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心理学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精神心理学与东方文化其关系相关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心理学相关论文怎么写,关于精神心理学与东方文化其关系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心理学及什么是及精神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心理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9983;、发展和形成的文化而言.它有广狭二义:就广义看,包括自古迄今东方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所拥有的物质性文化与精神文化;从狭义说,在世界范围内,曾出现四大古文明发祥地,即古希腊文明、古阿拉伯(包括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与古中国文明.前一者为西方文化,与此相应,后三者为东方文化.所谓东化文化即指此三者而言.

二、东方文化的分类

首先,一般地说,东方文化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世俗文化,一是宗教文化.这两种文化是相对独立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以中国古代的道家与道教为例来加以说明:道家属于世俗文化,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春秋时的老子与战国时的庄子.这个学派历代有一系列的著作来宣传自己的理论观点与人生态度.如《老子》《庄子》《文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列子》《关尹子》等.道教属于宗教文化,它创始于东汉时期,其代表人物是张陵.这个宗教派别也有一系列的著作来宣扬自己的宗教理论与人生态度.如《抱朴子》《太平经》《周易参同契》《黄庭经》等.这样看来,二者的区别本来是很清楚的,但由于道教拉虎皮作大旗,奉《道德经》为经典、老子为始祖,并在自己的宗教理论与实践中借用了老庄的不少东西,以致国内外就有一些学者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把二者混为一谈.其实,道家与道教的区别是十分明显的,可用来说明两种文化的区别.

其次,在东方世俗文化中,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进取”的文化,中国的儒家文化、墨家文化与法家文化即是.如提倡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兼爱非攻、法术势等便可说明这一点;一种是“消极退守”的文化,中国的道家文化便是,如宣扬明哲保身、知足长乐、清静无为、以柔克刚等即可表明这一点.

精神心理学与东方文化其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学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再次,无论世俗文化还是宗教文化,都蕴涵着理想神圣的成分,也可以把它称之为理想神圣的文化.如两种文化的代表人物或精英分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大同世界、天下为公、大公无私、完美人性、理想人格、爱满天下、自由意志、为所欲为、特立独行、终极认识、高峰体验、成圣成贤、成为至人、成佛成仙等,都具有理想神圣的性质.

最后,无论世俗文化还是宗教文化,都包容有虚幻神秘的成分,也可以把它称之为虚幻神秘的文化.但比较而言,宗教文化的虚幻神秘成分要多一些.应当指出,在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中,都存在着不少虚幻神秘的东西,有待于人们去探讨、去揭示.如果有的虚幻神秘之物一旦被揭示了出来,那么它就会转化为现实之物.当然,也有些虚幻神秘之物是无法被证实的,如天国、地狱、六道轮回、神鬼存在等.可见,所谓虚幻神秘并非完全是贬义的.

由上看来,东方文化大致可分为四种,即理想神圣文化、积极进取文化、消极退守文化与虚幻神秘文化.这四种文化与人的精神是密切攸关的.

三、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的区别

前面曾以我国古代的道家与道教为例,略微论及这个问题,现再进一步在较大范围内作些概括:(1)世俗文化认为世界是真实的存在,用“以物观物”或“以心观物”的观点与方法就可以认识世界的真面目;宗教文化则认为,世界存在于虚幻之中,只有用虚幻的观点与方法才能认识这神秘的世界.(2)从上一点出发,世俗文化研究现实世界的问题,是入世的;宗教文化则探讨虚幻世界的问题,是出世的.(3)世俗文化是为了解决人们今生今世的问题;宗教文化则是为了解决人类来生来世的问题.(4)世俗文化对迷信采取批判的态度,不愿与之同流合污;宗教文化则对迷信采取肯定的态度,甚至予以兼收并蓄.(5)世俗文化不宣扬什么人格神的存在,而宗教文化则宣扬对人格神的信仰与崇拜.(6)世俗文化强调人与神的相互对立,而宗教文化则主张人与神的直接交往.(7)世俗文化不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而宗教文化则特别重视超自然的巨大力量.(8)在对待肉体生存与精神满足的态度上,世俗文化要求生存得好,至少要活得下去,精神上也要获得一定的现实满足;宗教文化则要求人们受到压抑的这种种欲望,在宗教领域中得到“升华”、“宣泄”或虚假的满足.(9)在对待苦难的态度上,世俗文化主张创造条件、改变现状,或者是不予计较,知足长乐;宗教文化则主张忘掉现世痛苦,幻想来世幸福.(10)在对待生死的态度上,世俗文化认为,有生必有死,生死有命,不必忧虑,或生不足乐,死不足哀,听其自然,可以“齐生死”;宗教文化则认为,生不可恋,死不可怕,只要修炼得法,即可以成佛或成仙,至少也能够争取到一次好的轮回.(11)在鼓励人们为(行)善方面,世俗文化倡导“自律”,并用礼法制度来加以调控;宗教文化则重视“他律”,如用“因果报应”或神鬼力量来予以监督.(12)世俗文化服从皇权,而宗教文化则服从神权.

论精神心理学与东方文化的关系

一、为什么要学习东方文化

前面早已指出,精神心理学(即超个人心理学)主张向东方文化学习.为什么?笔者认为,这主要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为了突破心理学的西方文化的局限性.众所周知,现代西方心理学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并在其架构下开展研究的.但其许多心理学家都逐步地认识到,单靠西方文化来研究人的心理有很大的局限性,即它不能突破个人、自我、现实、经验、理性等的限制,而径直去探讨人的超越性,即精神性.也就是说,只有借助于东方文化,批判自我心理学、自我中心文化、高估自我价值的自恋性文化,才能使心理学真正地由外部空间的开拓转向内部空间的探索,从而全面揭示人性、潜能、创造、价值、自由、精神等的秘密.

二是为了突显东方文化对心理学的有用性.东方文化善于处理物我、人我、己我与神我的关系.以中国文化为例,就主要倾向说,道家注意调节人与自然即物我的关系,儒家重视处理人与社会即人我的关系,禅宗关注人与自身即己我的关系,道教则考虑人与神鬼即神我的关系.由于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是把人放在大宇宙中来探讨人及其精神问题的,所以就可能使人由小我变大我、由假我变真我、由有限性变超越性.一句话,东方文化对心理学特别是精神心理学的发展是非常有用的,只有把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心理学特别是精神心理学的发展.

应当看到,长时期来除少数几位大家外,西方近现代思想家、哲学家与心理学家对东方文化几乎都是抱鄙视态度的,认为它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有不可思议的神秘性.以心理学为例,只是从个人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起,以及人本主义特别是超个人心理学兴起之后,才逐步对东方文化重视起来.但在我们看来,就其主要倾向说,他们所重视的,却不是整体的四种东方文化,而是偏重于东方文化中的虚幻神秘成分.

二、四种东方文化与四种精神状态

前面说过,实际上存在着四种东方文化,即理想神圣的文化、积极进取的文化、消极退守的文化与虚幻神秘的文化.这四种东方文化与四种精神状态具有对应的关系.就是说,理想神圣文化要求人们具备追求理

1 2 3

心理学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精神心理学与东方文化其关系相关论文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

戏剧影视文学论文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

韩语文学论文

文学硕士论文题目

什么是汉语言文学

英语文学硕士

毕业论文题目文学

文学论文的研究方法

英语文学类毕业论文

在职研究生文学硕士

精神心理学与东方文化其关系(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