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通俗文学方面论文范文集,与中国感性现代性的缺失与通俗文学合法性的不足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通俗文学方面论文提纲,关于中国感性现代性的缺失与通俗文学合法性的不足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通俗文学及现代文学及文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通俗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21;的通俗小说,并且认为这只是权宜之计,因为“到将来人类的知识进步,人人都可以看得陈义高尚的小说,则通俗小说自然消灭了等”(30)

革命文学提出了“无产阶级大众文学”的概念,它既针对五四“平民文学”,也针对通俗文学.它的内涵一是无产阶级的政治性,二是通俗性、普及性,三是民间性、民族性,而其中阶级性是主导的.因此,虽然都强调通俗化,但通俗文学与大众文学是完全不同的文学形态,通俗文学的特性是趣味性和消遣娱乐功能;大众文学的特性是意识形态性的通俗表达和教化功能.革命文学认为通俗文学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因此,虽然通俗,但应该批判、抵制.郭沫若提出“无产阶级文艺的通俗化”,郑伯奇提出“普罗文学家”应该“获得大众的意识,大众的社会感情等学习大众的言语,大众的表现方法”(31).瞿秋白提出“俗话文学革命运动”的口号,以区别于“反动的大众文艺”――“五四式的白话文学”和表现“市侩小百姓的文艺生活”的“章回体的白话文学”.他指出“普罗大众文艺的斗争任务,是要在思想上武装群众,意识上无产阶级化,要开始一个巨大的反对青天白日主义的斗争”(32).抗战文学进一步发展了大众文学的内涵,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除了坚持大众文学的革命性、通俗性以外,还提出了继承民族性和民间性的思想.这时,通俗文学的形式,特别是民间文学的形式得到了继承,而其消遣娱乐性则转换成为意识形态性.这方面最成功的是赵树理的创作以及歌剧《白毛女》等,以后又产生了诸如《红旗谱》、《敌后武工队》、《平原枪声》、《林海雪原》等通俗化的革命文学.它们虽然有通俗的形式,但不属于现代通俗文学,而属于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倾向的“无产阶级大众文学”,它应该属于严肃文学的类别,而不属于突出趣味性和消遣娱乐功能的通俗文学.“无产阶级大众文学”取代通俗文学的趋势一直延续到建国以后,直至“文革”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革命文学在理论上取消了通俗文学独立于严肃文学的合法性.它不承认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之间存在着类型学的区别,而认为是文化程度的区别、初级和高级的区别.这样,通俗文学就成为文学发展的一个低级阶段,将来必然被取代.当年左翼文学就提出:“尤其重要的是创造出革命的大众文艺出来,同着大众去提高文艺的程度,一直到消灭大众文艺和非大众文艺之间的区别,而建立‘现代中国文’的艺术程度很高而又是大众能够运用的文艺.”(33)与此思路相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文学大众化问题转换成“普及与提高”的问题,并且提出要“先普及后提高”、“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无产阶级的基础上提高”,意思是通俗化只是文学发展的一个阶段,是革命文学的一个策略,以后随着革命大众文化水平的提高,通俗文学就被取消,变成了高雅文学.这种通俗文学观念不承认通俗文学的趣味性本质以及消遣娱乐功能,而只把它看做严肃文学的一个初级阶段,必然取消通俗文学存在.萧乾就意识到欧洲的通俗文学与中国的通俗文学内涵之不同:“于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一个显著现象是‘通俗’与‘严肃’作者的坚壁分野,也即是中国多年所闹的‘十字街头’与‘象牙之塔’之争.但其根本不同处,是中国前者为争人民利益而写,后者为美而写,两者实在都是严肃的,而英国作家却是审美上的根本不同:一个是供给读者所要的(也即是尽了娱乐娱乐的义务),一个是供给读者以作者认为是美的.”(34)历史证明,必须在理论上严格区别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赋予通俗文学形态学上的独立性,这样才能确立通俗文学的合法性.

注释:

(1)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33页.

(2)引自陈平原:《20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4页.

(3)光翟:《淫词惑世与艳情感人之界限》,《中外小说林》第一年第十七期(1908年),转引自《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08~310页.

(4)(5)程公达:《论艳情小说》,《学生杂志》第一卷第六期(1914年),转引自《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80页.

(6)启明:《小说与社会》,《绍兴县教育会刊》第五号(1914年),转引自《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82页.

(7)梁启超:《告小家》,《中华小说界》第二卷第一期(1915年),转引自《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11页.

(8)伯:《义侠小说与艳情小说具输灌社会感情之速力》,《中外小说林》第一年第七期(1907年),转引自《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30页.

(9)伴农:《福尔摩斯全集跋》,《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548页.

(10)陈光辉、树珏:《关于小说文体的通讯》,《小说月报》第七卷第一号(1916年),转引自《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66页.

(11)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新青年》第3卷第3号,1917年5月1日.

(12)仲密:《再论“黑幕”》,1919年2月15日《新青年》第6卷第2号,转引自《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0页.

(13)周作人:《人的文学》,《新青年》第5卷第6号,1918年12月,转引自《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4页.

(14)沈雁冰:《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小说月报》第13卷第7期,1922年7月10日,转引自《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32~233页.

(15)唐俟:《关于〈小说世界〉》,《晨报副镌》

关于中国感性现代性的缺失与通俗文学合法性的不足的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通俗文学方面论文范文集
;1923年1月15日,转引自《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92页.

(16)刘半农:《新青年》第3卷第3号,1917年5月,转引自《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二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6页.

(17)《文学旬刊》第37期,1922年5月11日.

(18)周作人:《平民文学》,《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香港文学研究社1972年版,第237~238页.

(19)《文学研究会宣言》,《小说月报》第12卷第1号,1921年1月10日,转引自《文学运动史料选》第一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75页.

(20)鲁迅ʍ

1 2 3 4 5 6

关于通俗文学方面论文范文集,与中国感性现代性的缺失与通俗文学合法性的不足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

汉语言文学小论文

函授汉语言文学本科

英美文学硕士论文

英语文学类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试题

中外文学比较论文

文学英语翻译

自考 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 专科自考

汉语言文学 自考科目

中国感性现代性的缺失与通俗文学合法性的不足(5)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