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博物馆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看文化和文化的看相关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博物馆有关论文范文,关于看文化和文化的看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博物馆及金字塔及历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博物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30340;清真寺,富丽堂皇的宫殿,优雅秀美的园林,还有店铺林立、商品繁多的“巴扎”(商店),令五洲商贾、各国宾客流连忘返.无论是城市的规模还是城市的繁华,在当时堪为国际大都市,应该是一座非常了不起的城市.

到伊斯法罕来,昔日的辉煌早已褪色,就像一位绝代佳人已成半老徐娘,依稀可以找到一丝当年的风韵,但亮丽和光艳已荡然散去.虽然没有“徒有其名而无其实”的感觉,但确实很难与“半天下”对上号.

我在想,当年是什么人有如此的气魄,来对一座城市作出这样气吞山河的概括.可能是两种人,要么是政治家,如当时的国王,要么是文学家,古波斯是出诗人的地方.政治家有君临天下、俯视四海的傲慢,文学家有放荡不羁、随意夸张的浪漫.只有傲慢者和浪漫者才会说出带着明显醉意而十足狂放的话来.这从中国也可以找到依据.汉代王莽就借用过《诗经》里的两句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唐代诗人徐凝赞扬扬州有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王莽藐视一切的气势和徐凝的豪情夸张,虽然还比不上“半天下”那样简约响亮,但那弦外之音完全是异曲同工.

人们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有人说语言是文化的基因.依我看语言本身就是文化.从一句话里可以透视出说话人的心境情感,“言为心声”么.从一句话里可以体悟到说话者的地位和身份,一句话足以证明一个人的文化面目和特征.人与人的文化差异,也常常表现在语言上.

五、建筑和所有艺术一样,意境为上

半天的时间是很难对“半天下”的伊斯法罕有很深了解的,因此只能看看最能代表这座城市的地方.四十柱宫是撑起这“半天下”的“顶梁柱”.四十柱宫是萨法维王朝阿巴斯一世所建,典型的波斯风格建筑.领略波斯文化的魅力,是一定要看四十柱宫的.

四十柱宫并不是四十根柱子撑起的宫殿.名为四十柱宫,但你要一根一根地去数,真正撑起宫殿的柱子只有二十根.宫殿前建有长方形的水池,宫殿的倒影自然会在水中浮现,二十根大柱也清晰地倒映在池中.真实的二十根柱加上倒影的二十柱,不就成了四十柱了吗一座金碧辉煌、宏伟壮丽的真实宫殿,一座倒映在水中若隐若现、朦胧妩媚的宫殿,相互辉映,美轮美奂,真钦佩建筑师们绝妙的艺术构思和新奇的设计理念.

中国国画艺术讲究虚与实,四十柱宫的过人之处就在于独具匠心地运用了虚与实的理念.现实中的宫殿是实,倒映在水中的宫殿是虚,虚与实的融合既有耐人寻味的美学价值,又有深邃启迪的哲学意蕴.当国王和妃子们身临其境,定会是一种如临天界、如入仙境的感觉.可是,当风雨来临,这水中的宫殿也会飘摇不定.此时的国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一半看得见摸得着,一半则可以看见而摸不着,一半是物质的,一半则是意识的,一半是真切的,一半则是虚幻的,一半是清醒的,一半则是醉意蒙的.他会不会下意识地感到,他的江山社稷也像这水中的宫殿恍惚飘渺呢任何建筑都是物质和精神的庇护所,四十柱宫带给国王幸福,自然也会带来悲伤.

波斯人善于创造意境,而艺术往往靠意境取胜.别出心裁的意境所产生的魅力会使一座建筑流芳百世,而这座建筑又使一个城市光艳生辉,使一个王朝声名远播.任何艺术都应把意境作为最高标准,意境为最上,有意境则自成高格.诗词歌赋如此,建筑造型也是如此.正是艺术家们创造的一个又一个意境,使浩渺的人类文明史闪现出一个又一个亮点,而这些亮点又给文明的进步发展一次又一次启迪.


博物馆本科毕业论文怎么写啊
播放:26714次 评论:5893人

六、误解产生偏见,偏见引发灾难

在人们的印象中,敢到伊朗来旅行,好像要有一些置生死于度外的勇气.王蒙有一篇文章写道,因为他到了伊朗,而被不少人赞誉为勇敢.由此我想到,会不会有一天,给凡是到过伊朗的人都颁一个勇士称号其实到伊朗的所见所闻所感,无论如何是不会与恐怖、动乱联系在一起的.在伊斯法罕,在德黑兰,看到的是车水马龙、安宁祥和的景象.我特别留意街头的行人,一个个漫不经心,悠闲自得,没有匆匆行色,没有浮躁神情,有的只是恬淡与平静.

我无意把伊朗描绘成世外桃源,但真切感受到现实中的伊朗确实和西方媒体报道中的伊朗相差甚远.

世界上的许多矛盾冲突乃至罪恶,多出自误解.误解产生偏见,偏见产生仇恨,仇恨引发战争和灾难.

当今世界的误解,十有八九来自无所不及的媒体的误导.

有些媒体的兴趣在于以设置美丽的陷阱为能事,善良人一不小心就会深陷其中,成为他们的猎物.他们把媒体打扮成公道正派的代言人,包装成为民请命的“社会公器”.可是,人们对伊朗的误解却多来自那些披着诱人外衣、包装成真人真事的宣传.时间长了,恐怖、动乱、罪恶成了伊朗的代名词.

“社会公器”,其实是少数人欺骗多数人的舞台道具,“新闻自由”成了不负责任、随心所欲者肆意造谣、说假话的理由.而多数人表达真实、了解真相的自由却被剥夺.

虚假一旦自由,真实就被扼杀.

在文化中唱主角的当代媒体,应该以促进人们的了解,消除人们的障碍,沟通人们的心灵为己任.如果高度发达的传媒成了制造矛盾的工具,就像冯小刚的电影《手机》中描绘的,科技成果的手机(实际也是媒体),带给人们的是误会和麻烦,是人际间的哀怨,是秩序的混乱.这样,发达的媒体不是成了文化灾难与文明灾难了吗

七、小国之大气比大国之小气,好上百倍

在波斯湾岛国巴林,明信片被称为是国家的名片.巴林王国的明信片上最多的是“一棵树、一口井、一座桥”,人称“三个一”.巴林人向外国游客做介绍时也常自谦地说,巴林是个小岛,值得看的也就是“三个一”.

一棵树,是巴林岛荒原上一棵千年古树.赤地千里的戈壁突兀地长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如同旷野里撑起的一把绿荫巨伞.巴林人叫不出这树的名字,都称它是生命之树.

一口井,是一口已经开采后废弃了的油井.据说是1932年波斯湾开采的第一口油井.因为有了这口井,才有了滚滚流淌着美元的波斯湾大油田.这口井改变了波斯湾,从此,贫瘠被富有替代.这第一口井喷出来的不是石油,而是希望之源.

一座桥,是巴林连接阿拉伯半岛的法赫德国王大桥.大桥全长25公里,横跨沙特海湾,是巴林连接阿拉伯半岛的唯一陆上通道.有了这座大桥,才使巴林这个波斯湾上的孤岛融入世界,进入国际社会的怀抱.一座大桥开启了一个民族透视文明社会的大门,打开了他们追赶现代文明的坦途.

生命之树象征着生命.不毛之地的巴林,生命难以生存的巴林人千百倍地尊重生命、崇尚生命、珍惜生命.面对摧残生命的恶劣环境,巴林人自然会把给他们带来生机、带来活力、带来希望的不死古树当做民族的图腾.

希望之井带来了希望.现代科技之火照亮了巴林这亘古荒原.是石油带给他们财富,燃起了他们追求新生活、新目标的希望之火.一口油井成为巴林人梦想变成现实的标志.

文明之桥催生文明.封闭的海上孤岛被这长虹一样的大桥连通,现代文明涌入巴林,巴林已理所当然拥抱现代文明.巴林人把这跨海大桥当做连接昨天与未来的纽带.

巴林是个小国,没有令人称道的名胜,也没有令人震撼的古迹,但巴林人却善于用形象来塑造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一棵树、一口井、一座桥,已经成为巴林人的向往、追求和精神价值的象征.巴林是个小国,可她的胸襟却不小,坦坦荡荡,一览无余,人们可以从巴林人对“三个一”的尊崇中了解到他们的大气,一种精神文化的气象和气魄.

小国之大气,比大国之小气要好上百倍.

八、博物馆是国家的祠堂,陈展的是民族的家谱

巴林人十分在乎客人去参观他们的博物馆,认为这是对他们国家和民族的尊重.

巴林在国家摆脱贫困,经济得到发展后,花巨资建造了一座宏大的博物馆.博物馆紧临波斯湾,四边是开阔的庭院,中间耸立的是乳白色大理石建筑,设计古朴而新潮,远远看

1 2 3 4 5 6 7

博物馆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看文化和文化的看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高中语文学科论文

文学核心期刊发表

建安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提纲

文学类论文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

英美文学本科论文

文学论文数据库

文学类期刊

大学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看文化和文化的看(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