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期刊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2005-2006年中国文学影响力报告相关论文查重免费
本论文是一篇文学期刊方面论文查重免费,关于2005-2006年中国文学影响力报告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期刊及学术期刊及统计分析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期刊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影响力和其学术水平、学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等并不能完全划等号.3.3作者合作研究分析
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文学研究是最具有个性化和个体性的学术研究活动.但是,从上世纪50年代之后,集体合作研究在大陆渐成气候,近年来尤甚,在各种“工程”、“攻关”名义下的“重大项目”相继问世.表12给出了2005―2006年间中国文学研究合著成果的情况.
2000―2004年间中国文学的合作研究已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2003年和2004年,合著比例猛增了2个百分点.表12显示,2005―2006年间的合作研究增势更猛,增加了2.24个百分点!毫无疑问,这一惊人的速度并非全是学术自身规律的必然,主要是各级学术权力机构不断强化“标志性成果”和“集体攻关”所造成的.我们尽管不能全盘否定集体研究的必要性,但是,某些学术权力误将“学术分量”等同于“成果重量”也是不争的事实.长此以往,对于最具个性的文学研究来说,恐怕是弊多利少.
4.机构学术影响分析
2000―2004年间中国文学研究论文的发文机构大约都在五百个左右,2005和2006年分别增加到647和724个(参见表17),但是发文的主要机构仍然是高等院校,发文量为7712篇,是此间发文总量(9464篇)的81.5%,超过了2000―2004年间(68.7%)12.8个百分点.详细数据参见表13.
4.1机构发文统计分析
一个机构的学术影响首先表现在该机构的发文量,通过CSSCI的发文量统计,可以从科研产出的角度来评析机构在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学术影响力.表14给出了2005―2006年间中国文学研究发文30篇以上的机构.
表14显示,发文最多的仍是北京师范大学,超过了300篇,继续位居榜首.其次是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暨南大学,都超过了200篇.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继续在本系统内处于领先地位.
4.2机构被引统计分析
机构的学术影响不仅表现在发文数量,更重要的还表现在所发论文被其他论文所引用的数量,机构的被引数量要比机构发文数量更能确切地反映一个机构的学术水平.表15给出了2005-2006年间中国文学研究论文被引用超过10篇次的机构.
表15显示,在被引篇次方面,北京师范大学仍然位居榜首.其次是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南京大学,被引量都超过了100篇次.和发文量相比,各机构位次的变化不太显著.一般来说,凡发文量较少而被引量较多的机构,他们的论文篇均被引率也就较高.表16所反映的便是被引篇均位居前列的51个机构.由于发文量少易产生高篇均被引率,而这种高篇均被引具有许多偶然性.所以我们在生成该表时,将发文量低于40篇的机构剔除,以便保证读者看到发文量较多的机构的论文篇均被引率.
与前面两个表格相比,有些机构在表16的位次有较大变化.特别是在发文和被引方面分别位居第10和第3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篇均被引指标上跃居第一,篇均被引1.0194篇次,遥遥领先,特别引人注目.并且,该机构和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一起,在这三项指标中始终稳居前三名.
4.3跨机构合作分析
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国文学研究不太注重作者机构的著录.因此,2005―2006年间有机构著录的比例仅为84.27%,尽管高于2000―2004年的82.2%,仍然低于此间整个人文社会科学91.35%的平均值.表17给出了此间中国文学研究论文跨机构合作的统计数据.
表17显示,2006年比2005年有机构作者数及其比重显著增加,无机构作者数及其比例显著减少.学术机构著录规范化当是整个学术规范化的一个方面,再次证明我们的学术风气在向好的方向转变.在跨机构合作方面,继续保持2000-2004年间大约三分之一的高比例,一方面表明中国文学研究队伍的合作精神正在迅速增强,同时也表明经济领域中的“集约化战略”和“大兵团作战”已被当下文学研究所挪用,如前所述,这对于向来以个性化和个体性见长的中国文学研究来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
5.地区学术影响分析
中国文学的区域性研究近年来受到学界的重视.基于CSSCI的地区学术影响可为这一研究积累素材.虽然我们可以从中国文学研究机构的发文和被引中了解某一区域的学术影响,但无论如何是不全面的,因为上述统计只是部分学术机构影响力的反映,而区域发文统计则是某地区中全部机构发文的统计分析,确保了全面反映中国文学研究的地区学术影响.
5.1地区发文统计
由于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原因,中国文学研究在各地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表18给出了2005―2006年各地区发表的中国文学研究论文的统计数据.
表18显示,北京作为我国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同时也是中国文学研究的中心,2005-2006年间发文总量高达1608篇,遥遥领先.其次是江苏(814篇),前两名的位次和2000-2004年没有变化,前10名的变化也不太大.值得一提的是,国外学者在CSSCI上的发文量明显增加,特别是日本和美国,年均发文量比2000―2004年分别提高了188%和210%,说明随着整个中国影响力的扩大,中国文学研究及其期刊的影响力也在扩大,越来越受到发达国家学术界的重视.
该文来自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58472.html
5.2地区被引统计
和作者、机构被引量的重要性一样,地区的被引量也较发文量更加重要,地区所发文章的被引次数反映一个地区的科研水平、学术影响和所发文章的质量.当然,通常发文的排名和被引次数的排名大体上是相互关联的.表19给出了2005―2006年间各地区论文被引用统计.
表19中显示,和发文量一样,北京地区的被引篇次仍然遥遥领先,稳居榜首,其次仍为江苏.其他大陆地区的位次略有变化但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同表18地区发文统计相比,在表19所统计的被引篇次中,美国学者的论文跃居榜首,日本学者却远落其后,差距较大.
6.中国文学论著影响力分析
就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引用文献的类别来看中,图书(包括汇编文献)和期刊论文的比率约为1.4∶1,而中国文学研究的图书(包括汇编文献)和期刊论文的被引比例则远高于它,接近3∶1.关于著作和论文的被引分析,不仅是换一个角度考察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影响,更有意义的是可以从中看出当下学者所使用的主要学术资源.
6.1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论文
2005―2006年间,CSSCI所载中国文学研究论文引用期刊论文合计15634篇次,表20给出了被引用5次以上的期刊论文..
表20显示,在入选的73篇论文中,合计被引568篇次.其中,发表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的36篇(292篇次),发表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37篇(276篇次),而在20世纪50-70年代的论文居然空白.这就是此间中国文学研究使用学术资源的状况,也是现代学术史能为当下提供学术资源的现状!
就论文作者来看,20世纪40年代之前集中在陈独秀、胡适、周作人等学者所发表的论文,20世纪80年代之后则以曹顺庆和陶东风等学者发表的论文居多,而他们两位所在的学科(比较文学和文艺学),却被学界认为是不太成熟或比较浮躁的学科.
就论题而言,20世纪40年代之前被引最多的论文大多涉及文学与革命、文学与人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之后较多涉及文学及其理论研究的当下命运、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等问题.可以看出,无论前一时段还是后一时段,我们的文学研究的热点始终集中在文学的功利意义方面,而对文学自身的规律,例如傅斯年和郑敏关于文学语言或从语言出发探讨文学自身规律的论文却十分难得.当然,一般而言,后者也很难成为学界最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在“文以载道”为主流话语的中国语境中.
6
文学期刊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2005-2006年中国文学影响力报告相关论文查重免费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