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教育论文范文集,与港台国学之相关毕业论文致谢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国学教育毕业论文致谢,关于港台国学之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国学教育及国学及经典教育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国学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然读经如何与其他教育因素融合还有待探索,但读经本身确实有很多益处.二、读经是普及国学的最有效方式.国学以经史为本,只是史学脉络需要在长期的人生经验中体悟,因此经典阅读就成为主要方式.三、读经可以对峙现代技术社会的张力.人文的匮乏造成了现代人的种种生存困境,简易而有效的读经能够很好地培育人文理念,增进文化素养.台湾读经有几种方式:一是晨读或周会等自发读经,二是学校中的读经课,三是私塾里的专门教育.其中,第三种最值得关注.现在的私塾,不是传统式的基于宗族、乡里来运作,而是在现代城市群体中提供的一种教育方式,且在台湾是纳入政府教育系统内的.私塾与主要面向成人的书院共同构成了国学教育的常规场所,而前者的运作更为成熟,制度也较完善.林绮敏创办的华山书院,在王财贵等人的推动下成为台湾读经教育的核心机构.他们进行儿童读经、师资培训、文化讲座、教材出版、网络宣传等多种工作,并与台湾的私塾、读经班多有合作.台湾还有很多民间书院,笔者曾拜访过台北永和市王镇华主持的德简书院,虽然规模很小,但一些同道能够长期坚持读经典、做修养工夫,是非常有意义的.鹅湖学者樊克伟也每周在台北孔庙给儿童讲《论语》,很值得尊重.
读经教育仅是普及国学的一种方式,还有其他多种方式.比如文化讲座,在台湾就很盛行.就儒家来说,推行民间儒学、平民儒学,这是未来的方向,儒家的根就在人伦日用之中,也可以说国学的根就在人伦日用中,理应要落实到民众的生活实践中去.台湾在这方面做的较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语言的障碍:香港国学的困境
与有着浓厚中国文化底蕴的台湾不同.香港属于一种新兴的文化区域.理解香港民间层面的国学,不能看因种种因素而聚集到香港的研究团体的学术成就,而要考虑到香港经济社会的基本面.作为连接大陆与世界的自由港,香港被推动着繁华起来,也将香港人放置于超越自身本有的物质世界中去,这自然就压缩了文化的空间.而且香港是以粤语和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它在某种程度上游离于中国正统文化之外,所以国学就更空白了.但近十年来有一个机缘,那就是跟大陆的关系密切,普通话变得重要起来.某种程度上,对香港民间来说,国学的命运可以说与国语(国语是台湾的用法,在此借用之)挂钩的.不过,即使有此机缘,国学依然很微弱,少有热心人士推动国学,经典教育也不盛行.就与国学相关的文化机构来说,香港较有影响力的有孔教学院,是香港认可的孔教主持机构;还有法住学会,由唐君毅弟子霍韬晦创办.这些机构都做了一定的国学推动工作.
本文url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90592.html
可以说,香港的情况很特别,不能希望其国学教育与实践有多大的成就.但反过来看,将香港理解为大陆与世界的连接点,如果在香港能够推行国学,也就能够让世界更多地接受中国文化.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但属于未来应有的发展,香港现有的国学因素并不多,这与国语在香港的境遇类似.
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广义的文化产业来理解香港的国学情况,这是值得大陆学习的地方.香港有一个较好的文人阶层,在文学、报业、影视等方面有深入的融合,中大哲学系教授郑宗义就曾在无线写剧本,这很有趣.另外如金庸,金庸的写作不是文学式的,而是以商业的方式写出了武侠文化这一产业.武侠实是基于国人的文化心灵而来的,方能流行开来,所以这完全可以看做是国学在现代的应用性发展,而这一发展是很值得我们反思并加以延续的.
反观大陆
说港台,说国学,最后的关照总是大陆.这不是因为笔者生在大陆,实际上港台的学者也总是如此.如果说大陆是中国文化的故乡,港台就是自由闯荡的游子,两者之间的关联十分自然.四五十年代时,港台老一辈学者大部分是从大陆过去的,这一阶段是港台借助大陆资源的时期.到了八九十年代,港台有了较大的发展,又反哺回来,给相对闭塞的大陆带来了新的气息.进入新世纪,随着大陆整体的发展,儒学、国学的发展动力更多由大陆提供.这三个阶段就构成了港台与大陆的文化互动的基本情况,而经过如此三次流动,三地的文化形态都进入相对稳定期.不过,港台相对偏小,不足以成就一个大的文化脉络,国学未来的深入发展必须由大陆来实现.而港台的发展自然也会随之前进,这可以看做未来的第四次互动.
回顾港台国学的发展,除了外在条件困难之外,自身并无大问题.虽然在学界内部也有激烈的讨论,但并没有在社会层面引起争议.而随着大陆国学的更普及、更深入,却引发了对国学的一些质疑,比如说政治儒学、儒教运动等等都招致很大的反对声音.这自然是国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有大陆特别的政治文化背景,但港台的实践依然值得借鉴.它们所昭示的社会上有实践、学术上有成就、政府上有支持,三者都是国学的未来发展应有之义.
大陆说“国学”,而国际学术界则说“汉学”,这是很有趣的差别.实际上,这两个词都是过渡性的.“国学”意味着我们面对西方文化需要强调国学来自我定位,而不是在中西会通中做出的理性选择;“汉学”意味着国外认为中国文化只有历史以及地域的意义,从而实际否定中国文化之普遍价值所在.正常的状态应该是中国文化与国外文化的真正融合,这样中国与世界都能够客观地理解、把握中国文化.也就是说,中国文化不仅是中国的“国学”,还要成为世界的“中国学”;而现今民众群体的初始性的“国学热”也应该发展为较成熟的“文化热”.虽然这还很遥远,但理应是国学下一阶段的发展,相信一定会实现,即使过程很困难.
(本文编辑 王正)
关于国学教育论文范文集,与港台国学之相关毕业论文致谢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