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公德论文范文检索,与高职大学生社会公德有效性教育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公德论文摘要怎么写,关于高职大学生社会公德有效性教育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公德及大学生及大学生社会公德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公德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本文引入社会公德及其我国社会公德的演进发展,针对当代高职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教育的有效性,提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努力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
【关 键 词】高职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有效性;探研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识别码]R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作出部署,强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推动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把社会公德纳入我国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作了明确规范,为我们探研大学生社会公德及其现状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历史的演变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二、我国社会公德的演进发展
列宁曾经指出:社会公德是“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2].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社会公德便伴随人类走过漫长历史进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在社会公德上也在前进和完善,从而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综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看到,社会公德的发展始终与文明的发展并驾齐驱,早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就已有了“以父为义,以母为慈,以兄为友,以弟为恭,以子为孝”的较为系统的伦常道德.春秋时期孔子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之语;孟子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之言;清代梁启超在1902年《新民说》中撰写的“论公德”文章,指出公德是使“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的精神纽带,是“全群之德”.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公德教育逐渐得到重视,政府组织编写了大量有关公德的书籍,对社会公德氛围产生了重大影响.1949年9月经政协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四条规定:“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1954年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提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决议》,把《宪法》中提出的“五爱”规定为“社会主义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首次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科学体系和总体要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五爱”为基本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2001年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二十个字,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作了明确规范.可见,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公德的内容不断更新,并创新形式.总之,社会公德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日益呈现出在曲折中前进的趋势.
三、当代高职大学生社会公德现状探析
1.当代高职大学生社会公德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群体社会公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但部份大学生善恶美丑颠倒、社会公德遵守上的知行脱离等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仍然存在.归纳为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个性自由化,公德意识淡漠,不遵守公共法规和准则.改革开放使尊重个性自由的观念为人们所接受和推崇,张扬桀骜不驯、标新立异成了其追求的时尚.在追求个性的导向下,部分大学生的个性自由却走向异化,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不顾及他人感受,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和公共场所我行我素,缺乏最基本的公德意识.
二是集体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意识.部分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缺乏应有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对公共利益视而不见、不屑一顾,在公共生活中持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集体意识不强;当集体利益与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
三是诚实守信观念缺乏.诚信是从小养成的基本道德素质之一,但当前在很多大学生身上表现出一些不讲诚信的行为,如说谎、考试作弊等,模糊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缺乏基本的社会文明观念.
2.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
本文来源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50405.html
(1)主观方面:从大学生自身看,主要是自由思想的异化消解了公德规范的约束力.部分大学生在其“尽展”自由的过程中,他们只奉守自己的自由至高无上,而缺乏对他人自由权利和人格的尊重,缺乏对社会公德规范的认同和遵守.少数大学生甚至极端地把公德规范看成束缚个人自由意志、自由发展的枷锁,因此,他们拒绝接受学校和社会的公德教化,以至于出现公德情感淡漠、公德观念混乱、公德信念丧失.
(2)客观原因,一是社会不良风气诱发了大学生公德失范现象的出现.二是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社会公德的遵守上,家长以身作则的榜样并没有很好树立起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三是学校教育存在缺陷.
四、高职大学生社会公德有效性教育的途径
将社会公德素养的培养和评价贯穿于课内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之中的培养方法,在学生素质培养及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方面具有明显的有效性.加强对学生社会公德素养的教育,将为高职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1、完善高职院校社会公德教育方案,是公德教育有效性基本保证
(1)将社会公德的内容设置独立的课程进入课堂,编写专用教材如《高职大学生社会公德基本素养》,以讲座、学生自我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和评价.(下转第44页)
(上接第42页)(2)在社会公德课程标准的制定中,要有素质目标;课程单元教学中,要有情感目标,在课程的考核中体现教育效果.(3)“两课”教育由单纯的课堂理论灌输转变为素质教育,把“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和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感统一起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法制教育与校纪校规、文明守纪相结合,将文明守纪渗透到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之中,提高社会公德教育有效性.
2、将学生常规管理工作作为社会公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将学生社会公德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到学生常规管理工作中,如“十率”(出勤率、就寝率、缴费率等)的执行情况、社团活动的参与度、主题班会的表现力等,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并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评价指标.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开展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信息量大、涉及面广、需要合作完成的竞赛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
3.实践性教学也是社会公德教育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校与医疗单位有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学生在订单班的培养、理论学习与医院实践交替或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将会深层次地了解企业精神文化;如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责任感、荣誉
关于社会公德论文范文检索,与高职大学生社会公德有效性教育相关论文摘要怎么写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