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川大往事2016年第7期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图书馆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川大往事2016年第7期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图书馆及叔叔及中文系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图书馆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学教书时,曾与他共事数年,母亲向其学习过诗词.我们家搬到四川大学后,两家又同住铮园,彼此间的联系自然频繁.缪先生体貌清癯,神采间有种脱俗气质,说话软语温腔,一口标准的京片子,入耳极舒服.母亲这时还从他学习诗词,所以缪先生常常来我家.一天,见我正在看书,缪先生走过来轻声问道:“你喜欢读哪些人的书啊”我先一愣,然后回答说:“很多啊,但最喜欢巴金的书.”缪先生微笑颔首,又说道:“下次我给你带本好书来.”下次他来我家时,果然带了一本书,是沈从文的《边城》.先生微笑着对我说,这书极好,作者也很伟大,要好好阅读.我连夜将书看完,那诗一样的文字、纯洁真挚的感情,清流般淌过我的心田.我开始四处搜寻沈从文的文字,从他的小说到散文随笔,无一遗漏.我小心将《边城》珍藏起来,想存留下这份美好的回忆.可书终究未能逃脱“文革”燹火,真是憾事.缪先生送给我母亲他著的《诗词散论》和《中国史上之民族词人》两本书,保存至今,实属不易.方文培伯伯比我父亲年长,在父亲眼中,方伯伯是个纯粹做学问的人.一次,母亲包好饺子煮熟后,让我给方伯伯送些过去.我去他住处没见到人,就直奔物理馆二楼生物系的办公室,因为他经常到了吃饭时间还在那里加班.推开门,只见满屋都是书和标本.我踮着脚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见他正埋头做标本,压根儿不知道有人进来.我轻轻唤一声“方伯伯,吃饭了”,他才注意到我.我把饺子递过去,他连声说谢谢,并且大笑着说,要是天天有人送饭来就好了,省了他做饭的时间.方伯伯对工作就是这样痴迷.后来,父亲因工作缘故调离四川大学,我中学毕业后,一直在华西协合大学读书、工作,和方伯伯他们的联系也少了.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一次科普座谈会上遇到他,他问起我父亲的情况,并微笑着说不久来探访.孰料,一两年后,却得知他去世的消息.父亲惋惜不已,痛心未能去拜访这位故人,真是很大的遗憾.
除铮园故老之外,陈寅恪先生在华西坝讲学时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大约是1945年春夏之交,母亲因眼疾住进陕西街存仁医院(现在的华西医院).我去看望她,母亲郑重地对我说:“斜对面病房里住的是陈寅恪先生.”我好奇地到门口望了望,只见一位貌不惊人的瘦老头半躺在病床上,眼睛上蒙着纱布,旁边一位女青年在朗读一本书.我那时10多岁,从母亲那里知道一些陈先生的事,但还不懂什么是“一代学人魂”.陈先生的眼疾并未好转,解放前已近乎失明.
不少回忆文章中说陈寅恪先生是“教授的教授”.我听到的说法是这样的:一次,陈先生在华西协合大学的广益楼讲课,听者甚众,小教室已坐满.这时,一位鹤发老者拎着一条小凳,径直进来坐在前面.他就是名满巴蜀的“五老七贤”之一的林山腴老先生,时任四川大学和华西协合大学中文系教授,也是陈先生的挚友.这就是“教授的教授”称号之由来,不知确否.
建国后,陈寅恪先生到中山大学任教,双目失明后还坚持给历史系和中文系的学生上课,其间出了颇多著作,可惜在“文革”中不幸去世.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才读到《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这本书,对名满华夏的清华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先生(另三位是梁启超、王国维和赵元任)有了一些浅淡的了解.
上世纪末,成都开始有了乘船游览锦江的服务.我乘兴坐了一回,船从锦江大桥出发,经过九眼桥,看到曾经的铮园旧址和依然屹立在江边的望江楼,一时感慨万千.家居楼畔的老铮园4号,今已荡然无存,真是岁月荏苒,往事如烟.
(责编王容)
图书馆相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川大往事2016年第7期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