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庭教育论文范例,与构建和谐的盲校德育环境相关论文发表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家庭教育论文发表,关于构建和谐的盲校德育环境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家庭教育及德育及环境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家庭教育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德育环境作为盲生所能感受到的、围绕在盲生周围并能影响其思想和活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它是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各个阶段对盲生进行的德育纵横衔接,融会贯通,形成对盲生终身影响的一种教育力量.这种力量是无形的,是潜移默化的,是有推动力、影响力、生命力的.本文从转变德育环境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整体德育环境体系及积极应对网络环境的影响三方面来论述如何构建和谐的盲校德育环境,使盲校德育环境充分发挥育人作用,使盲生健康成长.
关 键 词:构建,盲校,德育环境
德育环境是教育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发展和德育活动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教育因素的总和.盲生不是生活在真空的世界,在与他人相处,与集体融合,与社会联系的过程中,外部因素会对盲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目前的盲校德育管理过程中,我们发现盲生对学校、对集体的归属感日渐淡化,我行我素、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日渐严重,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明确、不稳定,法律意识淡漠.不仅如此,个别盲生踏上社会后还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如何建设盲校德育环境,使盲校德育环境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笔者结合实践就构建和谐的盲校德育环境建设问题提出一些具体对策.
一、加强学习,转变传统德育环境观
我们首先对德育工作队伍进行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德育环境创设的理论,并结合我校实际开展德育环境创设的研讨.老师们逐渐转变传统德育环境建设观念,树立起具有时代特点的和谐社会下的德育环境建设观念.
1、和谐开放的思想模式
(1)树立开放意识.要建立一个开放的育人体系,首先要具有开放的意识,对盲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不掩饰社会矛盾,一切校园外出现的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关的问题应该而且可以在校园内展开讨论.
(2)建立开放模式.开放的德育环境摸式应该是“面向社会,双向参与,内外开放,齐抓共管”的模式.我们认为盲校德育环境建设要以社会的发展为依托,主动连接社会环境,要让盲生多参与社会活动.同时,也要主动争取社会(社区)参与学校的德育环境建设,为盲校德育环境建设提供物质的、精神的支持,形成全面交流,社会共管的和谐德育环境模式.
(3)拓展开放途径.德育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开放系统,必须重视拓展德育环境的开放途径.一是拓展外部德育环境.要放开眼界,面向社会,拓宽盲校与社会沟通的渠道,建立校外德育环境育人基地,加强社会实验,不再把盲生置于“世外桃源”之中,要引导盲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观察社会,参与社会和谐.二是信息开放.要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德育环境,加大教育力度,使学生在各种社会、文化思潮的相互碰撞、比较中提高识别、判断和选择能力,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2、广泛渗透的弹性发展模式
盲校德育环境广泛渗透的发展模式是指盲校德育环境建设不只体现在学校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的营造上,还要把德育环境建设广泛渗透到盲生的日常生活、学科教学和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就是要进行全方位的渗透教育.
(1)把德育环境建设渗透到盲生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求盲校德育环境建设要体现在盲生的校区建设、食堂和日常活动设施中,要把这些设施的建设及装饰上考虑到德育氛围的营造,让盲生无论在休息、吃饭还是活动时都能够感受到德风感化和道德感染,都能受到德育环境的熏陶教育.
(2)把德育环境建设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我校把德育环境建设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如:结合《沟通与交往》课开设人际关系教育专题,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盲生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结合心理健康课对盲生进行环境适应教育,帮助盲生构建健康的心理环境,这些都会对盲校德育环境的营造起到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3)把德育环境建设渗透到盲生的日常管理之中.
德育环境在建设理念上要讲求规范性,而德育环境的规范性是通过学校的管理实现的.因此,我们把德育环境的建设目标与学校管理的制度规范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学校的日常管理以及制度、规范的实施来形成规范、和谐的盲校德育环境.
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整体德育环境体系
现行的盲校德育环境建设模式偏重于学校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与家庭、社会的积极联系和配合,这样单一、封闭的环境建设模式,不利于盲生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不利于更好地教会盲生如何做人.因此,必须打破长期以来盲校传统的封闭状态,建立开放的德育环境建设模式,通过加强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借以德育的社会整体力量,形成整体的德育环境体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互动机制.
在这个互动机制中,学校既是这个互动模式的内聚中心,同时也是辐射其学校环境影响的发散中心,由此构成学校环境与其他环境的互动关系.学校德育环境与社会、家庭环境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参与、互补互进”的关系.我们认为只有把三者有效联系起来互动发展,才能促进盲生接受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种内容和方式的德育教育.
1、加强和谐一致的内部环境建设
(1)创建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
实践证明,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会激发学生尊师爱校的情感和追求高层次文化的欲望,从而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推动力量.学校提出了校园环境建设的新理念,努力为盲生构建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这篇论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492489.html
(a)建设好校容校貌.校容校貌是一所学校外部形态、整体面貌的综合表现.校园建设的布局和风格改变不易,我们主要是从教室、走廊、活动场所的布置入手,为学生创设美好、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让室内外布置适合盲生的需要,并始终保持校园整洁.如校园各处有机地布置了各式各样的绿化植物,并在每种植物上都挂上了盲文标示牌,各个教室里也种上了吊兰等易于学生种植的植物.虽然大部分学生看不见,但能闻到、摸到,感觉到,进而影响到.并与环保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
(b)加强盲校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盲生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必要的基础设施.学校改造了学生宿舍和食堂,建造了实训康复综合楼,设置了电子阅览室、视功能训练室、学生活动室、学生作品陈列室等,这些既可以满足盲生生活需要,又可以给盲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追求美好生活的上进心.
(c)引导盲生自己动手,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如组织盲生在校园植树种花,实行校园美化责任制,设立“环保小卫士”,还建立了班级劳动基地,校园里的桃树,梨树、石榴、樱桃等都“承包”给各个班级,等果子熟了,全校的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设置了一个人人参与校园美化和管理的情景.
(2)营造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环境
一所学校精神环境的建设需要长时间坚持不懈地努力,但是有意识的导向,能够加速良好精神环境的形成.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a)发挥校训、学风的作用.“爱满天下”作为师生座右铭,并提出了“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负责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要求教师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做个即教书又育人的好教师,“自尊自立,乐学向上”要求学生做个刻苦学习、自强自立的好学生.这样的学校环境有利于培养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学生.
(b)树立先进典型.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学校的各部门培养了一批先进典型,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江民特教园丁奖”获得者、“省春蚕奖”获得者、杭州市三育人先进工作者、杭州市模范班主任、教坛新秀等优秀德育工作者和教学骨干,职工中有文明职工、德育标兵,学生中三好学生、文明礼仪之星等.通过他们起示范作用,带动全校师生,为形成良好精神环境而共同努力.
(c)进行序列化、主题化教育.根据学生自学前进入学校学习直到中学毕业,人生最重要的成长发展阶段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度过这一实际情况,学校开展序列化德育教育.一以贯制,重在坚持,帮助促进视力残疾学生健康和谐成
关于家庭教育论文范例,与构建和谐的盲校德育环境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