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现代文学批评的道路相关论文查重软件
本论文是一篇文学批评有关论文查重软件,关于现代文学批评的道路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批评及批评及语言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批评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一
自第一篇文学批评文章发表至今,已经二十年了,我依然不敢面对“批评与语言”这个话题,但我从来也没有忽视这个话题.记得在《南方文坛》2000年第1期“今日批评家”栏目中,我用格言式的文体,表达了自己对批评和语言关系的看法,态度比较决绝.多年之后回首一看,发现自己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什么长进,想来令人沮丧.今天《南方文坛》杂志重提“批评与语言”问题,是对每一位正在从事文学批评的人的挑战.
在报纸时评体和所谓学术论文体的双重挤压下,今天的文学批评出现了文体形式的错乱:或者一颗散文心(点评式的印象和感觉)加上学术包装;或者相反,枯燥死寂的逻辑加上修辞学的点缀.有人一想到批评语言应该有别于学术语言,就开始强作活泼状,写一些排比、对偶、拟人的句子,加上一些貌似文学化的抒情腔调,不断地为自己惨淡的学术面容补妆.还有人想把行政工作中的整顿文风引入文学批评,恨不得将批评变成公文.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只能说,文学批评需要自己的语言,但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就像创作必须要有自己的语言,也不仅仅是语言问题一样.
批评界流行一句话:与其说我们在使用语言,不如说语言在使用我们.语言是历史留下来的公共遗产.它就像一个垃圾场,其中充满腐败物,也包含着生机.创作中对语言的选择,就是在语言的废墟中挣扎和搏斗,既要摆脱语言的历史阴魂,又要使之产生新的生命力,往往令人筋疲力尽.只有那些能够在语言的废墟中翻箱倒柜、乐此不疲、持之以恒的人,才能够获得创造性写作的殊荣,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写作的零度――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文选》中,罗兰巴尔特阐述了“语言”与“风格”的较量.作为具有历史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语言结构,就像一种特殊的“自然”,它入了文学的内部,并试图抵制与生命经验相关的个人风格.作为与个人躯体记忆相关的风格,来自文学的外部,却要像生长的种子一样,撒在语言结构之中,在废墟中挣扎.语言结构承载了历史的熟悉性,它要否定的是个人风格的必然件.反讨来也一样.个人风格所承载了经验的熟悉性,要否定的是语言结构的必然性.罗兰巴尔特说:“语言结构与风格都是盲目的力量,写作则是一种历史性的协同行为.语言结构与风格都是对象,写作则是一种功能;写作是存于创造性与社会之间的那种关系;写作是被其社会性目标所转变了的文学语言,它是束缚于人的意图中的形式,从而也是与历史的重大危机联系在一起的形式.”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沉默”形式,它不发言,而是呈现,我们于是看到了语言废墟中生长出一朵朵完整的“蘑菇”.创作既不对语言选择和风格学发言,更不对写作意图和意义发言,仿佛只要加入语言的历史废墟就行,这是创作的特权.在创作沉默的地方,正是批评要发言的地方.对批评的强调,还能够起到一种抑制作用,抑制那些趁着作品沉默的时刻,信口开河的人.批评的主要功能不是对蘑菇的色泽、味道、长短加以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创作中语言选择的历史辩证法发言,要对风格学层面的经验发生学发言.同时,为了尊重创作的美学完整性,批评要警惕归纳逻辑的粗暴,采取写作的形式来发言,这正是批评的写作特征.
二
我们的批评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语言和文体,有历史和现实、外部和内部的双重原因.现代文学批评意识的真正觉醒,自王国维开始.此前的文学批评,基本上是一种“捧哏”式的批评,跟在文学作品后面瞎起哄:“好!”“真妙!”“又一惊!”.这种批评还有一个名字,叫“点评式批评”.据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以轻易地否定.在小说批评中,毛宗岗是一个典型代表.下面引文后面的括号中,是他的点评文字:“挺枪来迎.交马数合,刺徐荣于马下,(杀得好.)”“貂蝉送酒与布,两下眉来眼去(来了.)等布请貂蝉坐.貂蝉假意欲入.(写得好看.)”“是夜,曹操于帐中与邹氏饮酒,忽听帐外人言马嘶,(捉奸的来了.)”近于捧哏,更像起哄.尽管这种举例有以偏概全之虞,但大致上差不离,有些点评篇幅多一点、思路复杂一点,但也基本上是猜谜式的文字.如清末三家汇评本《红楼梦》中的点评:“只有一女,乳名英莲(音应怜,全书之人无不应怜也)”.“他(贾雨村)于十六日便起身赴京(弃九用六,背阳用阴,明写一恶人.)”很像网络论坛中的灌水帖.
导致这种批评文体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语言传统或思维传统中,形象思维压倒了逻辑思维.换一种说法,观察或思维视角中缺少“焦点透视”,迷恋“散点透视”.感觉蜂拥而至,一篇文章中有很多中心;就像一幅画中有很多焦点,每个地方都很精彩,看似一个整体,其实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缺少一以贯之的逻辑和统摄的力量.我们思维传统中,充满了宇宙逻辑和集团逻辑,缺乏社会逻辑和人的逻辑.
王国维终结了那种点评式的、猜谜式的文学批评.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全文约一万五千字,采用文言文写作,开中国文学“分析式批评”的先河.我们可以不同意王国维对《红楼梦》评价的观点,但我们不得不注意他的批评写作在文体上的开创性意义.王国维是调动了自己全部的知识储备、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去论述一部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审美风格和精神内涵.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罕见的.遗憾的是,最后王国维退回到“点评式批评”中,写出了古典文学批评的最后一本著作:《人间词话》.几年之后的1908年,鲁迅的长篇文言文评论文章《摩罗诗力说》发表,全文二万多字,写法却与王国维的相反,是用所有的作品,而且是外国文学作品,去阐释一种观点或思想.王国维的文章更接近狭义的文学评论,鲁迅的更接近学术论文.周作人的长文《论文章之意义暨其使命因及中国近时论文之失》,更是学术论文的写法.王国维的作家作品论,鲁迅的文学思潮论,是文学批评的两种常见的写法.但王国维和鲁迅都没有延续这种文体的写作.
王国维之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缺少精细的、科学的文本分析文章.对一个文学文本进行详尽细致的分析和具有创造性的表达,在外国文学批评史上不乏优秀的先例,比如别林斯基对《当代英雄》的分析(使批评写作与文学创作交相辉映,但语言缺乏节制,篇幅接近其评论对象也就是莱蒙托夫的长篇小说),萨特对波德莱尔诗歌的分析(这是他写得最漂亮的文章),罗兰巴尔特对福楼拜的分析(发明了一种方法),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分析(创造了一种理论),本雅明对列斯科夫的分析(对文学形式进行历史辩证批评的典范),苏珊桑塔格对里芬施塔尔的分析(法西斯主义美学研究的范例),阿伦特对莱辛的分析(讨论文学与现代公共领域关系的经典),等等.
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双峰的周氏兄弟,却不屑于做细读和分析式的批评.尽管他们也写了很多关于中国文学的评论或序言,但总是三言两语将作品打发了.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思维深层,浸透了“点评式”į
文学批评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现代文学批评的道路相关论文查重软件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