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先秦文学看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相关毕业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先秦文学类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先秦文学看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先秦文学及社会发展及历史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先秦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关 键 词:先秦文学人文精神儒、道学说自然观神道观道德观
摘 要:人文精神与自然观念结合实现了人类理想的超越,儒、道各家学说倡行,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张扬、神道的衰落和生命意识的盛行.伴随人文精神产生的是人们自我意识的觉醒,重视自我价值体现成为人格自我完善的独立追求,也是人类对生命本真的体悟.经历漫长历史变迁,先秦文学的传承让人文精神的体现成为可能.
人文精神一词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它反对宗教主义和经院哲学,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从概念上讲是欧洲的,若从适用范围和性质上讲,人文精神绝不限于文艺复兴那一时期,也不止西欧那一地域.从世界文明来讲,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更富有人文精神,而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先秦文学则有充分的体现.
一、人文精神与自然观
人是人文精神的施受者和传承者.作为个体的人是有群体性的,具有群体生存的需要,产生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群体又与自然相关联以便维系生存.为此,人文精神构建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礼记•,礼运》曰:“人者,天地之心也.”这里强调人处于天地之间,是自然界的中心,上有天,下有地,人在中间,三者结合形成浑融统一的天地人合一式的结构秩序.
人作为自然存在,是人文精神生成和存在的基础.《易传》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鱼施,品物流行.”《易传》把天视为世界的创造者,“乾元”是自然万物的发端,应在“天”所创造之列.大地顺应“天”的意志,作为“天”创生的承载者,滋养生命,所以又有“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古代思想家认为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一体的,自然也是有生命的.思想家们认识到人的行为是受创造者和滋养者制约的,他们以生命意识的光辉来认识自然的存在,认识自然的力量.自然是一个充满无限生机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整体,人在自然力量面前是渺小的,人们只有正确认识它、利用它、适应它,通过积极探索,求得与自然和谐并融为一体,这样自然才可以为人而存在.“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荀子•,富国》)“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春秋繁露•,服制象》)在传统认识中,一方面强调了自然对人的制约,要把“法自然”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点,同时又指出人可以“制天命而用之”,说明人是自然界的主人.因为人是有智慧、有知识、有灵性、有能力的,人通过主观努力,可以利用自然为己谋利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突出了人的价值,体现了人类理性觉醒,不再唯天是尊,天神合一思想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人类呼唤着野心的实现,在社会演变基础上,已从困惑中走出,从盲目的崇拜到大胆的怀疑和挑战,人成为社会中心,一切以人为本,在群体生活中的人不再是个体的独立存在,需要人与人之间联系、沟通与关怀,需要相互帮助与扶持.在集体关怀下同自然相协调、对自然加以改造和利用,达到人们的目的,实现人们的理想,张扬自我之个性,体现生存的价值.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先秦文学相关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高校大学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8 | 写作解决问题: | 如何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 职称论文适用: |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如何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二、人文精神与儒、道学说
春秋战国时代学术思想活跃,文化繁荣,哲人辈出.这是哲学思考的时代,也是个性张扬的时代,百家争鸣成为先秦文学史上的辉煌篇章,为后世学人所景仰、叹服.思想的活跃以各家学派传播为主要标志,儒家和道家在人文精神发展中是两个重要学派,他们把先期零星的人文精神上升为理论,体系性思想日渐成熟,奠定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人文精神的基础.
“儒家传统人文精神是倡行天下为公,人格平等,个性独立,道德理性,人格尊严,民主政治等”,就是以伦理思想为核心,以“礼”为手段,达到“仁”的最高道德标准.仁是儒家文化的价值核心,孔子从不同角度重新阐释了仁的意义.他认为仁的真谛在于人类真爱,必须承认别人也是人,这是道德基础,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强调限制私欲,倡行公正、平等、人格尊严和民主思想.孔子是我国古代真正深刻思考人的价值,把平民作为人看待的第一位思想家.孔子关于“仁”的学说是那个时代思想家所能给予劳动者的最高的重视和同情,既然那个时代远不可能废除社会贵贱等级差别,还不具备产生平等博爱的条件,但并不妨碍思想家们思想观念的宣扬和倡行.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始祖,他创立了“道”的理论,并以这个理论构建了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道”有多种涵义,但作为哲学概括之一,“人之道”与“无为而治”已经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辉.“人之道”强调人要顺应自然的秩序,以此建立人生哲学和确定人生目标.老子把任由自然用于人生理论上,就是要消除外在的干涉,使其自然化,自然发展,自然完成.在这种自然人性论基础上主张“无为而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五十七章》).这种“无为”理论是把天地的“自然无为”延伸到人事活动上,“针对‘有为’虐政,反对在封建经济社会中的剥削和压迫并由此产生畸形病态的社会现象.”在老子看来,这种畸形病态现象的出现,是统治者“有之以为利”行为造成的,这是人类历史跨入文明门槛不久,以理论形式对人的自身所做出的一次自觉反思.
从儒、道两学派对人文精神的表述看,人文精神出现的原因有二:第一,时代的需要.随着生产发展,社会进步,人类从蒙昧时期进入到文明时代,理性的觉醒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发展,人们大胆向天神提出挑战.“浩浩昊天,不骏其德.降丧饥馑,斩伐四国.民天疾威,弗虑弗图.”(《小雅•,雨无正》)“民天疾威,敷于下土.”(《小雅•,小民》)这是对天神的质问,苍天茫茫,却不赐恩于天下,降下灾难和饥荒,四方百姓遭祸殃.作为天神不保护下方,却让百姓遭受如此之灾,委实让人们怀疑天神是否真的为百姓着想.战国时期屈原的长诗《天问》,名为《天问》,实为“问天”.诗人向天神一口气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包含天文、地理、自然现象、神话传说、政治哲学、伦理道德等方面内容,表现了诗人对天神的大胆怀疑和挑战,斥责了它的不公.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时代,以人为本,个性追求成为人的精神主体,人成为社会文明和社会文化的中心,同时展现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人文精神.第二,人们对理想的追求.在理性刚刚觉醒,神权巫术处于衰弱之时,
先秦文学类有关论文范文文献,与先秦文学看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