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类论文范文集,与想起与“生活”有关的短语和诗句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文艺学类毕业论文格式,关于想起与“生活”有关的短语和诗句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艺学及生活美学及美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艺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从本期起,《文艺争鸣》在“理论”版块里,推出一个新的专题讨论栏目:“新世纪中国文艺学美学范式的生活论转向”.
由此,我也想起了一些与这个讨论的主题词“生活”相关的一些句子,记下来,权作栏目的开篇小引.
我想起来的最直接的一个短语,也许要算2004年底本刊第6期开辟的“新世纪文艺理论的生活论话题”笔谈栏目中,所反复提出来讨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短语了.钱中文先生说那期《文艺争鸣》一口气发了8篇文章来推出这个“日常生活审美化”,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平心而论,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可谓新世纪以来最大的一场文艺学、美学讨论了,持续数年之久,至今仍有文章不时地提起和讨论这个短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本刊的“生活论转向”的题目,可以看成是“日常生活审美化”讨论的继续,只不过,我们觉得,“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个短语所表达的意涵还是稍嫌窄了一些,后现代语境的“大众文化”的意味浓了一些,容易被“望文生义”地质问“谁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仿佛我们的生活尤其是“日常生活”都已“审美化”了,而我们知道,生活,这个时代或已有的任何时代的生活,其间都有大量艰辛、苦难、混乱和阴暗的所在,而且人无论多么“精神性”也脱不掉美学家杜威所说的“活的生物”的性质,身体欲望和心灵精神都被搅合在了叫作“生活”的境遇之中,怎么能用“审美化”加以粉饰或遮盖但是,“日常生活审美化”所表述出来的时代审美状况以及思考路向仍然重要,生活的审美化也是历代人们所追求的境界和目标之一,而且如果我们客观地、历史地看待人类生活的进程,一种进步和发展的生活文明观也应令我们承认现代生活中的审美增量趋势.当然,即便这种审美增量趋势在有些学者看来已成为后现代社会的一种标志,也不应导致我们对生活、对生命存在、对人性的盲目乐观,要明白它反而造成了更加复杂的生活问题,困境体验和忧患意识理应难免,更何况“审美化”也要有“代价”的.由此看“审美化”这个状态语,虽然重要也便没有必要那么重要,而最重要的恰恰是“生活”这个主语.此时此刻,重出文艺学术“江湖”的“生活”概念在中国新时期30年来文艺学术进程的背景映衬下,就这样被重新置于醒目的关 键 词的位置,久违,太具有文艺学和美学理论发展的标志性了,以至于我们现在以为可将其直接地称为“新世纪中国文艺学美学范式的生活论转向”.
本文出处: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61563.html
在编2004年第6期的“生活论话题”栏目时,我曾在后面写了一篇题为《生活概念、生活转型、日常生活的文艺学》的编读札记.大致的意思是想说,中国古代传统中“生活”一词并不显目,大抵指世俗底层的生计、生涯、生存之义,今天我们所说的生活概念是指“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这样的总体性把握,大概免强相当于古代的“世”(当然有很大不同,此不详说),而从“世”到20世纪崛起的现代性的“生活”概念,连同时代、现实、社会等几个总体性概念的出场,搭建了中国现代性思维和语言兴起的某些方面的基本框架.“中国人开始把很低层地把握的‘生活’,把自己与之纠缠不清的日常性‘生活’,加以对象化,而置诸主体/客体的认识框架上来把握了.”从而将文艺从“生活”中升华出来,成为一种生活的“教科书”、“批判书”,或者审美对象,这也可以称作20世纪中国文艺的生活论、生活美学,也是20世纪中国相对于传统中国的一种“生活转型”的结果.但这样一种所谓的生活论和生活美学,由于其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势,其生活概念的阐释中,在将“生活”整体性地加以对象化的同时,也将生活整体踩在了主体的脚下,日常生活总是受到物役的,是庸俗、非人的,需要批判、改造和超越的.这固然是有道理的、有积极性的,然而其局限也是明显的,假如“人”的生活总被宣布为“非人”的、需要超越和解脱的,这样的逻辑有时就使我们不能很好地理解生活、解释生活,同情和宽容就时常会被淡漠,真实的生态性或常态性的生活内容或许也被格格不入、被遮蔽掉,也不是不可能的,而改造和完善生活的实践有时也会受一定程度的阻碍.由是,20世纪中国“生活”概念的兴起及其生活论述,在实质上所引发的乃是诸如启蒙美学、自由美学、个体美学、批判美学、战斗美学、革命美学、生产(建设)美学、颂歌美学、英雄美学、人学美学、悲剧美学、超越美学、无功利纯粹美学等等,它们错综复杂此起彼伏地构筑了积极前行的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和文艺学的大势,其历史地位和价值不能低估,但其有时走到极端,也会不同程度地走样,及至产生消极的和负面的作用.20世纪的中国文艺史、美学史都不乏这样的深刻教训.现在想来,如果说20世纪中国文艺学、美学有什么普遍的缺失的话,那就是它不缺乏生活的论述,但却大抵缺乏对“生活”的宽容、智慧的理解,这固然是时代语境使然,却也时多时少地压抑了那个被王国维要极力“解脱”的“生活之欲存”的“生活”.如此我们来到中国历史的新时期,来到了新世纪,新一轮的生活转型使我们大家无论尊贵都一夜之间跌入了“生活”,30年来我们创造了新的物质基础形成一种力量又塑造了我们自己,生活的物质性解放了人,解放了人的欲望需求和身体性情,“人”成了“人物”,精神对物质不是更加超拔而是更加难解难分,对此,一个主体/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格局常会捉襟见肘.过去用启蒙/精神与革命/政治挂帅的时代争取来并从此转型而来的这个生活现代性的当代局面,如何继承启蒙/精神和革命/政治时代的优良遗产,而又尽可能地舒缓它们与“生活”造成的紧张,回到本真的日常的生活大地,破解科学与发展、欲望与文明的矛盾主题,不唯物质高度,也不唯精神高度,而是在物质与精神的新的均衡局面下走向新的生活文明,这成为新世纪中国文艺学、美学由社会的“生活转型”而必然走向“生活论转向”的理由.
由此我又想起了一些有关“生活”的诗句.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诗人李金发和徐志摩各自写了下名为《生活》的诗.李诗为:“等君不见高丘之坟冢的安排/有无数蝼蚁之宫室/在你耳朵之左右/沙石亦遂消磨了//皮肤上老母所爱之油腻/日落时秋虫之鸣声/如摇篮里襁褓之母的安慰/吁,这你仅能记忆之可爱//我见惯了
文艺学类论文范文集,与想起与“生活”有关的短语和诗句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