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力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国际政治类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当代中国的政治力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国际政治及能力及政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国际政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一是中国到国外留学的人数剧增.从1978年到2008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是93万多人,回国工作人数为23万多人,就是说,大约有70万人留在海外.这构成了中国海外利益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二是到海外的中国人在增多.据外交部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是2850万人次,2005年达到3102万人次,2006年达到3400万人次,2007年更是高达4093万人次.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公民每年出境人数将超过1亿人次.这些人的安全也是中国海外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孔子学院在政府的推动下遍布全球.2004年中国在海外建立了第一所孔子学院.截至2008年12月底,中国在全球已开办249所孔子学院和56所孔子课堂,分布于五大洲的78个国家和地区.此外,中国还有遍布各国的驻外使领馆、驻国际组织代表等外交人员及其家属,这些也是中国海外利益重要的构成部分.撇开中国对外的经济活动不说,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仅从在海外的中国人而言,庞大的海外中国人人数就表明中国海外利益的拓展能力今非昔比.不过,在中国海外利益拓展能力上升的时候,中国海外利益的保护能力却没有迅速跟上.这方面的能力虽然有所提升,但还是比较弱小的.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在保护海外中国人的安全方面作了非常大的努力.例如,2006年4月,在所罗门群岛骚乱期间,中国撤出了300多名侨民,5月,在东帝汶骚乱期间撤出了200多名侨民,7月,在黎以冲突期间,撤出了170名中国公民,11月,因汤加骚乱撤出了193名中国侨民,2008年11月,因泰国动乱,中国派出飞机接回了滞留在泰国的中国游客,12月,中国海军赴亚丁湾为中国商船护航.这些都体现了中国海外利益保护能力的提升.此外,为了保护海外利益,2000年,外交部出台了《中国境外领事保护和服务指南》,2004年,外交部成立涉外安全事务司,2006年5月,外交部在领事司设立领事保护处,专门处理和协调海外中国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2007年8月,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成立.这些行动和机构在保护中国海外利益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人出国人数逐年增加,随之而来,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事件也日益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2003年中国发生的领事保护事件约为2.5万起,2005年约为2.9万起,2006年超过了3.1万起,2007年也超过了3万件.2008年以来,涉及海外中国人安全的事件更是接踵而至等这些海外安全事件,几乎囊括了中国各类出国人员,包括政府官员、士兵、中国企业驻外员工、劳务人员、非法偷渡者、出境旅游人员等,遇难的性质、方式及年龄层次也日渐多元化.近两年来,又呈现出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的特点.由此可见,与中国海外利益面临的各种安全风险相比,中国海外利益的保护能力显得极为弱小.
总之,中国的政治力有优势,也有劣势,而且发展很不平衡.即使是中国政治力的优势之处,由于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大国对中国存在认知偏见,也认为中国政治力的上升是国际社会的威胁.至于中国政治力的劣势之处,则要么认为是另一种“中国威胁”,要么就是“中国崩溃”的依据.因此,提升中国政治力也关系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能否实现的问题.
提升中国政治力的思考
政治力建设,对内而言,是提高政治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对外而言,则是内部政治系统与外部政治系统“政治能量”交换正常进行的保证.内部政治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于政治制度化水平,制度化水平也是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内部政治系统是否能够跟外部政治系统进行正常的“政治能量”交换,也是一个政治系统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提升国家政治力的最终目的就是进一步巩固政权的合法性.根据中国政治力优势与劣势并存的特点,提升中国政治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公正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以彰显公共资源的配置能力和危机与冲突的解决能力的提升.社会公正是社会安全与稳定的重要保证.反过来,社会不公正则会大大降低社会安全的程度.公共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和配置机制的扭曲,必然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所有的内讧,都常常以“不平等”为发难的原因,而且“内讧总是由要求‘平等’的愿望这一苗生长出来的”.[12]当前中国社会之所以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社会安全运行的群体性事件,就是因为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存在.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在当今中国,社会公正的要义在于让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二,以科学发展取代盲目追求GDP的发展,提升风险控制能力.从前文的分析来看,当今中国的风险主要来自社会领域,特别是过去的改革发展过多地强调经济本身的发展,而忽视了人的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把发展经济视为社会的最高目标的经济至上主义发展观必然陷入这样的逻辑之中:人的一切行为归根结底是经济行为,个人幸福和社会福利绝对依赖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可以无限进步,所以经济可无限增长.[13]其结果是,发展的本意完全被曲解,要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直接表现出来的是经济政策的执行者与普通社会成员之间的紧张关系成为最大社会风险源,要么是GDP增长所掩盖的人与人的风险被转化为人与自然的风险.化解这两种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把人的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纳入到新的发展观之中.
第三,以经济、效率、效能为目标实行政府再造,提升国内动员能力.就当代中国而言,提升国内动员能力的瓶颈在于政府的形象问题,而归根到底在于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长期以来,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不佳,原因在于:一是各级政府包揽了原本由企业、社会、中介机构甚至个人所做的事,从而导致政府的运作成本过高.据统计,中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986年的10%上升到2005年的19.2%,大大超出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5.6%的标准.而政府为了维持自身的高成本运作,就不得不挤占科教文卫医和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二是行政体制中官僚主义仍然十分严重.挤占资源和官僚主义的结果是腐败的滋生.挤占资源使得政府在公共资源配置上拥有更大的垄断权,而官僚主义使得政府依法行政的情况大打折扣.政府本来被赋予了依照合法标准而非行贿意愿来为个人和企业配置资源的责任.但是,当政府不能发挥这种法定功能的时候,贿赂就会像价格一样使政府提供的稀缺资源供求趋于平衡.[14]而官僚主义有可能使得国家对贿赂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结果腐败必然严重损害国家为建立一个富强的国家所作的种种努力.[15]这样,政府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行政能力就受到质疑.三是由行政能力被质疑进而引发民众对政府满意度即支持率的危机.在当今,评价政府行政绩效的标尺越来越依赖于群众的满意度.换言之,群众的满意度是政府政治合法性的最根本基础.因此,提升国家的国内动员能力,必须塑造一个依法行政、清廉透明的服务型政府.
第四,全力打造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工具,提升国际动员能力.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就是说,不好的东西比好的东西更容易传播出去.事实也是如此,中国稍微有点瑕疵,很快就被无限放大而在国际社会大肆宣扬,相反,中国好的一面由于缺乏先进的传播工具和手段而被国际社会忽略.有学者对中美两国的国际传播力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的国际传播力只相当于美国的14%[16].由于中国的国际传播工具远远落后于美国等西方大国,既没有像CNN
国际政治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力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