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问题方面论文范文文献,与《红字》看清教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社会问题方面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红字》看清教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社会问题及社会道德及清教徒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社会问题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关 键 词:霍桑《红字》清教
摘 要: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一本古典小说.《红字》表现了清教主义传统在人们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烙印,使人们对18世纪的美国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当时,一切都受到宗教的束缚,宗教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本文通过对一些主要人物和波士顿小镇的分析向人们展示了清教徒的思想和他们的生活方式.通过对主人公赫丝特等人的分析揭示了清教社会的严酷以及严厉的刑罚制度.霍桑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清教主义的影响.一方面他肯定了宗教思想与价值,另一方面批判了清教社会对人的精神的负面影响.
一、背景
1.清教
纳萨尼尔霍桑的《红字》写于18世纪,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波士顿.在分析清教观念在这篇小说中的作用时,需要对一些基本概念做一些了解.清教徒是些什么人?他们是什么时候到达美国的?他们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又是怎样的呢?
16世纪时,一些清教徒认为宗教改革运动没能对基督教进行彻底的改革,他们想要纯洁教会.在17世纪的时候许多清教徒移民新大陆.“清教徒不允许有异教观念,他们坚持地位和成就就是最高荣誉的标志,那就是上帝的眷顾,并且他们希望人人都能信仰上帝和尊重学习,这些都影响了学校的建立和文学的传播.”①由此可以看出清教文化在19世纪占重要地位.
2.新大陆
历史记载,1620年,一批清教徒移居英国的殖民地,也就是美国.那里有经济动机促使他们移居过去,包括欧洲经济的兴盛和对在新大陆攫取利益的美好愿望.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可以得到宗教自由化.所以在那个深秋,103名移民乘“五月花”号来到了新英格兰,到了1628年,由于查尔斯一世对清教徒的进一步排斥,另一批清教徒为移民新世界组成一个商业公司,名为马萨诸塞湾公司,他们到达了海角安,也就是现在的波士顿东北部.30年后,大约1,000名英国移民迁往波士顿地区,其中大部分为清教徒.到了1643年,马萨诸塞州殖民地已有20,000人,使波士顿成为当时美国最大、最繁荣的清教徒居住镇.在这一新的殖民地,清教移民占大多数.由于他们的广泛分布和虔诚的宗教信仰,以及他们的日常活动都赋予这一地区浓厚的宗教色彩.此外,教义成为民法,领导人拥有绝对的权利.新英格兰人大多数为清教徒,正是这些定居波士顿及其周围地区的人深深地影响了美国文化,而这些人恰恰又是霍桑所描写的.
3.清教徒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研究清教徒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正是这些思想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清教徒信仰王权,正义和神权.他们相信上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们认为上帝选定了一些人来救赎,认为经文和讲道是上帝的话,他们只不过是口述上帝的话而已,并希望全体清教徒都能遵从这些.清教神学的两个观点是宽限和工作.宽限需要的是对上帝的忠诚,相反,工作则取决于人自身.
关于社会问题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4.霍桑的家庭背景
作为19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萨尼尔霍桑的作品大多描述人们在清教统治下的心态,思想矛盾和生活悲剧.霍桑1804年7月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塞莱姆,他的家乡曾是清教势力猖獗的地方,他的几代祖先都是狂热的清教徒.所以深厚的清教观念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他.父亲去世后,他随母亲迁至塞莱姆外公家,塞莱姆浓厚的宗教气氛和激烈的宗教派别斗争以及霍桑一家的宗教传统都对霍桑的思想和后来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从小爱好文艺,大学毕业后曾在海关任职,后受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而辞职,在布鲁克农场制订实施空想社会主义计划.霍桑对当时美国社会道德沦丧和资产阶级的伪善不满,但是他又不想从根本上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只谋求社会道德的改进,宣扬上帝,主张道德的自我完善.
1850年《红字》发表后,霍桑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从此确定.1851年、1852年又分别出版了“两部罗曼史”,即《带有七个尖角阁的房子》和《福谷传奇》.霍桑的作品几乎全部取材于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地区的历史.在他的作品中清晰地体现了霍桑的复杂思想和矛盾性格,一方面他深受加尔文教的影响,相信“原罪”,另一方面,他又深深体验到加尔文教的狂热、专横与虚伪;一方面他接受爱默生的哲学观,相信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神秘的力量,另一方面他又受到宗教意识的控制,把加尔文教派的善恶观念当作认识社会的标准,探寻固有的“恶”,认为“恶”才是社会问题的根源.
艺术上,他擅长揭示人物的内心冲突和心理描写,想象丰富,常用象征手法,善于挖掘潜藏于事物深处的意义,作品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氛和神秘色彩,其文字较为晦涩,作品充满阴郁的调子.其作品被称为“心理罗曼史”.
二、小说中的清教观
清教教会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但其自身有着巨大的缺陷:对外,清教主义者极端地迫害异己,对内,则是以上帝的名义对人性进行压制,主张禁欲主义.《红字》表现更多的是清教社会中以道德律令的形式束缚人性的社会问题.在殖民地时期的严酷统治下,宗教与法律几乎等同,支配着人思想的不是个人的独立判断而是教权,它代替了人们的思考,以及人们的判断.清教徒力图使社会宗教化,也许最初的动机是好的,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走向一种极端.当上帝的旨意成为某一部分权威的社会律令时,神性对人性的拯救就保不住在人为操作中丧失了本应具有的意义.在《红字》中,我们始终会感受到这种来自宗教压力的阴郁之气,也更直观地看到霍桑对清教伦理道德的怀疑与不满.
人人都是有罪的,通过救赎来达到一种精神的超脱.我们能看到清教在净化人们灵魂的方面有着一定积极作用,但这毕竟是表层的.透过表层,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霍桑对清教有着自己的矛盾和疑惑,这是由于清教对人性压制的消极因素所决定的.
赫斯特是不合理婚姻的牺牲品,她从未从阴沉畸形的齐灵沃斯那里得到过爱情.在齐灵沃斯近两年的音信全无的情况下,赫斯特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早已不在人世,开始与牧师丁梅斯戴尔相爱也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却被冠以通奸罪公开受审,成为罪恶深重的人.她的处境是很令作者同情的.然而“世俗的法律不是她心灵上的法律”②,蔑视教规的赫斯特表现出顽强的反叛精神,大胆地面对来自于社会、教会的羞辱和迫害.当她从狱中迈
关于社会问题方面论文范文文献,与《红字》看清教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