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自然美学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道德经》中的自然美学观相关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自然美学相关论文格式,关于《道德经》中的自然美学观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自然美学及自然及老子哲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自然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老子的美学思想表现出顺应自然为主,以人调节为辅的审美意识,追求一种不事人工雕琢、浑然天成的自然质朴、真诚、虚静、柔美的境界.本文分析了老子《道德经》中的自然美学观.

【关 键 词】道德经,自然美学

老子的《道德经》共八十一章,五千余字,其文精炼优美,内容深邃,博大精深.《道德经》不仅给世人呈现了一个豁达、飘逸、朴素、自然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伟大哲学框架,而且其美学思想也美妙精致,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理想和美学追求.

一、《道德经》中的自然

通观全书,在《道德经》中共有五处提到“自然”一词: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第十七章)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第二十三章)


本篇论文地址: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55466.html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第五十一章)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以上五处“自然”意思基本相同,都是指物之自然,自己如此,顺其本性,本然的境界或状态.第十七章和第二十三章的“自然”是人性之自然、之本然,第五十一章和第六十四章的“自然”是物之自性、之本然.而第二十五章的“道法自然”则是老子哲学、美学自然观的一个总纲.在这里,“自然”是“道”之本性,是“道”之运行法则.这里的“自然”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自然事物和人之本性的特别关照,我认为这更是对人之处世态度、原则、方法的一种要求.物有物性,人有人性,但是在生存过程中,人怎样才能遵循物之自性,顺从人之本性去思考、去行为、去生活、去死亡,这才是最重要的.说到底就是人怎样去“为”的问题,老子提出的方法便是“无为”.“无为”就是指顺其自然,特别是不能妄为.所以老子主张“好静”,“无事”,“无欲”,其实就是要顺从事物的本性,按其己有之性变化而已,但“无为”又不是绝对否定一切人为,而是合自然之“为”.

二、《道德经》自然美学思想内涵

在《道德经》的整个体系中,美、道始终是合一的,老子大美便是“道”,同样“大道”也即大美,而“道”的核心内涵既然是“自然”,所以“自然”也即美的内涵,美的标准.这种以“自然”为核心的美学观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致虚极,守静笃”的虚静美

“虚空”和“清静”是《道德经》美学思想中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命题,第四章,这样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就是说,道之所以是万物之本,其作用之所以永无止境,正是因为道的本体是虚空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第五章)万物之虚空才能成其之用,才合乎道,合乎自然,才是美的.“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沿着这个“虚空”的思路发展下来,便引出“静”.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第十六章)因为“虚空”是“静”的,不是动的,“道”亦是静的,所以“清静为天下正”,为“万物根”.世界上“有”源于“无”,“动”源于“静”,万事万物的源头是“虚静”,通过发生发展又回到原始的“静”.所以主张“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第十六章)老子将“虚”和“静”结合在一起进行表述,意指一种心境.只有在“虚极”“静笃”的状态下,才能观察万物归其本的情形.这里的“虚静”是一种心理状态,即摒除主观杂念,深入地探寻物象的真谛,只有“虚其心”,“静其神”,方可观察到事物的真实面貌,“万物静观皆自得”.(第四十二章)


为什么要写自然美学论文
播放:20187次 评论:4398人

从审美的角度而言,“虚静”是对审美主体审美心境的一种要求,用“虚静”的审美心境去阅读、欣赏、评价文艺作品,才能去除俗世尘埃,持有一种自然本真之心,才能真正的实现审美,人只有复归于自然,抛弃功利目的之心,达到心无杂物的纯洁虚静的境界,才能领略到真正的美.然而,如何才能达到这种“虚静”的境界呢在《道德经》第十章提出了“涤除玄鉴”的修心之道.清洗干净自己的心灵,去除外在和内在的一切杂念瑕疵,使心灵纯净、澄明,从而达到“虚静”的状态.“涤除玄鉴”便能心神宁静,心神宁静便能空明,空明之心方可观天地之自然,察万物之本性,品世事之百味,识人间之大美.

2.“上善若水”的柔弱美

在《道德经》中贯穿其始终的另一重要美学思想便是柔弱之美.柔弱不仅具有巨大力量而且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第七十六章),“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老子主要从两个方面展示柔弱之美:一方面是借水性之美,另一方面则是女性之美.

《道德经》中的自然美学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然美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于水性之美《道德经》中主要的论述有以下几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第四十三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故攻坚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

第八章和第六十六章主要是颂扬水的“不争”品格.“不争”正是柔弱的特征之一,“不争”即顺其自然,保持事物柔弱之本性.“顺自然”“持本性”这在老子看来便是美的.水因其柔弱不争,能“利万物”,且“善下

关于《道德经》中的自然美学观的硕士论文范文
自然美学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之”,故能“无尤”.江海之所以能使百川归之,成为“百谷”之“王”,就是因其柔弱不争,善处下.所以老子在第四十章讲“弱者,道之用”.第四十三章和第七十八章,则主要是展示水柔弱的力量.水“天下之至柔”,却能“驰骋天下之至坚”,怀山襄陵,磨铁削铜,无往不胜,同时它又可以滋养万物、润泽大地,这就是柔弱的力量.它的那种穿透力、渗透力与生命力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取代的.在这里,“柔弱”的水性之美已上升为人格之美.老子提倡的“柔弱”,并不是通常人所说的软弱可欺,而是一种柔韧性,一种含藏内敛的品格,一种随和、谦恭、不卑不亢的品格.水之柔弱顺其水性,人之柔弱塑其

1 2

自然美学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道德经》中的自然美学观相关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世界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类论文

汉语言文学自考学校

自考汉语言文学论文

有关文学的毕业论文

比较文学论文

文学博士论文

文学论文网

汉语言文学 学士

汉语言文学自考课程

《道德经》中的自然美学观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