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乡土文学创作相关毕业设计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文学创作方面毕业设计论文,关于乡土文学创作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创作及乡土及文学作品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创作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一、当代乡土文学创作存在的问题
当代中国的乡土文学创作,虽创作活跃、成果繁复,但也存在着很大问题,集中在一点,即:已有的写作范式,受社会的、历史的、自身的种种制约,存在着毋庸置疑的书写缺陷,文学对现实的反映严重失真,降低了乡土创作的文学品质.
(一) 几种主要的写作模式
通过对乡土文学创作进行历史和现实的理性梳理,可以归纳出五种模式:
思想启蒙模式、阶级斗争模式、政策图解模式、田园牧歌模式和文人情趣模式.
(二) 写作模式的局限及负面影响
思想启蒙模式,是由鲁迅开创的乡土文学传统.鲁迅之于乡土,采取的是理性审视、历史批判的态度,通过对国民性的揭示和把握,以“立人”为旨归,找出摆脱“自蒙”和“他蒙”的路径,从而完成在民族自强、人格自立意义上的文化关怀和历史使命.鲁迅的乡土文学创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正如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尚缺乏更科学、更理性的认识一样,鲁迅乡土文学的伟大传统,被当代创作整体地漠视了,在传承的链条上,出现了脱节,应该引起当代乡土文学创作界的警醒和反思.
该文来源: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60622.html
阶级斗争模式,是以浩然为代表的一种偏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创作模式.这种模式,一时期,独领风骚,占据主流.虽然在今天已经成了一种历史现象,但它的思维逻辑,还有拂之不去的深刻影响――农村的物事,还是非对即错;乡土上的人性,还是非善即恶.两极对立,“斗争”依存.
政策图解模式,从丁玲、周立波、柳青到现在的歌颂土地承包和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作品,一路走来,从未间断.“书记员”意识、“史诗”意识,好像是中国乡土文学作家的一个“共有情结”.这就决定了,作家在规定动作中取舍,以政治正确,建立叙事优势,以其“顺生”,以其“轰动”.这时的创作,被“意图伦理”所主宰,而生活本身倒退居其次.乡土成了可以被任意揉捏、奴役的对象.
田园牧歌模式,其代表人物是刘绍棠.在他的笔下,乡土是一块净土,甚至是一块圣土,到处是鸟语花香、诤情画意.对乡土的痴情,使其本能地粉饰和美化,甚至有意识地掩盖矛盾、遮蔽丑陋.受其影响,全国的许多农村题材的作家,特别是北京的区县作者,至今还沿袭着他的写作套路.其写作,匍匐于乡土,醉倒于村俗,观念偏旧,眼界偏低,行之不远,这就是北京乡土作家一直拿不出大作品,不能产生重要影响的根本原因所在.
文人情趣模式,多存在于像贾平凹这样的有着很强的主观意识的“一线”作家之中.他们虽然以乡土作为写作素材,但是,他们长期远离农村生活的现场,躲在书斋里,发挥其超常的主观想象,抒发与实际隔膜的文人趣味,制造了一大批“伪民风”、“伪民俗”、“伪民瘼”.贾平凹的《秦腔》和《古炉》是贾氏个人趣味的集大成者.在作品里,他钟情于怪僻、荒诞和变态的农村物事,以丑为美,怪力乱神,津津乐道,暴露出文人本身的酸腐和迂阔.不幸的是,评论家,包括许多有影响的评论家,也都是书斋居士,他们根本不知当下农村的实况,只是从文本到文本,以趣味嫁接趣味,并且以少有的匍匐姿态,在其身后追捧,掀起造神运动,把“猥亵小调”打造成“黄钟大吕”,还美其名曰“贡献了独特的中国经验”,这不仅蛊惑了文坛,蛊惑了社会.也蛊惑了万千读者,其危害,自在不言之中.
二、提升中国乡土文学品质的几点对策建议
确立符合本质的乡土理念乡土是一个巨大的存在,如果必须给它―个文学上的意象,那么,这个词就是“黑夜”.黑夜神秘而广阔,它一片空茫,无边无际,有无限的可能性.它既可藏匿什么,也可呈现什么,绝不像阳光下的物事,泾渭分明,一目了然.因此,温柔与坚硬,明亮与暖昧,恩情与仇怨,贞淑与猥亵,大度与褊狭,忠诚与反目,高贵与卑下,微笑与血泪等是相伴而生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不此不彼、既此既彼关系.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文学创作的论文范文素材 | 大学生适用: | 在职论文、专科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46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王国维的所谓“悲剧”说,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参照.王国维认为,人生总的来说是一场悲剧.悲剧的形成有三种样相:第一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固有故也.
事实上,土地上悲剧的形成也是如此.一切的悲情与怨事,都非由“蛇蝎之人”所造成的,也非盲目的命运使然,而是由乡土中的每―个人共同制造的――他们都不是坏人,也根本没有制造悲剧的本意,他们只是本分地扮演着生活“分配”给他们的角色,每个人都有为何如此行事、如此处世的理由,每个人的理由也都符合社会确立的人情与伦理――一切都是顺乎自然的发展,无可无不可,无是也无非,既无善恶之对立,也无因果之轮回;然而,正是这种自然状况下的“无罪之罪”,这些“通常之人情”,毫无预谋地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悲剧.
换言之,在土地之上,每束阳光都有其照耀的理由.生活的真相,使世俗的道德标准和社会纲常常常处在无法指认、无法评判的地位.乡土上没有极端对立的存在,往往是善恶并存、美丑互容、悲欣交集.一句话,乡土是个极其复杂的存在,决不能主观化、简单化.
(二) 建立既接续本土的优秀传统又与世界乡土文学接轨的创作坐标
一是要重新认识鲁迅乡土文学的优秀品质,自觉地接续这一伟大的文学传统,让理性审视、人文关怀回归并照耀我们的写作,使我们的乡土文学作品,有历史的眼光,人性的温度.
二是要有开放意识,建立与世界乡土文学接轨的创作体系,提升与世界经典乡土作品对话的能力.诺里斯的小麦三部曲,怀特的《人树》、胡安•,鲁尔福德《佩德罗•,巴洛莫》《平原烈火》和保加利亚埃琳•,彼林的土地故事等经典乡土作品,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从人与土地的关系这一根本性主题人手,揭示出土地开发与人性发育,是个相辅相成、共同成长的过程,土地上的一切,都是在这一前提下生成和展开的.也就是说乡土生活,是土地道德和人类伦理互相作用的结果.因而,人类既不能匍匐于乡土,又不能凌驾于大地万物之上.应该平等相待,在人的生命本质与文化本源等根本性问题上努力叩问与追索,星现真相,提供经验,以益于世道人心.
(三) 呼唤以人道主义的立场,进入土地内部的真实书写
基于以上两点认识.中国的乡土文学创作,应该避免观念先行、概念图解,更要摒弃书斋里的主观想象和凭空臆造,应该立足于土地上的阳光雨露和“原生态”的乡土情感,老老实实地抒写从大地的血管里流淌出来的,令人类感同身受的乡土经验,也就是说,要进入土地内部,对乡土世界进行本真的、全息式的描绘,揭示出乡土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或
文学创作方面论文范文素材,与乡土文学创作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