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小说论文范文资料,与长篇小写作的基本问题相关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小说论文网,关于长篇小写作的基本问题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小说及写历史及作家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小说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以说,阅读是有契约精神的.要一直维持这一契约,并不容易,有时,很小的细节所带来的破坏,往往比整体性的破坏更可怕.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个朋友和他做幼儿园老师的女朋友分手的原因,就是有一次他去她的学校找她,看到她在教小朋友唱歌、跳舞,她的裙子上挂了串钥匙,和她说了,她也不愿把钥匙从裙子上摘下来,他就再也没有办法接受这个女朋友了――她裙子上带着串钥匙跳舞的场面没办法从他的脑海里抹去.如此小的问题都可能被带到感情中去,甚至瓦解感情,可见,小说写作的细节问题也是不能轻视的.为什么中国的推理小说和侦探小说一直不发达其实就是在实证上出了大问题,作者没办法使小说的逻辑和情节精密得经得起读者的推敲.读过《达芬奇密码》的人都知道,这部小说肯定是虚构的,但是小说中的每个关键细节都是真实的,包括里面所用的道具、人物、历史的时间都是真实的,它是由真实细节构建起来的虚拟小说.一部小说可以是虚拟的,但它所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的.卡夫卡的小说里每个细节都是真实的,但是整部小说却是假的,人物也是假的.人变成甲虫,这当然是非常简陋的写法,但小说里的细节,如肚子太大被子滑下去,别人看他的眼神等,都是真实的.伟大的作家往往是有能力把假的写成真的,而拙劣的作家却往往把真的写成了假的.卡夫卡是把假的证明为真的,让你觉得那只甲虫和那只在地洞里听着外面动静的小动物是多么真实.他通过一系列真实的细节建构起了一个更大的精神真实.相反,有一些作家写的是一段真实的生活,但你读完之后却觉得那是假的,因为这些小说里可能人物是真的,历史也是真的,但是细节是假的.只要细节是假的,年代和历史的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这就是笨功夫的重要意义.细节问题,可以看出作家究竟在他所写的小说里花了多少功夫、花了多少心力.像前面说的王安忆提到的生计问题,就是一个不能胡乱交代的问题.读《阿Q正传》,你会发现鲁迅先生对于阿Q的生计是交代得清清楚楚的――他有没有钱,他住在哪里,他当棉袄、当裤子,到最后没有什么可以当了,他又去偷萝卜等你必须一步一步把他的生计问题交待清楚,像他这种人就过着这样的生活.

记得我说过一个引起争议的观点,我说现在很多作家已经不会写风景了.当代小说里真的很少有人会写风景了,读者没有耐心读,作家可能也没有耐心写.这固然是由于时代阅读趣味的变化,但也可能是因为很多作家没有写风景的能力了――而不会写风景可能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认真观察过风景.鲁迅笔下的风景描绘,几句话就能让一幅苍凉的风景画横在我们而前,沈从文也有这种能力,这两个作家是二十世纪中国作家中写风景写得最好的,都对风景、人物有精细的刻写能力.现在很多作家写风景,都是写空话套话,他们缺少对风景的真实观察.其实不仅是风景描写,在别的方面,风俗的,人情的,心灵逻辑上的,漏洞百出的事也是常有的.我看过一部小说,作者为了表达一位诗人愤怒,表达他与时代的决裂,跟文坛的不共戴天,他写这个诗人,每天要收到很多报纸和杂志,他看都不看就扔到马桶里冲走了.但问题是,谁能找到一个能把报纸、杂志都冲走的马桶呢你不能光顾着写愤怒,而忽视了这愤怒是不是能用这种方式表达.看完这个小说,我一点都不觉得这个诗人是愤怒的,而只是觉得作家过于草率可笑,居然如此武断地对待他的读者.不仅小说如此,很多电影更是如此,像《无极》、《太阳照常升起》,导演对里面的细节处理清一色都专断、随意,明明已经被啃过一口的馒头,到最后拿出来又是完整的,这决非小事,因为从这个小细节,就可以看出这部电影的制作者是如何藐视他的观众的,他根本没把观众当回事.如果是有专业精神和实证精神的导演,肯定不会在这样重要的细节上出问题.因此,现在是一个应该强调专业精神和实证精神的写作时代.

要贴着语言写

第三点,要贴着语言写.沈从文教导我们,写小说要贴着人物写.我相信大家都明白贴着人物写的道理,但我要加上一句,写小说还要贴着语言写.贴着语言写,你就不会忽视你笔下的任何一个简单的词.我觉得,除了细节的漏洞,语言的粗糙和语言的随意,也是当今小说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小说语言有它自身的逻辑和内在情理,如果你不贴着语言写,写得过于浮、过于飘,你所要表达的那种感受就会落空.苏童有天分把一个时代的颓废写出来,比如《妻妾成群》这样的小说,但以苏童的天才也不敢轻易去碰那个时代的器物,因为他对这些东西没有研究.强调贴着语言写的意思,就是要重视事物的情理和语言本身的逻辑,这是非常关键的.你想要写出内在的真实感,你写的东西必须有合情合理的想象,而不能是天马行空的.我钦佩鲁迅这样的作家,三言两语就能写出别人写不出来的东西.有多少人会选择又痴又狂的有精神病的人作为小说的主角坦率地讲,我也曾读过当代的不少以傻瓜、精神病、白痴作为叙事者的作品,很多时候我都替这些作家着急,小说写了半本了,但你还没觉出他笔下的人物是傻瓜或狂人.但是鲁迅不一样,他的《狂人日记》,一开头就写今天的月亮怎么样.鲁迅是学过医的,而在医学的研究中,据说精神病和月光是有神秘关系的.第二段他写“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当你读到这句话时,就知道这是个精神病.鲁迅只要几句话就让一个人的精神病发作起来,而一些人写几百页可能还做不到.“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这不是正常人说的话,这是疯话.因此,人物有人物的情理,事物有事物的情理,小说好不好,跟一个作家能否写出人物和事物内在的情理是大有关系的.

我读过刘亮程的一个小说.他写到一个细节,乡村里好多旧房子都裂了口子,没有翻新,但哪怕房子的门框是斜的、墙壁是裂的,你住着依然觉得很安全,相反,如果是新房子,裂几个口子你就不敢住进去了.这个感受非常符合我们的乡村记忆.很多乡村的房子是裂的、歪的,依然有人住在里面.没事,新买的商品房如果裂了,我们绝对不敢住.房子裂了十年、二十年,墙和梁都生出感情来了,咬住了,它倒不了――只有对乡村生活有研究和了解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细节.又比如刘亮程还写到,在乡村里,有一些人是被鸡叫醒的,一些人是被驴叫醒的,有些人是被马或狗叫醒的,还有一些人是被蚊子叫醒的,然后他还专门做了分析,被鸡叫醒的人是勤奋的,而被马、被驴叫醒的人多半是个懒鬼.这些都是来自生活的小感受,如果你不贴着事物,不贴着语言本身,就很难写得这么细,这么合乎情理.这是一个简单的写作真理.

贴着语言写,贴着人物写,才能把细部写得饱满.汪曾祺先生曾经举过一个例子.让我印象很深.他说,农民第一次看到海,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很多的作家喜欢用炫丽的词汇去形容他的感受,但这种感受往往是作家强加给他的.并非农民自己所有的.如果你写这个农民眼中的海是浩瀚的、蔚蓝的,像母亲一样博大的,这绝对是一种虚假的感受,因为在一个农民的感受中,并不会有浩瀚、蔚蓝这样文雅的字眼,而诸如大海像母亲之类的比喻,更是文学家的想象,农民不会这样来形容大海.契诃夫写一个农民看到大海时,是说,“海是大的”.很简单&

1 2 3 4 5 6 7

关于小说论文范文资料,与长篇小写作的基本问题相关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

现代文学鉴赏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科目

文学专业论文

英语文学论文摘要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ib世界文学论文

文学杂志投稿

第四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文学论文集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长篇小写作的基本问题(5)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