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经济生活方面论文范文集,与明代经济生活与诗歌传统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经济生活方面毕业论文怎么写,关于明代经济生活与诗歌传统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经济生活及农业经济及商业经济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经济生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衣食之计,当先使稍足于己,乃可无求于世.今人动作名士面孔向人,见人营治生计,即目之为俗.及至窘迫,或有干请乞丐,得与不得,俱丧其守,其可耻又岂止于俗而已乎”所言颇是,衣食不安,实难持守,温饱困窘之下,纵怀高志亦无力践履其实.所谓“通人作俗事,自有深意”,其“深意”之发端亦即于此,至言“大抵士未有不近情而能全节者,但不可为贪鄙人藉口耳”,依旧是士行维持下的心态关注.

一般文士“营治生计”的手段大抵在笔底诗文.明代士人即或博取功名,所得官俸亦甚微薄,捉襟见肘,不免依赖诗文字画贴补家用,未通仕籍者,更不免作文鬻利,收取润笔.若“嘉定沈练塘龄闲论文士无不重财者,常熟桑思玄曾有人求文,托以亲昵,无润笔.思玄谓曰:‘平生未尝白作文字,最败兴,你可暂将银一锭四五两置吾前,发兴后待作完,仍还汝可也.’唐子畏曾在孙思和家有一巨本,录记所作,簿面题二字曰‘利市’.都南濠至不苟取.尝有疾,以帕裹头强起,人请其休息者,答曰:‘若不如此,则无人来求文字矣.’马怀得言,曾为人求文字于祝枝山,问曰:‘是见精神否?’(俗以取人钱为精神)曰:‘然’.又曰:‘吾不与他计较,清物也好.’问何清物,则曰:‘青羊绒罢.’”(59).可见,收取润笔已为士人通习,并不为耻.当然,更大的认可则来自于所收润笔的用途,强起为文的都穆,“工文章,凡润笔之资,与异母弟共用,次及二儿,或推及门人弟子,食贫时多至不能备后事并药饵”(60).顾东桥视友人王韦之子王子新犹如己出,王韦故去,“人有丐先生文者,先生辄命以其润笔物送子新”(61).养亲济友的日用开销均可纳入传统士人立身持家的合理支出,在此层面上的收取润笔大抵有着无可厚非的正当意义.江南才子唐寅的润笔态度所呈现的却是另一种士人风流,因科场案受挫折的唐伯虎曾作《贫士吟》曰:“十朝风雨若昏迷,八口妻孥并告饥.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荒村风雨杂鸡鸣,釜朝厨愧老妻.”所状清苦艰辛,正是失意功名者的一般写照,而诸如“扇头诗”、“画中山”之类的文艺行为更成为其赖以为生的主要手段.所谓“儒生作计太痴呆,业在毛锥与砚台.问字昔人皆载酒,写诗亦望买鱼来”,正是世态实情.其《言志》诗又称:“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迥异佛、道,不同农商的职守定位下正是儒生身份的心底关注,“不使人间造孽钱”的高标态度中,既有难抑的愤世感慨,更暗含着对自身“货卖”行为的辩解.复杂情绪推动下的唐寅以风流旷放的生活方式对抗社会,宣泄不满,佯狂买醉:“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眼前富贵一枰棋,身后功名半张纸”.疏狂放浪的处世态度换得“内园歌舞黄金尽,南国飘零白发生”,但于藉以谋生的诗赋字画却每每“自惭称作者”,谦逊原非唐寅本色,“书画诗文总不工,偶然生计寓其中”,正是言有所本的切身感受.又陈献章善画梅,人持纸求索者,多无润笔,遂题其柱云:“乌音人人来.”或诘其旨,乃曰:“不闻鸟声曰‘白画,白画’.”客为之绝倒(62).雅谑之中,实则暗含着这位事亲居家的白沙先生于润笔的关注留心,一代儒者自不会主动索求润笔,但“居常只谩过,即事始知贫”的陈献章却不免遭际“一室无多事,贫家每作难.从来无厚积,况复不能悭.贷粟干知友,营材入远山”的生计尴尬.在贫至借贷的艰难情状下,留意润笔,正为常情.可见,白沙先生虽不妄作文字,却也不拒润笔,而此,正为明代儒者的一般润笔态度:虽不汲汲索取,却也来者不拒,当然,对于作文对象、诗文表述亦大抵有着程度不一的选择标准.

虽出于无奈,作文润笔毕竟获得了生计压力下的合理存在,而鬻文行为中的商业因素自然因之滋长.正统进士叶盛《水东日记》载,“三五年前,翰林名人送行文一首,润笔银二三钱可求;事变后文价顿高,非五钱一两不敢请,迄今犹然”,至成化间,翰林名士的一篇文章,润笔已过二两白银,而到正德之后,更高达四五十两.润笔费用的飞涨正是商业因素的力量张显,数十倍的差距并非因物价上涨而造成,乃是一般士人趋利尚俗的恶果.最初不得不为的谋生之作,已于商业潮流的影响之下蜕变为求利媚俗的工具.明人集中的家谱序言、送行序记、墓志碑铭数量尤夥,却多是些毫无生气的通顺文字,大多皆因“利”字寓于其中.相较而言,鬻“诗”求利的行为则要少一些,篇幅短小的诗歌在“文”、“钱”贸易中虽算不得青睐对象,但附庸风雅者的求取行为却也屡见不鲜,此类作品亦为数不少.此外,诗歌又常与字、画相伴出售,在明代数量庞大的书法作品以及题画诗中亦有不少因利而为的诗作,较之一般的应酬文字,此类作品就更为低下了.

发乎情,止乎礼义,历来是诗学传统中的典范法则,但原本心灵层面的“止乎礼义”此时却受到了来自世俗世界的现实冲击.无论是无奈的被动握笔,还是有意的求利挥毫,商业化的诗歌行为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明代士人的谋生压力,但对于明诗本身的发展却算不得有利的条件.以“求利”为目的的诗文创作虽是特定文学生态下的必然产物,但其于文学言志抒情的传统终究造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职能分流.

较之传统社会,明代经济生活有着颇为复杂的变化,农业经济的商品化、工商业经济的发达,国家专卖控制的放松,整个社会被越来越多的卷入市场活动中,全国性的商业网络渐具规模,商人的经济控制能力日益彰显,甚至出现了各种形态的海上贸易,但以农为本的立国思路始终未变,农业依旧是国家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农业社会的主流文化特质亦未改变.“明代中国是一种文化的产物,这种文化按照一种古代农业社会的理想把自己概念化”(63),经济的变迁虽然造就了剧烈的社会冲击,但农业经济形态主流延续以及科举制度下士人地位的保持,却意味着明诗的文学生态并未遭致根本性的破坏,明诗的发展主脉亦未受到太大影响.有明一代,工商业的繁盛虽不过是明诗视野中的一道侧影,远未能直接改造作为正宗文体的传统诗歌,却已于社会层面完成了商人地位与士人态度的转变;经济压力下的治生言利更以基本的生计关注渗入士人的诗歌行为,并随着商业经济的发达,呈现出左右创作的一定影响力.经济的变迁当然为明代士人的安身提出了新的命题,但作为传统精神汇结的诗歌姿态所言说、熔铸、承载的立命原则却依旧着保持不变的社会批判、道义质性与人文关怀.

①(24)(63)崔瑞德等《剑桥中国明代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4、641、149页.

②《洪武宝训》卷3,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所影印本,第37页.

③④《明会典》卷58,卷32,四库全书本.

⑤⑧(33)(34)(49)(50)(53)朱彝尊《明诗综》,乾隆刊本,卷100,卷100,卷68,卷29,卷97,卷97,卷97.


该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52322.html

⑥⑦(44)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845、513、1895页.

⑨徐光启《农政全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969页.

⑩徐献忠《吴兴掌故集》卷13,《中国方志丛书》,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版.

(11)嘉靖《常熟县志》

1 2 3 4 5 6 7

关于经济生活方面论文范文集,与明代经济生活与诗歌传统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

汉语言文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查找中文学位论文的数据库

女性文学研究论文

文学类毕业论文题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

民间文学论文选题

文学类毕业论文格式

汉语文学论文

论文学术期刊

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明代经济生活与诗歌传统(6)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