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美学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物化年代的兴辞美学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美学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物化年代的兴辞美学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美学及生活美学及实用美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美学与生活及其相关问题,是进入21世纪十年来众说纷纭的热门话题,与之相伴随的争议也总是惹人注目.自2003年以来陆续有论者标举“生活美学”、“日常生活审美化”及“生活论转向”等理论主张,引发了一些讨论和争议.本文不想直接介入这些讨论和争议,而只想尝试探究如下问题:假定承认有关美学的生活论视野重新回归的说法具有可信度,那么,百余年来中国现代美学已经和正在出现何种转向,以及面对这种转向需酌情探索何种美学范式加以必要的回应.

一、生活论与中国现代美学长时段

把美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探讨,应当有其逻辑的必然性和历史的必然性.从逻辑上看,美学无论作为研究狭义的美的学问还是作为研究广义的审美(或感觉)的学问,总是植根于人的生活之上的人为的理论范式,而非生活本身,尽管生活始终是美学探究的源泉.再从历史上看,无论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王国维还是其众多后继者如蔡仪、李泽厚等,都注意探讨美学与人的生活的关联.而近年来中国文艺学、美学界呼唤面向生活和生活论,直到《文艺争鸣》杂志自2010年第3期以来倾力推动的“新世纪中国文艺学美学范式的生活论转向”探讨栏目,也蕴含着某种历史必然性――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的生活实践向美学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迫使美学家们予以应对.因此,从逻辑上和历史上看,美学面向生活都是必然的.

不过,需要仔细关注的是,上面有关“新世纪中国文艺学美学”的“生活论转向”的阐述,其中心词是赫然落脚在“范式”上的.这一关 键 词组合在语义上是清晰的而又开放的,显示了面向生活却并未简单地从生活去直接推导美学范式的清晰定见.但同时应当警觉的却是别一种明显的理论误解,即所谓“生活美学”命题.“中国文艺学美学范式的生活论转向”并不必然导向、也更不必然归宿于乃至等同于‘生活美学”本身.也就是说,在历史必然性洪流的裹挟中“被回归”的生活本身,虽然可能给美学带来所需的新的生活价值启迪,但本身却并不能给予美学以任何理论范式,从而所谓的“生活美学”命题是站不住脚的.美学诚然要依赖于生活,甚至我们也可以重复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之说而规定美是生活本身,但生活如丰厚的沃土,虽然可以孕育美与美学,却根本无法自动呈现和提供美学所需的任何理论范式.规定生活价值取向及其理论范式的只能是置身于生活中的自由自觉的生活主体――人,而非生活本身.任何美学理论范式的寻求与获取,诚然与生活相关,但归根到底还是不能不取决于人们对待生活的特定价值取向而非生活本身.这样,“生活美学”这一表述本身由于过于笼统而又缺乏具体范式内涵,因而实际上是无意义命题,尽管它的出现从重新关注生活来看具有一种合理性.

从生活论视野去考察中国现代美学,首先需要返回中国现代美学的开端时刻去做适当逗留.我们知道,真正自觉的美学在中国并非古已有之,而是在现代才从西方输入的,因而在中国,正是现代美学才真正具有了自觉的美学内涵.而重要的是,这种美学从一开始就是同生活结下不解之缘的.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之父”的王国维,在其现代美学批评的开创性论文《<红楼梦>评论》(1904)中,就是从人的生活及其欲望和苦痛角度去评说《红楼梦》的‘悲剧”价值的.“夫生者,人人之所欲等人有生矣,则思所以奉其生: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寒而欲衣,露处而欲宫室;此皆维持一人之生活者也.然一人之生,少则数十年,多则百年而止耳.而吾人欲生之心,必以是为不足.于是于数十百年之生活外,更进而图永远之生活等”.又说:“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人的生活中的无尽的“欲”会产生无尽的“不足”之感,从而导致“苦痛”.而《红楼梦》的“美学上之价值”,正在于以人的生活之“悲剧”而引导读者从生活“苦痛”中获得‘懈’.《红楼梦》不仅是“彻头彻尾之悲剧”,而且还是“悲剧中之悲剧”.他指出:“《红楼梦》之为悲剧也如此.雅里大德勒于《诗论》中,谓悲剧者,所以感发人之情绪而高上之,殊如恐惧与悲悯之二者,为悲剧中固有之物,由此感发,而人之精神与焉洗涤.故其目的,伦理学上之目的也.叔本华置诗歌于美术之顶点,又置悲剧于诗歌之顶点;而于悲剧之中,又特重第三种,以其示人生之真相.又示解脱之不可已故.故美学上最终之目的,与伦理学上最终之目的合.由是,《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亦与其伦理学上之价值相联络也.”从王国维的这一具有开创意义的美学批评个案来看,不妨在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现代美学在其开端就是从生活论视野切入的.


这篇论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61012.html

不过,对中国现代美学来说,实际运用中的生活一词,始终是绕不开而又众说纷纭的多义词语.在现代汉语里,生活的含义本身就丰富多样,可以分别指①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如“政治生活”、“日常生活”),②进行各种活动(如“跟群众生活在一起”),③生存(如“一个人脱离了社会就不能生活下去”),④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情况(如“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⑤(方言中的)活儿.拥有这样多重含义的生活一词,一旦被美学家们运用于有关审美与艺术现象的美学研讨中,就往往难免引发多重歧义.尽管如此,需要指出,在生活的上面这些含义中,人或生物的生存或活着应当是其最基本的含义.这一基本义甚至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孟子尽心上)说:“民非水火不生活.”《汉书萧望之传》也指出:“人情,贫穷,父兄囚执,闻出财得以生活,为人子弟者将不顾死亡之患、败乱之行以赴财利,求救亲戚.”不妨这样来看,生活大体有着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在狭义或最基本义上,是指人或生物为了维持生命和繁衍所必需进行的的各种生存活动,其基本内容就是衣食住行或饮食男女;在广义上,则是指人类从事的各种活动,包括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群体生活、社会生活等.

其实,生活的具体表现形态丰富多样,其分类方式也应当如此,从而其在美学家们的思考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应当不尽相同.简要地看,生活可划分为两大类,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命和繁衍所必需进行的的各种生存活动,有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经济生活(农业生活、工业生活、商业生活等)、社交生活、战争生活或军事生活等.精神生活是人们在上述物质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后进行的以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的各种活动,有教学生活、文化生活、艺术生活、学术生活、宗教生活等.如果说,物质生活主要关注人如何活着,那么则可以说,精神生活主要关注人如何活得有意义或有价值.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美学家眼里,生活以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是各不相同的.上面王国维所使用的“生活”,主要地就是从生活的狭义或物质生活义出发的,而对生活的广义和精神生活义缺少真正有力的凝视和阐述.

就中国现代美学来说,美学与生活的

1 2 3 4 5

关于美学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物化年代的兴辞美学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专

魏晋南北朝文学论文

文学概论 论文

语文文学论文

当代文学论文

文学学士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自考本科课程

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论文

自考专科 汉语言文学

英语文学论文选题

物化年代的兴辞美学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