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国际学术会综述相关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大学文学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国际学术会综述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文学及世界文学及文学理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换文学研究的传统范式.但是在文化研究的体系化建构中,逐渐偏离了文化研究面向社会、关注现实的方向,同时也泛化了文学研究,并在泛化中淡化、消解了文学研究.四川大学文学院冯宪光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有必要澄清文化概念的多重含义.西方的文化研究是一种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理论,是批判资本主义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要发展建设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研究的观念和模式,需从厘清文化的概念出发.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王尔勃则指出,文化研究具有文学本质.威廉斯有关文化概念和语言概念的历史梳理为文化研究捉供了独特的文学视角.文化研究专注于社会文化事像背后的话语形式与文本构成,专注于文化领导权和意识形态的解构与重建,这是一种充满现实痛感的“文”学研究.
三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走向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主义、与左翼文学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审美教育观、文艺意识形态观等思想的当代走向也引起了与会学者的浓厚兴趣.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尤鲍列夫在演讲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美学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学的理论基础.他从马克主义美学立场上分析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学中的真实性、个性、革命精神、艺术定位、悲剧性、意识形态性、人民性、历史文献性、国际性等诸多问题.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赖大仁认为,现实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有其核心价值,但它同时又是开放的.真实性是其核心范畴,但不能将其等同于客观性.真实性以客观性为基础,还包含着价值观和审美的内涵.对此,我们应有更现代、开放的观念.安徽大学文学院顾祖钊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衡量文学作品的标准是“美学的、历史的”,这是“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表明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观主要是“美学的、历史的”,不能仅仅理解为现实主义.华中师范大学蔡圣勤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实际上已经开始了现代性的反思与现代性批判.北京外国语大学李新梅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过去近六十年里一直是官方文艺思潮的主流.如今它走向了式微,但它对本国和其它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吴岳添认为,马克思主义与法国左翼文学具有复杂的关系:左翼文学中有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批评家拉法格,法共党内也有阿拉贡、艾吕雅和斯蒂等著名作家.30年代主要是在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中通过法共体现出来的.但有些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作家可能反对法共(例如尼赞),有许多法共作家被开除出党(例如加缪),他们的作品也应该列入左翼文学的范畴.法共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相当薄弱,这导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繁荣.随着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左翼文学也随着法共的衰落逐渐式微.大战之后的和平环境,却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当代左翼文学的最大特色,就是作家作品数量减少,而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范畴的文艺批评却空前繁荣.重庆教育学院敖忠认为,20世纪30―60年代,中国左翼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获得蓬勃发展,正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引领的结果.
该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52474.html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胡亚敏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与终极目标.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学活动是人在自己创造的审美想象世界中获得对人的自由意志、创造本质的肯定.文学活动具有个人主体和社会主体相统一的性质.文学的使命是为人类寻找和提供精神家园和情感归宿,它对人的感觉的解放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具有特殊的作用.21世纪的文学活动更接近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描述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模型.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赵利民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审美教育思想是建立在社会理想与人的理想高度统一的基础上的.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中国人民大学周忠厚认为,“意识形态”概念可以等同于“思想体系”,它具有阶级自觉性.文艺不应是审美意识形态.文艺主要是审美情感,或者审美意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党圣元认为,已经泛化的“意识形态”术语与原本的“意识形态”概念内涵并不一样,如果只从概念上争论文学是否审美意识形态,容易变成话语权力之争.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高明霞认为,马尔库塞对文艺意识形态的理解不同于“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他认为文艺的政治潜能在于作为艺术本身的审美形式.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李胜清认为,文艺意识形态理论与文艺审美超越现象的张力关系构成了文艺发展的当代课题,而文艺审美超越其实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策略.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杨向荣认为,阿多诺认为现代艺术为现代个体提供一条在物化生存中的审美救赎途径.但艺术不可能完全与生活绝缘,且极有可能沦为意识形态的表征.它最终可能只是对现实的审美逃避,或者只是审美乌托邦幻象.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李志雄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与亚里士多德在悲剧论上的差异从媒介上来说是以依靠悲剧剧本与悲剧表演来总结悲剧叙事的差异;从研究对象上来说是偏重于意义与偏重于技巧的差异.广西艺术学院黄海澄认为,宗教是一种超世的、虚幻的价值―信仰体系;哲学一半是对世界的认识,另一半是价值观念和价值主张;艺术则属于价值―情感领域.我们把艺术、宗教和哲学当作掌握(认识)世界的三种方式是不正确的.
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罗中起认为,在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比较中,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中的劳动对象化思想与主体间性理论在思想路线上具有一致性,具有当代性.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孙海沙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现代文论建设的价值在于它的理论姿态和思想方法.本雅明和伊格尔顿的艺术生产论可以提供借鉴.吉首大学文学院禹建湘认为,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主义是现代性的衍生物.中国作家的“民族寓言”想像,表现为对民族精神的探究和反西方主义意识,有意回避了民族“共同体”内部的矛盾、差异和冲突,在满足“中华性”的自足情感体验时,遮蔽了民族主义所带来的危险.西南大学文学院代迅则认为,文化研究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文学研究主潮,是中国文论自身合乎逻辑的发展.在中西文论沟通和融合的基础上发掘当代中国自身的独特经验,是全球化时代中国文论不可逆转的走向.
大学文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马克思主义与文化国际学术会综述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