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大学生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大学生方面有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大学生及法律意识及大学生法律意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大学生是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培养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我们大力加强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工作,并切实有效的推进这项工作的完成.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并力求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以期能够在高校中更好的开展法制教育工作.

【关 键 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教委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并在各大高校开设了法律基础课程,通过对法律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大学生是未来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能否顺利展开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概念与内涵

1、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概念

要了解何谓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首先必须明确法律意识的概念.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法律意识是人所独有的,具有把握善良和邪恶、公平和不公平的功能.我国对法律意识的观点又有如下不同的规定:“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的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由此对比可以看出,我国与外国有关法律意识的定义不尽相同.法律意识,从概念上分析,就是指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体系,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把握方式,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大学生法律意识则是法律意识当中占主导地位的法律意识,即属于群体法律意识或大众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就是当代大学生群体对于法律及法律现象所形成的观点态度等社会意识.这其中,既包括大学生对法的内在领悟,也包括其经过自身消化理解之后所形成的观念、态度和情感等心理因素.大学生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兼具有别于其他社会主义群体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从内容上来看,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够成熟,他们在观察分析问题的时候不够周密,还不能够妥善的解决所有的问题,其法律意识虽不稳定,但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从结构上看,大学生的文化程度较高,属于具有较高素质的知识分子阶层,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整体层次不高;从主观上看,大学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能够很快的接受新知识,具有很好的主观能动性.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是现实的、可行的.

2、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可以表述为大学生群体对法律的情感、认知、评价和信仰等.这种反应通过不同层次间的要素所组成,并且具有关联性,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进行了多层次的划分.这种层次划分也被理解为: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信仰.

法律心理是大学生对现今社会环境中法律现象所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反映,是对法律观念、法律信仰进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直观的感性认识.法律观念主要是指一种思维的定势,是大学生在理解法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自身见解的决策思想,是法律心理到法律信仰的过渡.法律信仰就是大学生在对法律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信任与尊敬,并将此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大学生的法律信仰是大学生的最高境界,它也是对大学进行法律信仰教育的最高目标和上层境界.”

这三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将产生整体功能的最优化配置,缺一不可.任何一部分的缺失,都会影响到法律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有效形成.


写大学生论文的方法
播放:32026次 评论:4244人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具体问题

我国自1986年起在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教育,大学生群体也越来越重视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大学生法律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法律知识理解不透彻

法律知识在衡量法律意识的高低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校的大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理解不够透彻,仅仅停留在识记阶段,不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当中存在的简单的法律问题.由于大学生多数重视本身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非法本的学生而言,法律基础课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临时突击学习的课程,因此导致其法律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同时,高校对于法律基础知识的课时过少,老师只能教授一些浅显的法律知识,大学生对于所学到的知识也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没有进行深入的学习.

2、法律观念的淡薄

法律观念是用来衡量法律意识水平的重要依据.但由于我国大学生法律知识水平较低,基础薄弱,这容易造成法律观念的模糊.甚至有大学生对于法律持怀疑态度,将社会中一些局部存在的现象扩大理解为整个法律的现状.但对于法律这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来说,需要通过具体的指导来认识和理解.许多学生将法律理解为对人的行为的约束,是司法机关惩罚违法行为的一种手段,却忽略了法在调节社会经济制度、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方面的作用.这种思想所导致的结果便是大学生们在内心深处认为其违法违纪行为只要不被学校或司法机关掌握证据便“不算”违法.这种错误的思想,导致了大学生内心深处对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存有抵制心理.

3、法律信仰缺失

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属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结构中最高层次.伯尔曼有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大学生在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因此其必须树立法律信仰.“一个社会公众对法律的信仰生成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国家法治化的关键性要素.”然而大学生的法律信仰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某些大学生对于社会不正之风和司法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过分夸大,甚至认为权大于法,有权、有钱之人才可以享受到法律的“公正”,否认了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将部分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偏低的情况归结为普遍情况,认为其“执法不严、有法不依”,在执法过程中“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由此可见,大学生中有部分群体缺乏坚定的法律信仰,因此很难自觉遵守法律.

三、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具体原因

1、社会因素

要考察人们对法律的看法及评价,就需要从社会现实状况中去寻找根源.法治是社会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既需要法律来维持市场秩序,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又需要法律来监控国家及其管理者滥用权力,确保社会公正.因此,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追求社会的法治化.然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体制发展尚未成熟,其法律监管力量亦相对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身处校园,尚未全面接触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是不易形成正确而坚定的法律信仰的.

2、教育因素

在我国高校开展的法制教育仅限于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课程的开设,非法本的同学没有其他途径接触法律常识的学习,授课时间也大都安排在大一阶段,之后的几年并没有安排相应的法律课程,导致学生不能够深入持续的完成法律课程的基础学习.

同时,我国法制教育仅仅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缺乏系统和长远的课程安排规划,也没有将法学基础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

1 2

大学生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鲁迅文学论文

文学硕士专业

文学理论论文

文学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本科论文格式

英语文学方面的论文

汉语言文学好的学校

论文学术期刊网

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

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