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陈舒平的职相关论文格式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职称有关论文格式范文,关于陈舒平的职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职称及教授及媒体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职称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陈舒平何许人也?《成都商报》创始人之一、现任总编辑,“中国十大报业创新领军人物”、中国最具影响力“媒体广告经营一百人”,是享受政府津贴的优秀专家.
《成都商报》是什么媒体?国内最具创业传奇色彩的媒体,广告收入最多的媒体之一,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之一――尽管,它只是一家地方性报纸.
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举办的全国晚报都市报社长总编培训班上,陈舒平是特约授课的嘉宾.陈舒平在讲课之前,向学员们介绍,自己的职称还是多年前在出版社工作时评的“编辑”――也就是新闻出版行业的中级职称;自己和所领导的报纸也几乎没获过什么奖,因为他们对申报这些东西没多大兴趣.
闻言,我心头一跳.大侠啊,大侠,总算又看到了一位真正的大侠.
一位如此著名的媒体的老总,只是个中级职称,这肯定要让众多业内人士大跌眼镜.这把年纪(陈舒平已经50多岁了)才混个中级,换了别人,那是很让人瞧不起的哦.
可这个只有中级职称的陈舒平还是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请来讲课了.台下听讲的,我看一半以上是正高职称,另一半中的八九成,副高肯定没问题.大家都是明白人:职称在这里,和水平已经没什么关系了.陈舒平的课,当然不会因为他的职称而受到冷遇.
按下听课的事不表,我对现行的职称制度又添了些许感慨.
好多年前,说到以“教授R
职称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可就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人们的业务水平也在一夜间同步“速成”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都还没睡醒呢,就听说列位学兄学弟都成高级人才了.睁开眼吧,小心看吧,这年头,随便在哪个企事业单位问问,稍微有点年龄的,有几个不是“高级职称”?我曾经对一位年轻的大学教授深表羡慕与钦佩,不料他却很不爽地说,我这算什么,现在学校里连烧锅炉的都是教授了.烧锅炉的是不是教授我不知道,但他们学校那个从没走上过课堂的管锅炉工的总务处长,是正教授倒是真的.
自古以来,当官可以一步登天,做学问却还得靠老老实实一步步走出来的.即使是知识可以通过百度“网上得来”的今天,真正的学问也离不开需要时日的“内功”基础.所以,看到各类高级职称批发式地大量产生,按我那不合时宜的理解,这只能说明职称遇上了“通胀”,贬值了.
考一下外语,搞两篇“论文”(大家都知道现在的“论文”是怎么“搞”的),弄两个相关奖项,这就基本上是职称的全部内容了.而在具体操作中,“不凭材料凭关系”早已不是个别现象,不提也罢.职称的内涵如此浅薄,你怎么把它和“称职”挂起钩来?
可是,别看职称和“称职”是两码事,可它和利益直接挂钩(有意思的是,“称职”倒是常常和利益脱钩).于是,我辈无法超脱的小人物,只好为了加几个可怜的工资,“被”行伪事,宁愿把业务放一边,也要认认真真应付人事部门给定的外语政策之类.如此一来,职称不仅没能促进称职,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称职了.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职称的论文范文文献 | 大学生适用: | 高校大学论文、学术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8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那么,陈舒平的职称为何不高?他凭什么可以不把人事部门的政策当回事?
这其实不难理解.陈舒平说了,他的中级职称还是在出版社工作时评的――那时,他是“体制”内的人,职称和工资配套,所以他也未能免俗.后来,他在“体制”外打拼一张《成都商报》,这张报纸是纯市场化运作的,他们衡量员工水平高不高的标准,根本不可能是职称外语考试之类,只能回归到传媒业务本身来,报纸才能生存发展.于是,在这个报社,员工的待遇不能看文凭只能看水平,不能看职称而要看称职.一句话,在这里,职称不能当饭吃,不评职称不影响工资奖金,不影响办报.环境不同,员工的努力方向也不同,所以,陈舒平多年前评的“中级”,居然还成了报社的最高职称.而作为创业者的陈舒平,等到事业做大时,自己功成名就了,所谓的职称就更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了.没有它,丝毫不影响自己的身价,甚至不影响自己获得那些当之无愧的荣誉(你看,连政府津贴都不对他的职称作要求了)――他已经进入了“无招胜有招”的超级大侠行列了.
我们不妨假设,如果在“体制”外创业的陈舒平们,把更多的精力用来追求那些和自己的事业没多大关系的外语、论文、奖状,他们能否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胜出?答案应该是,每一分钱都得自己向市场想办法的《成都商报》,面对资本雄厚、“背景”强大的竞争对手,他们更需要靠人才立足.但是,他们不需要职称外语及格而汉语不及格的“人才”,也不需要能“写”出论文却写不了新闻的“人才”.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的人才与职称体制内的“人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这篇论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82711.html
成功的背后总是有它的道理.类似《成都商报》的做法,现在已经越来越常见.许多面向市场的单位,也在实行“以岗定酬”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淡化职称,让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从空中回归到地面.在职称评定体系的众多漏洞尚未修复之前,这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改革.
多几个像陈舒平这样的低职称或无职称的成功人士,或许可以让我们对现行职称制度多些反思.
【阎广鸿/图】
职称有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陈舒平的职相关论文格式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