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迈向新世纪的比较文学相关毕业设计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比较文学方面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关于迈向新世纪的比较文学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比较文学及文学艺术及文化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比较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既往地着力于学术个案的研究,力图以切实的学术积累来推进有效的知识建构和共同的学术规范的同时,也较明显地表现出了对全球化、多元化文化格局中生存状态的现实关切.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在《隐形书写》一文中,对中国当代大众传播中关于"广场--市场"的话语意义变迁进行了精彩的分析,进而揭示了中国当代传媒的"阶级"修辞,及其在这种修辞掩饰下的阶级现实.四川大学李思屈教授《传媒文化、商业广告与话语权力》一文对当代艺术现象和商业广告现象的考察,也是以人类社会传播方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样态之间的关系为描述座标,揭示了现代传播技术对人们思想观念和情感方式的深刻影响.首都师范大学方位津《"电影后文学"的尝试》,厦门大学黄鸣奋教授《电脑时代的文艺变革》,香港城市理工大学郑培凯教授《多元文化,多元媒介与中国文化的未来》等为比较文学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新型学术样态的特征,在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题为《文本问题:从文本研究到文学人类学》的发言和深圳大学吴予敏教授的论文《全球化时代的发展、传播及文化策略》中有较为充分的反映.徐文从1999年春节晚会中一个节目"实话实说"的个案分析入手,对现代传媒条件下的文化生产机制进行了具体深入的探讨,进而讨论了"什么是文本"和"文本与世界的关系"等重大理论问题.吴文在对5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关于传播与国家发展大量相关史料的研究为基础,提出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民族或国家相应的文化策略.这两篇和其它在此无法一一提及的文章一样,都是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该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53040.html
三、"失语"问题的深化与"汉语批评"的提出
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与中国文论话语的重建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争论的一个热点.在这次大会上,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进展,其具体表现是对中国传统文论"异质"地位的研究和"汉语批评"的提出.
一般来说,文化的"异质性"是站在本土立场上对非本土文化的感受和言说.但是,由于西方知识系统对传统知识谱系的全面替换,中国传统诗学对中国学者来说,已成为一种"异质"的东西.四川大学曹顺庆、吴兴明在《中国传统诗学的"异质性"概说》中提出,"今天,我们关于诗学的大部分谈论在基本的知识质态和谱系背景上都是西学的.中国古代的文论、艺术理论从术语、观念到体系结构,都往往要翻译成西学质态的知识,对我们才可以理解,才是清楚明白的.传统知识中的大部分都须经过现代知识系统的解释、过滤和处理,才有进入当代中国知识世界的合法性."这种"异质"化的结果,"不只是使传统诗学仅仅成为西方理论的而丧失了自身所特有的洞见和原创性,更重要的是使我们今天对现代性的反省与调校缺失了一个发之于本土并深具传统力量的真正异质知识视角."同时,这篇文章还对中、西文论不同的知识谱系特征进行了清理.
"汉语批评"是一组笔谈提出来的,笔谈题目《汉语批评:从失语到重建》,分别从12个方面对汉语批评进行了理论探索,其中包括汉语批评的维度问题、原创性问题、语境问题等等.曹顺庆教授说:"所谓汉语批评,核心是一个汉语问题.我们在这里说要提倡一种汉语批评,并不是说在20世纪的中国没有用汉语写成的批评,而是说本世纪整个中国的理论批评,从内在的精神气质到外存的话语形态已经严重地西方化、西语化,丧失了中国文化的独创性和特殊性.等因此,所谓汉语性在这里不是一个语言学概念,而是一个文化学概念.汉语不只是指表达层面的东西,而是指以语言为标志的民族文化建构".
与"汉语批评"的立场相关,本土的、非主流的文化和边缘批评立场再次受到重视.大会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举行了《巴蜀研究与边缘批评》专题报告会.中外代表参观了三星堆出土文物,深为其博大、精深、古老的"异质"性文化特征所震撼.四川大学黎风教授题为《巴蜀文化的历史定位与精神形态》、冯宪光教授题为《地域文化与边缘批评》的学术报告,使代表们对川籍学者的本土化、边缘化立场更有一种在"文化情景"中的深刻了解.藏族作家阿来根据他在"注定就要在两种语言之间流浪"的亲身感受,作了题为《穿行于异质文化之间》的报告,质朴而隽永,引起学者们极大的兴趣.
(李思屈肖薇刘荣整理)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中文系]
责任编辑:曹天成
比较文学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迈向新世纪的比较文学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