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人生美学类论文范文检索,与梁牡丹看林语堂的人生美学思想相关毕业论文提纲

本论文是一篇人生美学类毕业论文提纲,关于梁牡丹看林语堂的人生美学思想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人生美学及文学作品及牡丹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人生美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竹的丧礼上:“所有的客人,立刻鸦雀无声.她的哭,不是丧礼时照例形式的那种哭.她的哭简直是肝肠寸断的哭,透不上气来的哭,对周围的人完全不管不顾倾泻无余一发而不可控制的痛哭.她的头不断撞击那棺材,一边哭一边断断续续的说话,幸而没有人听得清楚她说的是什么话.”⑩金竹乃有妇之夫,自有其“未亡人”为其哭丧,从传统礼法上看,牡丹此时大哭可谓不成体统.然而,这一情节却充分显示了其情感世界极其丰富而又异常单纯,不为礼教所牢笼.

其二,牡丹的爱情抉择完全不受现实功利的束缚.

中国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却必须从一而终.因此,中国文学作品的叙事模式以一男配多女为主,如果出现一女配多男,则该女子被视为不道德的象征.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牡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异端,是男权文化注目下的红颜祸水,她的言行完全是离经叛道的.由于牡丹在金竹灵堂上的任性之举,社会开始流传“红牡丹”的歌谣,在歌谣中,牡丹被塑造成为一个水性杨花的女子.从封建传统道德及功利眼光而言,牡丹不但克夫,而且其他男子招惹她,可致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但是从追求理想爱情的深层视角而言,牡丹却是出乎本心,不同凡俗的.她在历次恋爱中敢于触犯社会禁忌,追求个体做人的尊严和幸福.只要牡丹能稍微现实功利一些,按照传统观念和社会伦常行事,便不会作茧自缚.

作家林语堂在小说中营构了素馨与孟嘉这桩完美的儒家婚姻,又塑造了白薇与若水这对理想的道家夫妇,就是为了衬托女主人公独特的人生历程.表面看来,牡丹的爱情理想始终未能实现,然而正是由于种种戏剧化的变故,才使她的人生异常丰富,令人有一种惊异之心,想去探求宇宙人生的真意义.梁牡丹虽然身处封建时代末期,却不被封建思想及伦常所牢笼.牡丹时常对人生进行反思:“有时,我独自思维,吾辈生活中最美之刹那,最真之刹那,方是真正之生活,其他时间则一旦过去,永远消失,因其于吾人心灵上毫无意义可言也.”{11}这种反思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集中体现.虽然牡丹的行为及思想皆不成熟,但是她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与不可分析的特点,所以牡丹的人生虽不够理想,却耐人寻味.作者也正是通过牡丹的这些不同凡俗的人生际遇很好地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流动性和非科学性.

牡丹这一形象既诠释了新时代中国人对自由独立的追求,对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的强烈要求,对女性解放和两性和谐发展的愿望,又表达了作者本人的女性崇拜思想{12}和崇尚性灵的人生美学思想,成为解读作者心灵密码的一把钥匙.林语堂的美学思想受到中西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其中道家美学精神及明代袁宏道为代表的“性灵”说与克罗齐及约尔斯平加恩的美学思想对其影响尤大,是林语堂美学思想的直接来源.林语堂的美学思想既是对中国传统的载道文学的反拨,又是对亚里士多德以降的西方传统的理性主义和西方现代的非理性主义的反拨,他认为审美活动应该摆脱逻各斯中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束缚,既与宗教、政治、经济、道德、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不能成为这些外在势力的傀儡.因此,梁牡丹作为林语堂小说的女主人公也传达了其崇尚性灵与和谐的人本主义美学思想,诠释了“厉与西施,道通为一”的中国道家思想审美境界.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她既不是中国传统道德的载体,又不是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她既不是历史的沉重回响,又不是中国现实状况的简单映射,既不是远离人生的理性符号,又不是非理性的象征.如果仅仅从政治教化及对现实的真实反映等传统的文学批评层面来理解,就会认为牡丹的言行有违中国传统文化规范,并非旧中国受侮辱被迫害的妇女的典型代表,因而不能真实地反映中国的社会状况,甚至认为这一形象是为了迎合西方人的口味而塑造的.其实牡丹这一形象既表征了现代美学要求打破传统思维桎梏,又体现了林语堂的美学思想和文化理想,具有深层的人文内涵.


写人生美学论文的格式
播放:25856次 评论:7320人

梁牡丹的审美人生还表现在其对有情有味的世俗人生的深刻体悟.在封建男权社会中,女子一般都是足不出户的,对世俗社会十分隔膜.牡丹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冲破旧礼俗束缚,对自然、社会充满了热爱.在运送丈夫灵柩回乡安葬的途中,作者安排这位新寡的“文君”走水路回婆家.这样,牡丹不但可以欣赏沿途美丽的自然风景,而且因途中有许多码头和港口,牡丹就有一个接触世俗生活的独立时空了.牡丹在日记中写道:“人生中此等花花絮絮,所有生命力旺盛之人,我皆喜爱.我亦爱群众中之悲剧与群众充沛之活力.”{13}牡丹对人生总是满怀热情,因此能保持从容的审美态度,不为现实所困,将失败的爱情经历幻化为审美回忆和审美想象,最终嫁给平民傅南涛,享受普通家庭生活的乐趣.

林语堂通过对比中西文化{14},认为西方须由动入静,中国须由静入动,才能使世界协调发展.中国传统阴性文化只有与西方世界阳刚精神融合,才能得以复兴,从而促进整个世界和谐而健康地发展.西方人则可从中国审美文化中获得启迪,纠正其偏激的文化思想,使得灵与肉、理性与感性、主体与客体达到和谐统一.因此,作为林语堂人文精神的载体,牡丹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神,又吸取了西方注重物质崇尚科学的现代人文精神,十分重视健全的人格,追求物质与精神和谐统一的完美生活,所以她最终嫁给傅南涛也是情智勇合一的必然选择,因为其夫家自然环境很好,物质条件也不错,其自由自然有情有味的审美人生才能有所依托.

《红牡丹》乃林语堂晚年所作,它十分鲜明地体现了林语堂的人文理想和美学思想.梁牡丹乃一“崭新”艺术形象,执著与命运抗争,是林语堂审美精神的化身.与姚木兰一样{15},牡丹作为林语堂创作的文学形象,很好地诠释了林语堂人生美学的见解.很明显,牡丹和姚木兰有颇多相似之处,两人有着难以分割的血缘关系,而牡丹则更具有阳刚之气,更多体现作者本人的美学思想.

作者简介:李灿,南华大学文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美学研究.

①万平近:《林语堂评传》,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

②林语堂:《吾国与吾民》,见《林语堂名著全集》(第20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版.

③{15}李灿:《无常命运中的审美人生――从姚木兰看林语堂的文化理想》,《南华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④⑥⑦⑧林语堂著,越裔汉译:《生活的艺术》,见《林语堂名著全集》(第21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版,第143页-第144页,第145页,第49页,第60页.

⑤王文生:《情味:中国美学研究的核心》,见《美学》,《人大复印资料》,2009年第3期,转引《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6期.

⑨{10}{11}{13}林语堂著,张振玉译:《红牡丹》,见《林语堂名著全集》(第8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版,第69页,第296页,第451页,第231页.

{12}王兆胜:《林语堂的文化情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林语堂:《论东西思想法之不同》,见《林语堂名著全集》(第16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版,第78页-第94页.

(责任编辑:张晴)

1 2

人生美学类论文范文检索,与梁牡丹看林语堂的人生美学思想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参考文献资料: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

当代文学 论文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关于比较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研究方法

语文学生论文

英美文学选读论文

有关汉语言文学的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发表

汉语言文学函授课程

梁牡丹看林语堂的人生美学思想(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