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相关论文范文集,与复调的江苏相关论文答辩
本论文是一篇现代文学相关论文答辩,关于复调的江苏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现代文学及文学及作家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现代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509;、粗暴的方式把我们口是心非的道德颓墙推搡得摇摇欲坠.在《吃了一个苍蝇》质疑友谊,在《我爱美元》质疑我们的道德,在《弟弟的演奏》中质疑性、革命、艺术和青春.朱文的小说宣判的是我们整个意义世界的死刑.没有了山盟海誓、天长地久,有的只是彼此的苟且.朱文的意义不只在于他标举的叛逆和亵渎神圣的立场和姿态,而是对叛逆和亵渎延宕过程的耐心昭示.因此,他所背弃既是价值、世界观,同时又是那种雕琢的、形式主义的江苏叙事传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简单、直接,甚至是粗暴的叙事方式.像韩东、吴晨骏等作家也同样选择了这样简捷的叛逆和叙事方式.“青春期”疯狂、孤僻、残酷似乎成为“70后”的代际标识.值得注意的是一直到“70后”作家出现,“青春”往往是被当作修辞手法或者意识形态隐喻进入到小说的叙述,是对现世批判的武器,是感伤的源泉.和前辈作家不同,“70后”作家少了青春回望中的梦幻、批判和感伤,而是直接逼视“青春”这朵“恶之花”.江苏“70后”的“新青年”放在整个中国文学格局中有着属于自己的东西.周洁茹的问题少女不是卫慧、棉棉那样的都市糜烂.小城少女的叛逆自有其单纯的婉约和节制.像《你疼吗》,甚至有一种傻得可爱的执拗.对于“青春”这朵“恶之花”,李樯发现了“疾病”这个核心元素.这个“疾病”不是现代文学中少年唯美、苍白的“肺结核”,而是焦灼、不安、恐惧的身体渴望.“身体醒了”,在我们世俗社会里,成为一种隐秘的“疾病”.这样的“疾病”附着在《少年行》中的郝泊身上.但“疾病”没有就此罢休,它潜伏下来,在我们的细胞、血液,在我们的心灵幽深处.有一天,我们长大了,但我们却“生病”了.李樯《失眠的鱼》关注的就是青春不再之后,在我们中间潜伏的“疾病”,它怎样的被激活,怎样的被复制,怎样的吞噬我们.“青春期”的“疾病”硬生生地楔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感觉到病灶,我们回避着,抵抗着,我们却不可救药.在李樯的《失眠的鱼》中间,“疾病”发展成为具有仪式感的东西.与疾病寄生的“青春”的非梦幻性、非隐喻性类同,《失眠的鱼》中“疾病”也是非梦幻性、非隐喻性的,它无所谓好坏,但它却时刻存在着,折磨着我们.就像桑塔格曾经做过,李樯所做的就是通过小说“使疾病远离这些意义、这些隐喻,似乎尤其能给人带来解放,甚至带来抚慰.不过,要摆脱这些隐喻,光靠回避不行.它们必须被揭示、批评、细究和穷尽.”之所以要花这么多篇幅谈论李樯和他们的长篇小说,是因为意识到像李樯、育邦这样一些依然对文学保持一种探索热情的“新青年”对江苏文学未来的意义.而且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生活在沐浴江南士风的“新青年”难免和江苏文学大传统的纠缠不清,像周洁茹江南水乡的明丽,李樯的感伤和抒情,育邦对小说形式的迷恋.
行文至此,我们关心的是被压抑的和被遮蔽的“新青年”会不会揭竿而起成为江苏文学中的“弑父者”,从而彻底地改变江苏的文学格局.发生在上个世纪末的“断裂”,作为一件仪式感很强的文学事件,几乎已经让我们感觉到江苏“新青年”“弑父”的蠢动.但“断裂”最后的无疾而终似乎预示着后起的写作者永远摆脱不了前辈阴影的宿命,它并不会因为一次文学事件而改变.有意味的是这些“新青年”的写作中频繁出现“父亲”和“我”的对举.魏微的《寻父记》凸显了“父亲”出走和缺席所造成的精神惶惑和心理焦虑.而朱文的《我爱美元》关于“我”和“父亲”在欲望化城市的“性”冒险,不同的价值立场,不同应对策略,最终的结局是“我”和“父亲”一样的失意和尴尬.江苏文学的格局就像他们小说中写到的“我”和“父亲”的关系一样,他们可以成为叛逆者,但永远不能无视江苏文学的传统而存在.而面对所谓的江苏文学传统,他们可以顺势而为成为这个传统的继承者,也可以背向这个传统成为异类和叛徒.所谓复调的江苏应该是这种反对中的动态协调.因此,复调的江苏文学就不仅仅是个体与个体审美和风格学意义上的差异性、区别性,而是一种健康文学生态的生成期待.
何平南京师范大学
现代文学相关论文范文集,与复调的江苏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