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家庭伦理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民众家庭伦理观念试析相关论文查重

本论文是一篇家庭伦理相关论文查重,关于民众家庭伦理观念试析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家庭伦理及民众及子女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家庭伦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3;利益的“自爱”原则.为此民众找到了另外一种劝孝方式来督促子女“孝亲报恩”.在民间口头文学中,它是通过“半条毯子御寒”型(AT980)故事来表现的.在这类民间故事里,不孝亲而溺爱子女的格局被打破,乃是出于对习惯性行为传承与效法的恐惧.然而这种悔过后的孝行,个中的无奈是不言而喻的.

在乡土观念中,与“孝亲报恩”相对应的就是“养儿得济”.人们“溺爱子女”行为的背后,或多或少存在着指望日后报答的动机.尽管“孝亲报恩”与“养儿得济”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面,但当人们指望后者时往往会忘掉了前者.这种现象本身是荒唐的,但又有其必然性.它的矛盾其实是由谋求生存的经济活动对血亲关系的过分倚重造成的.“奶奶盆式”的劝孝并不能取消代际之间自然情感之上的利益重负,也不能改变亲情交往的互惠本质;相反它以更加肯定的形式提醒人们认识互惠在血亲关系中的恒常性和传递性.

民众的“孝亲”观念是很矛盾的.他们既重孝,又非孝;既把子女视为财产,又把他们视为“讨债鬼”;既追求代际之间情感上的和谐融洽,又经常在利益上水火不容等这些都与其“家”的功能有关.他们的“家”绝不只是一个情感单位,其功能也不只是生儿育女,还包括经济的、
社会的保障功能.用费孝通的话来说,这种乡土社会中的家首先是个“绵延性的事业群体”.把这样一种巨大的责任加于“孝”之上,“孝”能不重乎事实上,“孝”在民间首先是行为的、功利的,之后才是意念的、情感的(它们经常被忽略).而在严峻的生存现实面前,“孝”往往徒具形式,甚至很难保持其道德约束力.

耿村有许多故事涉及民众关于婚姻、恋爱、夫妻关系问题的认识与思索,它们反映民众在两性方面的伦理观念.

与大传统相比,小传统民间文化在婚姻方面有许多不尽符合正统伦理的表现,比如两性规范较为宽松、男女之防不甚谨严等等.但这些并不能说明民众在两性伦理上与正统观念是相反的.事实上,民众并没有自己完整的意识形态,其婚恋观与正统观念的差距只说明他们对后者濡染较浅,或者说由于小渠道传播接受了走了形的正统伦理.此外生活环境更是二者疏离的根本原因.

民众的两性伦理一如其代际伦理,基础还是经济或者生活的需求.男子会因为生活窘迫放弃对理想婚姻的追求,与自己并不喜欢的女人结婚.所谓“饥不择食,慌不择路,贫不择妻”(《丑狐仙》);女子也会出于实利的考虑而“背信弃义”.比如故事《蚊子的来历》以蚊子这种吸人鲜血、为人所弃的害虫做比喻“谴责”了贪财图利、绝情忘恩的女人.但我们又不能认为故事在褒扬一种无私的、超越利益之上的夫妻之爱(这种爱对民众来讲是不现实的).故事表面上否定了女人的“功利”之心,但内里又“肯定”了它.这看起来颇为荒唐,却正是故事所隐含的矛盾.它决定了故事只能以幻想的面目出现.讲述者在女人乍见富商时是这样描画她的心理的:女人心想,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女婿待我好,可穷日子难熬.不如跟了做买卖的,吃香的、喝辣的,痛痛快快过一辈子等这种功利心理在民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可以说它代表民众婚恋观中一个稳定的部分.在故事中,它也是不受质疑的.故事所提供的“伦理诉求”(Ethical appeals)可以说正是以它为基础的,因而又是在更深的层面上维护了它的合理性.值得注意的是女人“报还三滴血”这一情节,它是女人自觉“占不住理”时,唯一符合道义的举动.这里的道义就是“知恩/报恩”.去除了这一点,婚姻将无以维系,小伙子也没有理由指责媳妇.故事最后安排了女人的死,它的意义不在于指责女人贪财逐利行为本身的不义,而是说她还不起小伙子的救命之恩.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她有能力偿还小伙子的“恩情债”,那么将没有一种规范可以束缚她.小伙子也只能自认“强拧的瓜儿不甜”放其而去.“知恩/报恩”维系的婚姻与“功利型”婚姻的差别并不大,二者都不依赖夫妻双方真正的交流,都只局限于“身体化”关系的层次,即都是以对身体的照顾为根基的.因此它们不能彼此否定.在伦理形态上,二者只是同一逻辑的两个方面.前者并不比后者优越.故事中的商人在民众观念中是“无情无义”的符号,他的“冷漠”与小伙子的“痴情”恰成对照.讲述者以此诱导听众在感情上倾向于后者,用这种“情绪诉求”(Pathetic appeals)的方式来弥补其“伦理论证”(Ethicalproofs)之不足.

“知恩/报恩”是民众理想的婚姻达成方式.它被认为是抵御“功利型”婚姻的情感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婚姻关系就应该是牢不可破的了.著名的白蛇传说也是按这个模式讲述的(《许仙救白蛇》).

民众对非出于报恩的、挚烈的男女恋情并不肯定,因而在讲述这类故事时总要诉诸某种不可捉摸的“缘”的观念.有时就采取“不费思索的解释”――夙世姻缘观来加以解释(其实它仍是一种“恩情还报”观念).

其实,浪漫爱情离民众的生活世界太过遥远,它的确“不是夫妻婚姻所期望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民众而言它只是模糊的想象,远非现实的要求.民众对两性之爱的思考是始于家庭也终于家庭的.婚姻以外的两性关系尽管不乏其例,但一般是要受到舆论谴责的.

受礼教的影响,民众对偷情的男女谴责的程度并不相等,对女子要更严厉些.可以肯定,民众是有着根深蒂固的贞节思想的.有时迫于生活的无奈,这种观念会隐而不露.耿村有一则《竖牌坊》的故事就表达了民众这种隐含的贞节观.

与对女子的性禁锢相比,民间对男子婚外的性冒险却谈不上道德谴责(这看起来颇为荒唐).对这类男子,民众并不从家庭伦理的角度谴责他,而只是从珍惜生命的意义上对他进行“规劝”.《李怀找媳妇》是一则“画皮”型故事.故事借用传统中对“尤物”的习惯性认知(即“美人”皆是“妖怪”)表达民众对家庭的尊奉.同时也规劝男子不要贪色,因为它是造成精气殚竭,从而危殆生命的根源.我们看到,与对女子的严厉规范相比,对男子的规范却要“温和”得多.他只在对自己身体负责这一点上接受民众的“批判”.

婚姻中男女地位的不平等是夫权家族制度的产物.它并不一定要通过家庭中男性对女性的压迫这样明显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渗透于一切民众关于夫妻关系的反映之中.我们甚至能够在一些嘲骂和谴责男子的故事中找到它存在的痕迹.在这类故事中,男子由于贪财、好赌、误交友人、低能使自己į

1 2 3 4

家庭伦理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民众家庭伦理观念试析相关论文查重参考文献资料:

文学杂志投稿邮箱

汉语言文学论文网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

古文学论文

语文文学论文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课程

汉语言文学所学课程

论文学术不端

英美文学赏析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特长

民众家庭伦理观念试析(3)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