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书类论文范文文献,与徽州文书的遗存与发现相关毕业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书类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徽州文书的遗存与发现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书及文书档案及博物馆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年代以前也有发现,但这种发现还是偶然和零星的.徽州文书大规模地发现并广泛地被学术界和社会所认识,则应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考察其历史,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这亦是徽州文书第一次大规模发现的时期,估计发现的数量近20万份.对此,严桂夫、王国健在《徽州文书档案》第一章“徽州文书档案的发现、收藏、整理及总数估计”中已有细致的研究,本文不再赘言.②
该文转载于: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76418.html
第二个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1988年,笔者在徽州民间得到第一部徽州宗谱,1989年后,就开始有意识地寻获徽州文书,至1994年10月,已获得徽州文书1580余份,当时是一次性地转让给了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图书馆.之后笔者继续在徽州民间抢救文书,至2000年10月,数量已达11000余份.2001年5月19日,笔者悉数捐献给安徽大学,为此,安徽大学决定设特藏室,命名为“伯山书屋”,由徽学研究中心管理.在笔者的影响下,祁门县博物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也有意识地抢救徽州文书,至21世纪初,数量近万份.与此同时,复旦大学的王振忠教授也在徽州民间收集徽州文书,至2004年底,数量已达万份以上.③除此之外,在徽州零星收集到文书的人也不少,其中包括一些外国学者.如日本庆应大学的山本英史先生1994年在黟县西递获得一批西递文书、原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中岛乐章先生1996年在屯溪地摊上获得一批文书,他们都将原件赠给了中国社科院历史所而带走了复印件.但据笔者亲眼所见,还是有许多外国人将所获的徽州文书原件带到了国外.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始至2000年底,新发现的徽州文书数量当有五六万份,其中已流失的至少有近2万份.这是徽州文书第二次大规模发现的时期.
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徽州文书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就大量流入市场,但那时社会上的许多人对其价值还是不甚了解的.据笔者调查,文书最初的浮现,是因为文书户主在拆建房子或在清理旧物时,有意无意发现了一些“破旧纸”,它们有的是当场毁坏掉了――或用火烧或用水浸,有的则被一些古董贩子在购买古董时顺便带走,然后再进入买卖领域.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所收的文书,很大一部分就是从这种小贩手上获得的.但这种情况在2001年后有所改变.2001年5月19日,安徽大学举办了“刘伯山万份徽州文书捐献仪式”,媒体予以报道,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徽州文书.每天都有几十上百的人近乎地摊式地沿村串户收集文书,然后或自由流入市场,或定向卖给某人、某机构.从2001年至2008年底,徽州文书浮现的确切数量已不得而知,其中仅黄山学院收集的文书超过5万份;笔者在这一段时间内也收集到了不少文书;黄山市地税局办的“中国税文化博物馆”收集近万份;黄山市档案馆系统征集到七八千份;王振忠教授及祁门博物馆等也在这一段时间内新获不少.另据笔者的调查,在黄山市及合肥等地,收藏有徽州文书的个人当有二三十位,总量达到二万份左右.在2001年初夏的一段时期,徽州文书流入街头的数量竟达每周千余份,直到2004年底后,数量才明显回落;至2006年以后,市场上则很少有大批量的文书在自由买卖了,但浮现和流失的过程并没有结束.徽州文书的抢救工作当下仍在进行.所以,就徽州文书发现的过程来看,它既具有相对集中性又具有连续性.
文书是人们在具体的生产、生活及社会交往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它有着广泛的社会性.某一地方历史上究竟形成了多少文书,今天我们无法知晓,甚至不能估测.正如绝大多数地方的文书命运一样,徽州文书也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初“土改”的毁灭、“文革”的扫荡以及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作是“剥削阶级的变天账”而遭到破坏.然而,即便如此,仍有几十万徽州文书在今天得以较为完好地保存,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本文得到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8sk076zd.]
注释:
①参见栾成显.元末明初祁门谢氏家族及其遗存文书.’95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
②参见严桂天、王国健.徽州文书档案.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③参见王振忠.新发现的徽州文书与徽学研究的新进展.探索与争鸣,2004(12).
编辑叶祝弟
关于文书类论文范文文献,与徽州文书的遗存与发现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