以及革命叙事与现代性的关系.范玉刚关注的是红色经典的改编与文化权力的运作.张志忠则选择了市场化对革命的消解和冲击,从革命情怀、性别问题、红色经典、大众文化等各个角度探讨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小说对革命的追想与质询.赵勇着眼于当下的一个媒体事件,探讨了红色经典在当下消费热潮中遭遇亚文化改编的境遇,以及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交锋和收编关系.这一组主题发言集中深化了“告别革命”的时代中革命经典的境遇,以及这种境遇显现出来的社会政治意义.

“十七年文学”曾经由于其与政治的密切关联获得了极高的推崇,在新时期又被贬得很低.随着时局的变迁,对它௚

1 2

十七年文学类论文范文例文,与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国际学术会综述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

比较文学论文提纲

文学期刊论文

英美文学英语论文

汉语言文学主干课程

关于英美文学的论文

俄语文学毕业论文

自考本科 汉语言文学

文学类毕业论文

唐宋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中国革命与中国文学国际学术会综述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