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资料,与“四个三结合”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选读”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相关论文答辩
本论文是一篇英美文学类论文答辩,关于“四个三结合”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选读”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英美文学及文学作品及文学批评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英美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新《大纲》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改变并提高“英美文学及选读”的教学现状.本文通过逐一分析“四个三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的改革措施及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得出结论,即该模式对教学改革和探索、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
关 键 词:教学模式,文学,人才
1.引言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自改革开放至今经历了很大变化,这点可以从新、旧两个教学大纲在规范和指导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方面表现出来.旧大纲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后在全国实施.十多年后,在原有的大纲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下,经教育部批准出台了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它在英语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关于英语专业的必修课《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新《大纲》中明确规定:“文学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
但是目前的文学课教学形势不容乐观,调查表明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学校英美文学的教学手段落后、教法单一,采用“文学史+选读”的模式,教学内容过多以及时间安排不合理,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记忆成分较多,易消耗学生对文学课的兴趣,更无从谈创新与发现等使得文学课授课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为改变并提高“英美文学及选读”的教学现状,“四个三结合”教学模式课题组在教学实践中,秉承以下四个“三结合”即一:“双高+双强+双意识”三结合的教学理念,即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双高、双强、双意识”三结合的教学理念,把学生培养成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复合型人才,第二个“三”是实施“历史+文选+评论”三结合的教学模式,即通过简述历史,精选作品篇章,细评作品精华,让学生学到知识,运用好知识,第三个“三”是采用“提问+讲授+讨论”三结合的教学手段,即师生相互提问,共同讲授,共同讨论,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正确表达自己思想的潜在能力,第四个“三”是运用“课堂表现+课外作业+期末测试”三结合的考核方法,即运用“课堂表现、课外作业、期末测试”三结合的多元化考核办法.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课题组成员通过精品课建设和课题研究,在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2005、2006级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实施教学改革,努力把“英美文学及选读”课程逐步建设成为一门融“知识、技能、兴趣、情操、创新、竞争”为一体的英语专业主干课程.现从以下四方面对“四个三结合”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及选读”教学中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这篇论文来源:http://www.sxsky.net/wenxue/030683294.html
2.“历史+文选+评论”三结合模式的实施
实施“历史+文选+评论”三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传统文学课对“历史”和“文选”比较重视,对“评论”部分重视不够,原因之一是阅读时间不够.通常文学课为每周2―4个课时,学生不可能阅读大量的长篇巨著.课题组为此编辑出版了英美著名小说家的短篇小说――《英美小说选读》,集中整理了小说、诗歌做成课件,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的、系统的学习辅助资源,课堂上通过对英美小说、诗歌及相关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了整体认识,介绍小说中的基本要素:情节、视角、人物、背景、文体、主题和象征,诗歌与隐喻的关系等,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课下阅读作品,这样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水平的同时,增强了他们对文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提高了他们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判断和审美能力.因此,“评论”环节的出现是水到渠成.为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欣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技巧及正确评价作品的标准和方法,课题组选编了往届生的毕业论文为范文,分别从写作特色、主题分析和人物刻画等多方面展示了评论的创作层面,使学生能够直观、具体地了解文学评论的角度.这一点与英国诺丁汉大学RonaldCarter教授区分“文学知识(knowledgeofliterature)”与“关于文学的知识(knowledgeaboutliterature)”的观点是一致的.即:前者是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之中获得的,后者是通过记忆文学史知识获得的.而“关于文学的知识”是不能自动转化为文学的鉴赏能力的.课题组通过实施“历史+文选+评论”,使学生获取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提高了能力.实施过“三结合”的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05级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首次合格率为98.2%,未实施“三结合”的2004级学生为60.5%.通过对实施“三结合”前后两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撰写可以发现“评论”环节的有效实施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并且对此后的文学作品研究和写作能够打下基础.
3.“提问+讲授+讨论”三结合的采用
采用“提问+讲授+讨论”三结合的教学手段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文学课的讲授和提问是必不可少的课堂环节,尤其是在英语作为外语的环境之下.为此,课题组通过讲授文学的发展脉络,将文学评论和鉴赏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讲授文化典故和特定文学环境下的疑难词句,把“讨论”设定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而是把课堂时间的大部分留给学生.譬如教师在讲授浪漫主义诗歌时通过启发式讲解作品中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思想后,要求学生找出文本中的哪些词、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和小结,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文学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批判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见解,共同分享阅读经验,使文学课真正成为启迪思想、开发潜能的人文素质课程.通过对英语系2006级期末文学试卷中“作品与分析”一题的统计发现,有85.1%的学生能够正确找出诗歌中的多个意象,写出表达的主题.在采取启发式讲解作品同时,课题组通过实施小组活动这种形式,组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实验证明,小组活动能够开拓思路,避免学生的自主性受到压抑和损害.在2008年12月份的文学“平时成绩”评定中,有71.2%的学生选择了根据文学史的阅读内容组织短剧作为平时成绩,在演出时他们配合默契、表演到位,展示了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4.“多元化”测试手段的运用
多元化考核办法让学生体会到文学带来的乐趣.课题组确立“课堂表现(占30%)+课外作业(占30%)+期末测试(占40%)等于文学总成绩”的考核方法,为文学课的考试改革探索一条科学的行之有效的道路.课堂表现成绩通过记教学日志给出,其中包
英美文学类论文范文资料,与“四个三结合”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选读”教学中的实施效果相关论文答辩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