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西方文学类论文例文,与创作幸福之中的格非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西方文学类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创作幸福之中的格非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西方文学及文学创作及写一篇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西方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有时像又密又急的秋雨滴落无边湖面,有时像飘飘扬扬的雨丝遮掩参差的屋宇,格非的文字,带着一种淡淡的忧郁和优美的诗意,让人不由自主裹进江南小镇弥漫的雾气.从《迷舟》、《褐色鸟群》及至《欲望的旗帜》,格非所编织的故事四溢着游戏且无序的“弥天大雾”,甚至被定性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玄奥的作品”,被贴上“先锋小说家”的标签.

但是到了《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格非缓慢且从容地沉浸于语言的古典意境之中;尤其《春尽江南》的完成,“乌托邦三部曲”划上了句号,格非的写作如同绵绵春雨的间隙出现了灿烂的阳光,由虚幻走进现实批判,先锋作家锐利转向内心强大而痛苦的自省,锋芒依旧,思考更为深切.

在迷宫式语言的环绕中,某种神秘的气息笼罩着格非的写作,也成为他种种人生境遇不可解释的终极理由.否则,他如何穿越一层层迷雾由丹徒的农村走到华东师范大学,如何从腼腆少年成长为清华大学的教授,又如何成为当代文学最有分量的作家之一?

从刘勇到“格非”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尚未普及,即便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教工宿舍,也只有一部外线.每次传达室的老头喊一嗓子:“刘勇!”楼道里总会立马冲出来三个人.

如此三番,中文系的刘勇觉得很沮丧.这时,他已经发表了一些作品,在文坛刚崭露头角.他想,一个楼里就有三个刘勇,中国该有多少刘勇!他决定为自己取个笔名.

方式很特别:他搬来字典,翻到哪页算哪页,觉得哪个字好就用哪个.头一回,翻到372页,他觉得“格”不错;又随便翻了一页,翻到312页,考虑了一下,觉得和“格”字最好搭配的就是“非”.于是,“格非”“诞生”了.他当时并不知道,李清照的爹就叫格非.

直到现在,在一些事情上举棋不定的时候,他还习惯于把选择权交给命运.而他的人生,也具有很多神秘的不可解释的因素,只能将其归结于命运.

16岁之前,格非在江苏丹徒的农村,是个老实、腼腆,与世无争的孩子.在父母眼里,他比较沉稳,不爱说话,甚至有些沉默寡言,更别说交际,对未来也没有什么想法.从小学上到高中,几乎是一路玩着过来的,学校很轻松,所有人都以为在这样一个成分不太好的家庭里,是与大学无缘的.可就在这时候,本来已经翻过去的人生一页,又翻了回来.突然有一天,说可以考大学了.格非读书成绩好,但经常生病.所以,格非的高考受到影响.于是填志愿时,他基本上没有填重点大学.老师建议他最好填一所,万一考中了呢?他随手写了华东师范大学.

“我觉得生活中总会发生非常奇怪的事情.面临重大选择的时候,总是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帮助你.这也是我为什么对那个年代有很大好感的原因.”这大概也是格非喜欢博尔赫斯、喜欢休谟,喜欢不可知论的原因.格非说,他从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以貌取人的观点.很多看上去很恶的人,在关键的时候表现出的道德感一样很强.

1981年,格非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读大学,火车上完成处女作

尽管他认同约翰韦恩所说“童年记忆是诗意的谎言”,可是此时,大学生活成为他人生最大的磨难.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的格非无数次想着逃离城市,回到家乡.他习惯了爬葡萄藤蔓的茅屋,习惯了清晨被啼鸟唤醒.他反复地阅读沈从文,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寻找对于故乡相同的慰藉;他也阅读德国诗人里尔克,“一切存在者都处于无庇护状态,人尤其如此”.他读蒂里希的《存在的勇气》,蒂里希说,人要有勇气肯定自己.阅读修正着他,鼓励着他.“所以我从唯美和现代主义学到的东西,对我后来的写作有很大的支撑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处处涌动着热情而执着的文学浪潮.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园里活跃着各种文学社团,其中不乏已经非常著名的诗人作家.格非裹挟其中,参与并见证了文学激情四射的氛围.常常是一帮人被带到某个人的住处,各路人马汇聚,通宵达旦地讨论,不仅是诗歌,小说也是如此,有时有题目,有时没题目,比谁更有想象力.“那时的写作特别放松.写诗一定要别出心裁的,往往是诗一读出来,大家就笑翻过去.”“那样的环境非常有利于创作,各个行业全部打通了,信息量很大.”格非很怀念那时的文学氛围.《诗经》里讲“如切如磋”,如果一个人关起门来写作,往往容易偏枯.

1984年,大学三年级的格非首次在《小说界》发表短篇小说.但是他觉得这只是一篇“他们喜欢的”作品,也从来没觉得这篇小说重要.他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处女作,是发表于1985年的《追忆乌攸先生》.这部作品的产生也很奇怪,而且又是极其神秘.

“我到浙江调查方言――我不是学语言学的,听同学说要去浙江调查方言,也想参加.到了那里,无所事事,一天到晚四处瞎玩.到了一个村庄,看到一个老头坐在那里补网,就坐下来聊天.老头就跟我们聊村庄的历史,一个村子有九姓渔户,很多人做妓女.我做了很多记录.”

返回上海的火车大概要走十二三个小时,旅途寂寞,一个女生便问格非:“听说你会写小说?”格非说:“是啊!”“那你写一篇给我看看?”格非随口便说,行啊!浑身上下摸了摸,发现口袋里装着工作日志.就在这个绿皮的小本上,格非想着让她大吃一惊,写得放松自然,毫无顾忌.他在火车上很快完成一篇四千字的小说.

几个月之后,时任《中国》杂志的编辑王中忱先生全国走访了解文学创作,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王中忱召集了文学社团的师生开了座谈会.轮到格非发言的时候,王中忱让他谈文学的看法,格非不好意思谈;又问他有没有作品,格非提及那篇写在日志本上的小说.王中忱鼓励他说,你抄出来寄给我看看.散会后,格非把日志本翻出来,在灯下看完,大吃一惊,自己都觉得特别喜欢.他把这篇小说改了改,用复写纸抄了一遍,寄给了王中忱,很快便发表了.次年,格非受邀请参加青岛的笔会.

他为此很感谢王中忱.“他很有文学使命感,希望培养更年轻的作者.”格非回忆,这篇小说还给他带来很大的影响,使他树立了写作的信心.此后,他陆续发表了《敌人》、《边缘》、《唿哨》等,成为先锋文学阵营里的标志性的代表作家.

先锋小说退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格非开始发现,若干年前的朋友,再见面时已经变了,而这个变化的过程很复杂.

不是渐变,而是突变.很多人抛弃了原来的信念,很多人痛苦地调整自己.这种焦虑,使格非一度停止了小说创作.《废名的意义》作为格非的博士论文,其实也与他创作上遇到的问题有关.无可否认,先锋小说家的写作受到西方文学尤其是现代小说的影响,但是随着写作的深入,格非开始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学,试图寻找汉语叙事新的可能性.“我发现西方很多学者谈到中国小说和文化都非常谨慎.比如热奈特,他会特别强调说:我的理论不包括中国小说.他们看待中国小说非常尊重,作为另案处理.相反,国内还有很多人不觉得我们的文化有特性,认为中国小说是垃圾,要扫除.”

在王元化的推荐下,格非从钱穆的清代学术史一直&#

1 2

关于西方文学类论文例文,与创作幸福之中的格非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资料:

汉语言文学本科答辩论文

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

汉语言文学专科课程

论文学术不端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

宋代文学论文

英美文学论文题目

英语文学方向

文学英语论文

本科自考汉语言文学

创作幸福之中的格非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