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工程类论文范文素材,与环境工程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环境工程类论文的格式,关于环境工程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环境工程及教学改革及环境科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环境工程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1、改革按课程开设实验的传统方式
我们在融合专业基础课实验和专业课实验为整体的基础上,专门设置了《环境工程实训》课程,根据学科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按照原始样品采集――数据分析处理――方案设计的主线设计和开设“研究性、设计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完成对某种生产行业的全过程实验,着力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行本科生综合导师制,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研究活动
课外研究活动是创新教育和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行本科生综合导师制,以教师言传身教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从三年级开始,将学生划分到教师实验室名下,由教师具体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大学生活、毕业设计、就业规划等,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学生在参与教师的研究工作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了解本专业,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过程,加深对社会、对国情的了解,这对于增强其事业心和责任感大有好处.同时学生也可深深感受到教师的坦荡胸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科研团体的团队精神,这对于其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正确地估量和认识自己十分重要.另外,学生参加生产实践过程,不但可以巩固、加深所学知识,而且使其知识结构及对知识的掌握从深、广两方面得到扩展,尤其重要的是扩大了其知识视野,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科学素养.例如,教师将一个小课题交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查数据库和文献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步骤,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实验习惯和科研思维,不仅强化了思维能力,而且感受到科研的魅力.
3、强化工厂实习环节,建设稳定的实习基地
在教学计划中,根据环境工程所涉及的知识,选择典型工厂企业作为现场教学实践基地,通过生产现场教学实践环节,包括认识实习(2周)、生产实习(4周)和毕业实习(3周),使学生得到矿物加工全过程生产管理、经营,实际生产操作技能的锻炼.同时根据环境工程学科自身的特点,积极进行实习基地建设,分别与黄河同力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洛阳市水务集团、西安北石桥污水处理厂等签订实习基地共建协议,这些已建立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既满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要求,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也为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广泛开展科技合作,承担科研项目和任务,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机制,在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有力地促进专业建设.教师既可将自己科研课题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也可将科研成果在企业积极推行应用,同时能从生产实际中选取毕业课题,真题真做,这样不但能解决工厂中的实际问题,又能比较全面地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五、毕业论文(设计)的创新
1、立足创新能力培养的总目标
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贯穿于学科、专业教学的全过程,从整体性、系统性出发,将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以至就业等各个环节贯通.因此,我们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探讨式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又选择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拟定课程论文,以较早地培养学生的论文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为此后的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做好问题准备、素材准备和技能准备,从而使毕业论文(设计)与教学过程的紧密关联.
2、灵活机动的制度设置
毕业论文(设计)在选题时间、类型和方式上,我们允许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选题,在选题的类型上可以是理论课题和实际课题、教师的科研课题、厂校合作课题,以及与就业去向相关的课题等,在选题的方式上可以是学生自选课题、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双向选择课题、以及指导教师的引导性选择课题等.建立研究指导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协同指导、指导教师与研究生协同指导、个体指导与集体指导相协同、多学科协同指导、校厂协同指导的模式.
3、加大激励考核机制
一是对于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立论新颖,与社会问题和生产实际结合紧密且有实际指导意义,或者能涉足于学科领域中的难点或前沿问题,给予较高的评价,二是对于独立完成并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可替代毕业论文(设计),三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情况,提出优秀论文(设计)的申请并进行答辩.
总之,环境工程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强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据最近几年的就业跟踪调查,每年的就业率在85%以上,近几年研究生录取率在30%以上,充分显示了借助重点学科并结合学科交叉培养创新人才的优势.为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根据环境工程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进行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整体优化,探讨研究性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基础厚、专业宽、适应能力强的创业精神的工程技术人才.
关于环境工程类论文范文素材,与环境工程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