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文学创作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明清时期商人的文学创作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学创作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明清时期商人的文学创作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创作及商人及文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创作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兴化道中》:“环看多垒石,如逐牛羊群.壑响流松风,山山欲出云.”前者写稻色,后者写石景,景致宛然.对闽中风物的描写也时见集中,如多首诗写到荔枝,其《枫亭观荔枝》道:“一迳绿荫满,临流濯锦鲜.乍耽秋色老,转觉春光妍.已惜味堪饱,还看香可怜.莫言妃子笑,行客也留连.”《闽中咏物十二首》分别吟咏了哆绒、犀箫、五色晶章、犀梳、犀觥、玻璃瓶、墨纱灯、倭剑、倭镜、王若水湖滩图、建窑白定鼎、血珀.卷末的《武夷游记》记其与友朋游历武夷山的经过,其中写九曲溪水一段文笔简洁而传溪水之态:“初进峡口,溯流漱石,幻然仙境.赤壁千仞,奇峰插天,九曲潆洄,深潭浅濑,令人应接不暇.初曲回视,幔亭、大王二峰,雄峙水口.二曲玉女峰卓立霄汉,旁列片石,题曰‘镜台’,盖以水光云影时相漾荡也.三曲仙船架于小藏峰,半入石缝,如在天际,终不可解.四曲卧龙潭,澄碧阴阴,晴虹泻壁,如遇风雨,辄摇摇不能自主.五曲接笋峰,危梯千寻,俯瞰壑,无济胜之具者不敢蹑,徒有望洋之叹.等”

与汪汝谦因追寻情人林天素的独自之游不同,马氏兄弟似乎总是和文友们结伴同游,游则有诗,而且刊刻成集.乾隆十三年(1784)冬,二马“因江月发兴”,邀诗友同游焦山.厉鹗记此次游历“凡九人,往返两宿南庄,留山中凡三日夕,人各赋诗七首,联句一首”.乾隆十七年(1752)春,二马又与陈章等人游林屋诸景,赋诗唱和,沈德潜为《林屋酬唱录》所作的序说:“马君谷,雅嗜山水,今春偕昆弟友生,自扬入吴,过惠山,历武邸,憩明瑟园,乃攀天平,历支硎,俯寒泉,蹑华山乌道,上灵岩,陟邓尉,由天池石壁渡太湖,探石公包山、林屋、飘渺峰、消夏湾诸胜,饮明月坡而返.流连唱和,并得诗五十余首,体格各殊,性情自,林壑云日,烟霞鱼鸟,尽归诸寸楮间,可云不负斯游也已!”《焦山纪游集》、《林屋酬唱录》就是这两次出游创作的遗留.因为是游历山水,无论是作为商人还是作为文人,他们对大自然的亲近感是接近乃至相同的,形诸笔端的文字,也共同体现着对自然美的感受和体悟.这些诗作都描写了郊外农村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一种闲适悠然的心境,虽然每个人着眼的景色有所不同,但在艺术上却难分轩轾.

马曰的《沙河逸老小稿》中还有一些吟咏田园风光以及景物的诗作,读来也有审美的风致.如《南庄四截句》之一:“邻园老桂客争夸,每到花时怅日斜.何似今朝明月夜,小山秋影属吾家.”也许马曰所经历的热闹场面太多了,那株老桂树月下的秋影才显得那么清新,才让人感到它的宁静.又如《冬日田园杂兴》四首:

禾稼匆匆输税了,布泡絮帽倚茅檐.城中买得新官历,爱说明年是稔年.

健妇抛锄糠贮火,丈人弃壅土支床.迎亲忙了家翁事,新妇佳儿乌饽香.

竹掩梅藏自一村,鸡声人语旧篱门.西风云净月初上,正照田家老瓦盆.

髡柳沿堤冷日斜,粉书农具比邻夸.豳风满眼留题遍,槌鼓声声噪晚鸦.

作为富商巨贾的马曰想必对农事并不了解,当然也毫没有体验过农家的艰辛,但他还是知道农民要向官府交纳赋税.也正因为有着距离,他眼里的农家生活才富有新鲜感.这里有“竹掩梅藏”、“髡柳沿堤”的自然景致,有“布泡絮帽倚茅檐”、“鸡声人语旧篱门”的乡村风情,有农妇、老人、新媳妇、儿童的身影,有“槌鼓声声噪晚鸦”的风俗画,还有农民对“爱说明年是稔年”的向往和期待.

江春之游与汪汝谦以及“二马”更有自己的特点.其《随月读书楼集》中有《黄海游录》一卷,是专门到他的家乡黄山游历时所写下的诗作.这组诗从其老家歙县江村出发时写起,一直写到游历完黄山回到江村为止,共32首.每首前面有小序,介绍自己游览的位置,将在黄海游历时的所见所闻无一不以诗作记录下来,所记甚微甚细,一草一木、一石一屏,皆入笔端.如第16首:

(小序)横跨一松于始信峰之南北崖,是名接引松.援其枝过仙渡桥,踏空而行,升峰之绝顶,乘危历险,同游者不能从焉!

侵晓试攀跻,幽寻意已迷.松声横跨谷,岭路直乘梯.桥信仙人渡,身看飞鸟低.如何才一瞬,大海白云齐

这首诗的小序写其登黄山始信峰的经过,诗作则抒发其登峰的感受,“身看飞鸟低”写峰之高峻,“如何才一瞬,大海白云齐”写峰谷云海的忽去忽来.如果到过黄山的人,就会知晓这样的感受是非常真实的.难怪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对江春的《黄海游录》赞赏有加,他说:“凡吟险峻山川,不宜近体.余游黄山,携曹震亨、江鹤亭两诗本作印证,以为江乃巨商,曹故宿学,以故置江观曹,读之不甚慊意.乃拮江诗,大为叹赏.如《雨行许村》云:‘昨朝方戒途,雨阻欲无路.今晨思启行,开门满晴煦.雨若拒客来,晴若招客赴.山灵本无心,招拒讵有故’又曰:‘非是山行刚遇雨,实因自入雨中来.’皆有妙境等其心胸笔力,迥异寻常.宜其隐于禺荚,而能势倾公侯,晋爵方伯也!”袁枚在为江春所作的墓志里再次提到此事,说“余持公诗游黄海,一丘一壑如得导师”.

江春还有《深庄秋咏》一卷,收诗72首.深庄是其园林别业,也是其避暑的地方.卷前小序道:“余性不耐暑,每至背夏涉秋,则洗然以喜.今夏更苦炎亢,入秋后连雨始解.因屡至深庄,行散之余,不废吟弄,意有偶属,辄以五言二韵写之.”诗均以一字为题,写自己的感受,如《涨》:“一夜渔梁没,芦花浸白头.不知天地阔,添得几分秋.”又如《怨》:“露华团夜色,罗袜渐生寒.底事空阶月,依然度曲栏”前诗写秋天涨水的景色,选取了渔梁淹没、芦花被浸的特写镜头,别具眼光;后诗写女子之怨,以“底事空阶月,依然度曲栏”侧写之,体现出含婉的风致.

应该说,山水田园题材是商人创作中最具有审美意识的作品,也是和文人创作毫无差别的作品.当他们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的时候,他们也从精于筹算的商人还原为自然状态的人.山水田园风光唤起了他们纯粹的审美感受,从而书写这种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书写因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内在气质的不同,甚或比文人的书写更富有美感意味.

四寂寞与孤独:商人创作之生命关怀

商人享受着热闹,享受着因为自己的富有而带给文人快乐的“精神胜利”.但是,在他们的心底,却潜藏着传统和现实交织所带来的寂寞和孤独.

就传统而言,中国历来是以农耕为主的农业社会,农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社会经济的根本,社会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农民.因此,“重农抑商”是封建政府的基本国策,政府出台各种法规法令限制经商,千方百计要把劳动力人口固定在土地上.商贾也因此成为社会的最低层.商贾尽管能够拥有较多的财富,但是他们获得的社会地位却与他们拥有的财富始终不成正比.一旦身为商人,甚至连穿衣服都要受到限制.据徐光启《农政全书》卷3记载,朱元璋曾经颁布法令:“加意重本抑末,下令农民之家,许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亦不许穿绸纱.”尽管在明代中叶以后,不少的思想家都开始认识到商人的重要性,如何心隐认为:“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黄宗羲也提出“工商皆本”的观点:“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但是在国家政策上,“重农抑商”仍然是基本策略.作为“四民之末”的商人,尽管他们拥有巨额的财富,可以挥金如土,可以毫无顾虑地享受物质生活,但他们的社会地位永远也赶不上士大夫阶层.他们的自卑,是拂之不去的阴影.就现实而言,能够染翰操笔的商人,大多在年轻的时候都曾经有过踏上士大夫道路的梦想,马曰、江春等人都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这种梦想,或是随着科举考试的失利,或是因为生计之所迫,而不得不放弃.但年轻时候的梦想是难以彻底忘怀௚

1 2 3 4 5 6 7

关于文学创作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明清时期商人的文学创作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文学类毕业论文提纲

大学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经典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小论文

现代文学 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6000字

网络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

英语语言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论文

doc下载 下载明清时期商人的文学创作(4)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