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老师类论文范文例文,与文学的生态抉择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美术老师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文学的生态抉择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美术老师及什么是及自然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美术老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从煤块到牛犊,经由情感逻辑与实践层面上的“抱”,抵达天人合一的境地.熟悉红柯的读者应当知道,红柯很擅长营造浑然粘连的世界,人和自然彼此渗透.有意味的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形态,红柯的描述,其形而上的探究色彩并不浓,至少在语言的层面是如此.作者倾向于将天人合一析解为具象、亲密的体悟,一种极为文学化的举措.红柯似乎有种根深蒂固的想法,只有化为切身的感官经验,形而上的探索才能落到实处.由是,对感官经验的把捉,成为红柯文学的生长点,他的才情也在于此.自然的拟人化因其对感官的诱导、解放和延伸而成为主体建构的关键与必需.表面看来,这似乎和消费时代的欲望化写作对感官经验的策力、发动有相通之处,却少了自恋与性的挑逗;不仅如此,其内含的虔诚与敬畏还祛除了主体扩张常有的跋扈感而令其染上了谦逊、神圣甚至禁忌的品格.《过冬》中的老人以手试火、用自虐式的痛楚来滋养精神和快慰心灵的做法,便有浓重的祭祀仪式的意味.依照文学人类学者、剑桥学派的简赫丽生的著名观点:艺术与仪式同源,那么红柯的文学实践,他对文学性的理解和提炼应是贴近人类史前文学的原初风格的.是否可将红柯的文本视为文学以复古方式的自救,在日益庸俗化的写作现场?我们看到,老人在与自然相互依偎中获得心灵寄托的同时,身体却遭到破损(被火烫伤).这在《四棵树》里则发展为死亡的极端形式.文中人与自然的沟通除了孩子对自然童真的领悟、融入之外,人熊搏斗其实亦是一种交流、相融的形式,其结果虽不免残酷了些,然而却是自然生态伦理中的应有之义.
至此,我们触到了红柯天人合一思想中最具悖论性、亦最富魅力的部分:由感官延伸而致的生命扩张与个体(我)的消亡联系在一起,一种新型的主体范式,就像英雄的称谓与惨痛的失败相互扭结一样.红柯以此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悲剧.《四棵树》把一个原本是死亡加复仇的故事变成了一出宇宙的正剧.不打不相识,人与自然间和为贵的思想抽掉了悲剧的基础.说到底,我们的悲剧乃是建立在人类利益上的审美确认与筹措.顺我者喜,逆我者悲,自我的失败与挫折用悲壮、悲哀的美学来予以发泄、慨叹和平衡.死亡,即个人生命的解体与消逝,由此成为悲剧的极致表达.这种建立在人与自然对立框架中的美学思维,被红柯笔下所召唤的隐忍、克制与谦逊打破了.红柯所讴歌的英雄(主体建构的结果)不是将自然踩在脚下的巨人,英雄的气魄体现在对身体消亡、自我弥散之际的承受、甚至甘之如饴:丈夫把卡车开下了悬崖,而妻子和孩子则以鹰的自由飞翔来诠释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鹰影》);新娘子王清在寒流袭来的夜晚冻死了,脸红扑扑的,始终带着微笑(《可可托海》);破冰人的噩耗在女友心中成就了动人的雪鸟传说(《雪鸟》),等等.由于人类自我中心的思维惯性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红柯的文本显露出越界的陌生和张力.
李敬泽曾指出:“红柯小说的推进基本上在空间中进行.”④的确,对空间的敏感与开掘是红柯文本一个显豁的美学特征,尽管接受和欣赏它需要过硬的耐心.红柯的小说不以故事见长,情节之间逻辑关联很弱,却能把一个小小的细节写得阔大而敞亮,犹如国画中的晕染泼墨,向四方涌动弥漫.以《天窗》为例,小说呈现了一幅人类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场景.牧人突发奇想,在墙上开个天窗,一个向自然主动拆去心灵栅栏的象征举动.一家人在清风月色下其乐融融.当中有一段描述儿子捅蚂蚁窝,牧人开窗的行径就是由此得到灵感的:
儿子趴在草地上,跟个小狗一样,儿子毛茸茸的小脑袋在地上晃动.牧草很矮,呈现在地上,儿子的小脑袋就像绣在地上似的.儿子的小屁股对着天空晃来晃去,儿子穿着开裆裤,屁股蛋又粉又嫩,天空被它照亮了等⑤
与其这么费劲地趴在地上窥视,不如来个大点的洞,开诚布公,相视而笑.牧人开窗的逻辑便是如此.既单纯任性,亦不乏幽默.不难发觉,红柯对世界的呈现有种特有的“远视”性:一上来便端着个长焦距相机,“小狗”、“小脑袋”、“小屁股”均是对目标(儿子)的远处勾勒与塑型.而刚刚觉出一点近距离的征兆:“屁股蛋又粉又嫩”,镜头又陡地拉向遥远的天际(以隐喻、通感的方式).上述对近处的盲视或回避描写,其创作心理殊堪回味.在把人物蹂躏为远处的风景与点缀时,我们分明感到了一种淋漓的快意.这从一侧面辗转映现了红柯所秉持的去人类中心化的主体建构思维,却又不局限于此.它涉及诗学建构的抱负.《野啤酒花》中有一句话说得很明确:“他发现戈壁是没有尽头的.戈壁就这么奇怪,你走进去它就大得无边无际,你在远处看,就能看到它的边.”⑥目标愈是切近,愈显迷离;愈是远方,愈发清晰.这奇妙倒错的空间意识(相对于理性的空间构造)给红柯的文本带上了梦幻的特质.明明是当下的描述,却因混合了缅怀与希冀等诸多情绪,而将往昔与未来拉将进来.时间由此通达为一体,原本分秒不息的线形推移被空间的转换和拓展取代.
太阳本来就很威风.太阳现在骑上了快马,穿上了靴子,那种疾驰不是离她远去,而是向她靠近,向她靠近,尽在咫尺.从旅店到大路,近在咫尺;从大陆到河边,尽在咫尺;从窗户到天空,近在咫尺.那么短的时间和空间,她的脖子都变长了,跟鹅一样;那种能飞翔的天鹅无限神往地走上大路,向天山深处走去.⑦
上述引文出自《靴子》的结尾.旅店少女在照顾喝醉的骑手时暗生情窦.骑手醒来后离开了,“太阳”便是渐行渐远的骑手在少女心中的形象称谓.这里显示出鲜明的梦的作品特性,如弗洛伊德所说,梦工场把思想和情感变形为意象,主要是视觉意象.具体到红柯梦幻文本的语言运作,意像的转换通过词语间的置换显示出来(如以“太阳”代“骑手”).在此,语词置换的原则并非简单的隐喻或联想,而是致力于寻觅最醒目的造型表达(此系终极的裁定标准).没有比骏马驮着太阳飞奔更辉煌、震撼的造型了.一种立足空间的雕塑呈现,色彩、力量、体积、动感是其中张扬的空间化诗学的价值坐标.与之相应,少女的心理起伏(对骑手的牵挂、企盼)以远、近空间(场景)的戏剧切换与交叠表现出来,犹如电影(画面)的蒙太奇效果.愈远愈真切,愈“近在咫尺”,空间成了任人揉搓的皮球.一个魔方般变幻、弹力十足的美学空间,少女心弦的悸动与疼痛由是显露出来.简言之,将人物心灵的跌宕以及传统时间维度上追求的情节、动作的戏剧化(审美)转变为空间的戏剧组合与切换收放,这正是红柯极力探索的诗学变革的实质.
问题同样存在.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难逾越的是理性与自然伦理的抵牾,它集中表现在孤独的个体经由冥想抵达天人合一而获救的方式上.由于孤独是本然的存在境遇,个体生命向自然空间的敞开只是对自我有限性的救济和说服.换言之,冥想中天人合一的交流和爱抚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个人的孤独.由是看红柯的自然伦理,逃遁现实和自欺的意味便很难抹去.此外,当文本的推进过度倚赖人物精致、膨胀的冥思时,也加重了上述感觉.事实上,无论理性,还是自然伦理都有其局限.最显著的一点,两者或多或少都脱离了社会政治制度
美术老师类论文范文例文,与文学的生态抉择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