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俗文学类论文例文,与通俗文学2003年第6期相关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通俗文学类论文提纲,关于通俗文学2003年第6期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通俗文学及艺术作品及大众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通俗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通俗(Exoterisch)表示"普遍"、"容易理解和接受",如:语言的口语化,措词、节奏、句法的相似性,结构上的规范化,人物的类型化、情节的基本格局等.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说通俗文学与神话、传说、歌谣有着诺思洛普弗莱所谓的原型意义上的密切关联,或者像理查德凯勒说的那样,通俗文学这种"垃圾文化"源于伟大传统.①然而,这只是对通俗文学的一种现代理解,事实上,通俗文学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有着更为多变的面孔.
郑振铎在《何谓"俗文学"》说:"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就是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换句话说,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②概括之,其一,通俗文学与民间文学、大众文学〖JP5〗可粗略等同;其二,"俗"对立于"雅"并与之分流.
这种分流早已体现于《诗》中"风"、"雅"、"颂"的文体区别上.商、西周、春秋时代,"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这类创作、吟咏于民间的歌谣便是最早的诗:"风诗".《诗》中的"国风"即风诗的精要,孔子说诗可以"观风俗,知得失",指的就是风诗.在一定意义上,"风"与"俗"是不可分离的.由"风"而"雅",一是从民间创作转入个人创作,二是形式、结构、情感的复杂化及篇章规模上的宏大化,并致使诗不再像"风"那样适宜口头传唱--这可视作"雅""俗"分流的肇始.同时,"雅"诗中功利意识的初步显露,表明诗歌是否承担官方或主流意识形态及价值理念,也是区分"雅""俗"的一个重要尺度.
孔子《论语》从诗教与政教合一的角度出发,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无邪指伦理、性情之正.《论语阳货》说"郑声淫","恶郑声之为雅乐也".因为郑声多男女情爱浮靡之音.雅即正,与"淫"相对.虽然他并没有把"淫"与"俗"相联系,然而郑声正是"风"之一种,当归于"俗".另一部分"风"因负载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内容而成为官方掌握民间动态的重要途径,则得到了孔子的肯定,纳入正统文学的范畴.
本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75688.html
汉董仲舒使《诗》一跃而为《诗经》,孔子论诗的伦理、道德尺度,也发展为政治功利主义.在这种儒家诗教下,像风诗中吟咏男女情性的作品,要么被列为淫辞异曲,遭到彻底批判鄙弃;要么经过彻底的改造,一如《关关睢鸠》,成为"后妃之德"的经典注释.由《诗》而《诗经》,俗文学演变为雅文学,俗文学取得了经典化.
在孔子诗教中,"雅"诗须"事事醇素",而曹丕《典论论文》却认为"汉赋欲丽",扬雄则从文体的角度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对"丽"与"淫"的肯定,可以说是对两汉以往儒家诗教中视为"俗"的质素的肯定,陆机《文赋》甚至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主张,把"绮摩"作为一种美学风格加以肯定."雅""俗"分流已逐渐从道德旨归下解放出来返归诗歌的自觉意识.刘勰折中了儒家诗教和美学趣味,《文心雕龙体性》篇排列了八种风格体式: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缛、壮丽、新奇、轻靡--从这种排列中不难看出刘勰的好恶,其中,与典雅相对,新奇是"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轻靡则指"浮文弱植,缥缈附俗",固然输于典雅壮丽.③
此外,语言和文体也介入了"雅""俗"的分流:"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④五言诗从两汉乐府而来,虽然东汉已有成熟的五言文人诗,刘勰仍把之归入"流调",恐怕一是由于五言与民歌的密切关联,二是对魏晋两朝"绮靡"之风的反感.与刘勰同时代的钟嵘则通达得多,认为"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⑤"云会于流俗"表明了钟嵘与传统不同的文学价值观念:对"风"传统的肯定,对"流俗"的肯定.萧子显《齐书文学传论》中也说:"言尚易了,文憎过意等杂以风谣,轻唇利吻,不雅不俗,独中胸怀."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中更是强调,语言的俗难与否并非"雅""俗"的分水岭,"真"--是否有真情真趣--才是"雅""俗"的区别.他举例道,"古乐府多俚言,然韵甚趣甚","十五国风,亦里巷语,然雍雍和雅","晋人五言绝,愈俚愈趣,愈浅愈深",因为"古人佳处,当不在言语间也",而在"神情妙会,行乎其间".⑥至此,对"雅""俗"的分流已日具较为自觉的诗歌文体意识.
显然,俗文学总是相对于雅文学而言的,并且总是处在变动不居的状态中.作为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不同的历史语境赋予俗文学不同的内涵及外延--这很可能导致另一个重要的事实:一个时期的俗文学在另一个时期可能成为雅文学,即被目为正统、中心和主流的文学.就文体而言,诗歌向来占据着主导地位,唐代的变文(演绎佛教经义的通俗故事)、宋的话本、元的戏曲和明清的小说,都先后经历了由末流到独领风骚的地步.郑振铎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俗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⑦
对俗文学的语境性定义同样说明,"雅""俗"分流并不仅仅是文学内部质素的问题,相反,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控制.经典化的操作机制固然与诗歌自身的质素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更和主流意识形态关系密切.因此,"雅"与"俗"的二元对立并不总是固定的,在某些特殊的意识形态目的下,俗文学可能凌越于雅文学之上,获得更为可观的权力.人们不难发现,尽管中国20世纪上半期的文艺大众化运动,其核心似乎集中在语言的改革上,然而,在民族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语境中,文学始终背负着政治武器的使命,语言改革背后真正的主宰,先是抗日救亡的宣传使命,再是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先是抛弃了"五四"白话文,继而是"通俗"借着"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和"工农兵大众"的名义获得高度的美学肯定,如郭沫若所振臂力呼的:"通俗!通俗!通俗!我向你说五百四十二万遍的通俗!"⑧与这种审美取向有所相异的则统统归入"小资产阶级趣味"予以推倒.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通俗文学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专升本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41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资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资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政治的介入仅仅是一个方面.二战之后崛起的文化工业表明,经济因素正越来越强烈地介入文学艺术的生产
关于通俗文学类论文例文,与通俗文学2003年第6期相关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