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批评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京派文学视野中的鲁迅相关论文查重软件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学批评相关论文查重软件,关于京派文学视野中的鲁迅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批评及社会学及文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批评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30340;是,他只停留于简单的结论.理解了鲁迅的“走”就会理解鲁迅不可能一直停留在文学的领地,他的“走”是面对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局时代作出的坚定选择.如果说李长之、沈从文的文学观昭示了文学之于人类精神、生命的升腾的意义的话,鲁迅的文学将我们带向历史、现实的深处作密林中的探索和思考.不能理解鲁迅现实批判精神的价值,就无法理解鲁迅充满韧性的战斗姿态.他读出了在虚无和绝望中抗争的鲁迅,而偏颇地描述为一种精神的病态“鲁迅的悲哀,是看清楚了一切,在病的衰弱里,辱骂一切,嘲笑一切,却同时仍然为一切所困窘,陷到无从自拔的沉闷里去了的.”B26李长之尽管注意到鲁迅在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上的矛盾,并从中寻找鲁迅后期转向杂文的原因.作为左翼之外的评论者,他对鲁迅的杂文及包含的战斗精神作出了难得的肯定,但他同时更遗憾鲁迅对文艺的放弃.在1930年代的批评环境中,沈从文、李长之在文学的、诗人的层面与鲁迅完成交流,不乏真知灼见,却囿于鲁迅的战斗姿态而忽略了背后深藏的精神对话.李长之虽然做了更积极的努力,但最终还是在文学观的制约下没将他那些精到的发现深入探索下去.鲁迅在分析当年的太阳社和创造社对他的精神误读时说:“他们对于中国社会,未曾加以细密的分析,便将在苏维埃政权之下才能运用的方法,来机械地运用了.”B27此话同样可运用于京派:没有对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深透的理解和“细密的分析”,就只能将鲁迅套在自己的文学框架中,单纯从人类-个人的精神框架上理解鲁迅也必然存在大片盲区.这再一次地提醒当下的鲁迅阅读者:鲁迅的性格、精神特征来自他所感受的近代以来中国所担负的整个传统重负,并在新、旧文化对立的思维中得以强化,忽略了中国近现代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的整体性考察,鲁迅永远是令人费解的.
注释:
①B26沈从文:《沫沫集》,上海大东书局1934年版,第26页,第201页.
②③[美]金介甫、符家钦:《沈从文传》,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第115页,第105页.
④⑤⑥⑦⑨⑩B11B12B13B22B23B24B25李长之:《鲁迅批判》,北京出版社2003年版,第164页,第50页,第161页,第176页,第51页,第161页,第90页,第142页,第18页,第55页,第162页,第52页,第160页.
⑧B20王富仁:《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9页,第61页.
B14沈从文:《小说作家和读者》,《沈从文批评文集》,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
B15汪晖:《至道之极昏昏默默》,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年版,第544页.
B16沈从文:《元旦致〈文艺〉读者》,《大公报》,1934年1月1日.
B17沈从文:《新文人与新文学》,《沈从文全集》17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96页.
B18李长之:《我对于文艺批评的标准和主张》,《李长之批评文集》,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
B19张蕴艳:《李长之学术心路历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
B21李长之:《梦雨集》,商务印书馆1945年版,第17页.
B27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4页.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本文系贵州师大青年教师科研发展基金资助项目成果,项目编号:校科青2005-2-02)
责任编辑黄莲
关于文学批评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京派文学视野中的鲁迅相关论文查重软件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