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中文系类论文范文资料,与《红楼》杂志相关毕业设计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中文系类毕业设计论文,关于《红楼》杂志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中文系及现当代文学及杂志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中文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大的教授如林庚、冯至、阎简弼、杨晦、周达甫、曹靖华、吴组湘、王力、高名凯、冯仲芸等;第三部分是当时北大各系(以中文系为主)的学生.第一、二部分的《红楼》撰稿人,多是出于工作和应酬性质的文章,所以本文主要研究的对象不包括这两部分撰稿人,也就是说,本文所谓的《红楼》杂志作者群是一个狭义的特定概念,即当时为《红楼》杂志撰稿的北大学生.

把所有为《红楼》杂志撰写过文章的作者都搞清楚,想在还做不到,但参与《红楼》杂志活动的一些主要人员,我们大体可以查到他们的相关情况,作为一般的研究,下面这个名单有一定的代表性,选择这个名单的主要依据是这些作者多少年后,在文化学术界或多或少具有一定知名度,他们的创作和学术活动易于为人了解和判断.

《红楼》杂志作者群虽然前后涉及当时北大三四个年级,从53~56级,但主要是以北大中文系1955级为主力,西语系和哲学系只有王克武、杜文堂及叶朗等少数学生参加.当时杨匡满作为上海一个中学生在《红楼》杂志发表诗歌是一个特例,可能与他当时在北大读书的哥哥杨匡汉有关.

作为一本校园综合性文艺杂志,在北大的历史上,《红楼》杂志就艺术和学术性而言,它所提供的大多是负面价值,除了蔡林根、沈泽宜等少数学生的诗歌外(张元勋、沈泽宜、刘奇弟等人的诗歌在《红楼》发表是以附录形式,主要是供批判的),这本杂志没有为中国的文学和学术贡献更多新东西,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文科的一本杂志,它多少背离了北大的传统,在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基本方向上也走向了北大传统的反面.但从这本杂志作者群的整体情况观察,人们会发现早年从《红楼》起步的这些学生,在1976年以后中国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中,曾起过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这些学生承担了重要责任.比如在对“朦胧诗”的评价中,谢冕和孙绍振的贡献不可磨灭,是他们的努力为后来中国新诗的成长开创了生路.

《红楼》杂志创办的时候,北大已先后经历过思想改造运动和院系调整,特别是经历了1954年的批判胡适运动和随后发生的反胡风运动后,中国知识分子在心灵上已经受到极大伤害.1949年后的北大,虽然就教授群体而言还基本保留了过去的格局,但北大自由主义的核心人物如胡适、傅斯年都离开了中国大陆,到《红楼》创办的1957年初,可以说北大

关于《红楼》杂志的开题报告范文
中文系类论文范文资料
0340;自由主义传统已基本中断.

《红楼》作者群是1933年前后出生的中国知识分子,1949年前他们基本是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的高中教育在1949年后完成,基本是在新教育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作为学生,在当时他们有非常强烈的政治愿望,其中一些学生是调干生(指有革命经历和部队经历的青年中共干部).《红楼》作者群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比重很大,其中有些人有早年从事地下工作和参军的经历.

《红楼》杂志就总体风格而言,和当时中国任何地方出版的综合性文艺杂志没有区别,无论文艺创作思想还是学术研究风格,基本顺应主流意识形态要求,只有少数作品例外.

《红楼》杂志创办的时代,北大已没有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在这样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文艺杂志和它的作者,虽然就个人才华而言可能各有不同,但就总体的创作和学术追求观察,他们之间的差异不大.就个人的文艺创作和学术训练评价,《红楼》作者群是相对单一的,在所有《红楼》杂志刊发的作品中,基本看不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也看不到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学的影响,特别是是西方的思想和理论完全与他们完全隔绝⑦,他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只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一些文学作品,而对这个传统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并没有给予更多正面的理解,《红楼》发表的文章,绝大多数是顺应当时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应时之作,这也是为什么《红楼》作者在1976年以后中国的文学评论和现当代文学研究机关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他们真正的学术成就却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完成的,如洪子诚的当代文学史研究,谢冕、孙玉石、刘登翰、孙绍振、杨匡汉、杨匡满等人的学术成果,也是越往后越有价值.


这篇论文网址: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64879.html

这个现象说明《红楼》时期养成的思想倾向和学术训练,只在一般的知识学层面产生作用,他们的学术成就所达到的深度,远不可和他的前辈相比.史学家杨天石也是55级北大中文系学生,他认为“100年中,北大确实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人才,但是,不能忘记,在某个时期,有些事,有些举措,并无助于人才成长,起的恐怕是相反的作用”⑧.同样是55级的学生,黄修己也说:“我们这一代人学术上究竟有多少成就,学识究竟有多高等不要和我们老师的老师(如王国维、陈寅恪)来比,就是比之我们的师长,游国恩、林庚、吴组湘、王瑶一辈,还差那么一点,大概可以这么说吧!”⑨

一个历史时期知识精英的总量是相对稳定的,变化的是时代和评价标准,但就知识精英的总量观察,它的稳定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1.初始教育的高起点.不论当时的北大变化到何种程度,就全中国来说,它的教学环境和基本师资还是领先的.我们从上面《红楼》杂志部分作者群的出路分析,可以发现他们最终回归了专业,在大学、作家协会和相关的研究机构中工作.这个结果的直接原因是他们良好的教育背景决定的.

2.学术研究机关的重要性.中国的学术研究机关通常也以行政级别来分类,虽然不科学,但大体可说明问题.《红楼》作者群,凡在名校和国家学术机关供职的,学术成就通常高于在地方工作的同学,有些在《红楼》时期才华出众的学生,因为离开重要的学术机关,后来的成就也有限.

3.学科造就学者的学术地位.《红楼》作者群中,凡留校北大从事专业的学生,最后的学术地位都较高,除了个人努力外,其中学科本身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者的学术地位.

《红楼》作者群,在北大时期起点是平等的,导致《红楼》作者群起点发生变化的不是正常因素.在常态社会中,除非特殊情况,人的差异不会发生突变.但1949年后中国知识分子间的差异在相当程度上是因为政治原因造成的.比如《红楼》作者群中的“右派”,1979年中国社会开始恢复常态后,基本年龄是四十四岁(以1935年计),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右派”生涯,大部分学生不可能再回到真正的学术生活中去,他们只是回到了学术职业中,相比那些一直在学术机关中的同学,学术上的差异已不可弥补,在这个意义上,对《红楼》作者群,可以说政治决定了学术.谢冕回忆说:“我响应号召违心地批判那些‘右派’分子――他们是我私心倾慕的同学和朋友,为他们的才华、智慧和抗争的勇气;与此同时,我所批判的也正是我灵魂深处所感到接近的,我正是在这样充满内心苦闷和极度矛盾中,并不情愿却又不由自已地被推进了那个斗争的大旋涡.出于自我保护或为了表明

1 2 3 4 5

中文系类论文范文资料,与《红楼》杂志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自考本科 汉语言文学

古典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所学课程

英美文学选读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比较文学论文选题

英语文学论文答辩

先秦两汉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 硕士

《红楼》杂志(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