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相关论文例文,与寻找死难者(报告文学)相关论文的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知青相关论文的格式,关于寻找死难者(报告文学)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知青及死难者及晚报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知青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情尽心出力.二以报告,以展览,以演出,以图书等
一个月之后的4月10日.
谢春池策划并主
知青相关论文例文
显然,这次聚会让大多数与会者了解了自己城市的抗战往事,他们被深深触动,甚至被震撼;当谢春池说到日据时期日本鬼子对中国人的种种酷刑,与会者的脸上无不露出愤慨的神色,差一点蹦出国骂.知青们没有蹦出国骂,小孩倒蹦出国骂,此事发生在一年后的8月6日,留待后叙.
一周后的17日,谢春池邀了庄南燕和1963年下乡的老知青蔡祖琰,同代人、著名画家林生一同前往五通的万人坑吊谒.就在这里,他决定写一本诗集,两天后的19日,他动笔写下第一首诗.
三个月后的7月7日,即68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日子,厦门知青书画沙龙主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展”,地点在市图书馆(旧馆)展厅.选在“七七事变”这一天办展,意义自然非同寻常,而此展超越知青题材、超越沙龙圈子,又是本市惟一本土化的抗战题材书画展.本市一批著名书画家参展,他们中有谢澄光、林岑、林生、张承锦、翁铭泉、罗钟、谢荣仁、郑瑞勇、王壁等,以及沙龙的吴孙权、白磊、曾华伟、庄南燕、吴世雄、许文堤等.百多幅书画作品,每一幅都表现了抗战的精神,无声之中凝聚一个民族不屈的灵魂,使参观者进入展厅之时,就放慢脚步,怀着百感交集的心情观赏书画作品,有的观众竟然在画作前默哀.郭志超为此展写下纪实特稿《浴血的凤凰》,在《厦门文学》8月份的抗战专号发表,给予热忱评介.至11日,五天时间,观众络绎不绝,令人感动的书画展!
7月29日和30日两天两个晚上.“血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歌会”在市老年活动中心音乐厅举办,主办者:厦门知青文化活动组委会.全场由厦门知青艺术团演出,曲目大多为观众耳熟能详的名篇,如《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太行山上》、《五月的鲜花》、《毕业歌》、《团结就是力量》、《保卫黄河》、《嘉陵江上》、《二月里来》、《长城谣》等.整台晚会没有主持词,男女主持人以闽南话和普通话朗诵本土歌谣将每一个曲目串起来,使得其结构甚为独特.这是厦门第一场上演本土抗战歌谣的双语歌会;又是本市惟一的抗日战争专场的大型歌会,震撼人心.其经典性和本土化倍受瞩目,特别是《厦门沦陷周年纪念歌》,此歌66年前由厦门儿童救亡剧团创作,从未在故乡厦门演唱过,这次被知青艺术团搬上舞台,可谓是这个歌会的突出贡献.令人感动的歌会!
这两个艺术活动创造两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回以知青名义举办的纪念抗战胜利的大型书画展;中国第一场以知青名义举办的歌颂民族精神的抗战名曲的歌会.至于那场报告会,因规模小,影响不大,不过在中国的知青名义举办这种活动,也绝无仅有.
9月16日,又在市老年活动中心音乐厅,“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朗诵音乐会”举办.策划者许十方,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亦是插队闽西的厦门老三届知青;另一位策划者胡杨即谢春池.朗诵音乐会为“谢春池抗战诗歌专场”,亦即《厦门沦陷纪事》朗诵会.其所朗诵的诗歌皆选自谢春池新近创作刚刚出版的诗集《厦门沦陷纪事》.这本诗集《厦门沦陷纪事》由插队闽西的厦门老三届知青汪毅夫(时任福建省副省长)、郭志超(厦门大学教授)、庄南燕(厦门一中教师、画家)分别作序.谢春池以60首表现厦门抗战时期的诗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意味深长.这本诗集有史实,有故事,有人物,有情节,好像一本教科书,谁想了解抗战中的厦门,这本诗集就会给他(她)留下深刻印象.朗诵会举办之前的9月3日,这部诗集的座谈会在市文联召开,专家、学者、诗人聚于一堂加以研讨,华晓春认为“诗人触动了历史这根弦”;陈仲义认为“以边缘化了的诗歌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非常独特”;彭一万则认为“这是一个厦门诗人写厦门的历史、故事、人物,立此存照.中国抗战‘惨胜’居于这些现实,此书给人予警示等给人心灵震撼,历史会记住知青这一代人为纪念抗战所做的事”.
朗诵会由本土最有实力的演员担纲,极具专业水准,而且,第一次在舞台上以闽南话朗诵新诗,堪称创举,开了闽南语朗诵新文学作品的风气.这场朗诵会是厦门第一场在本土举办的个人诗歌作品朗诵会,是福建第一场个人抗战诗歌作品朗诵会,是中国第一场知青抗战诗歌朗诵会.
2005年必须提及的是,厦门市政协推出抗战图书《鹭岛烽烟》,其编委会主任、市政协副主席桂其明为龙海市老三届知青,其主编沈松宝,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又是一位插队闽西的厦门老三届知青.而在厦门知青群体颇有影响的《老三届通讯》第49期(5月份)推出纪念专号,选登厦门抗战时期的歌词、歌谣、诗词、语录以及文摘.这都是知青对纪念抗战胜利的一些贡献.
三寻找记忆,寻找死难者等
羊公馆那一夜,时任《厦门晚报》总编辑朱家麟、时任《厦门文学》副主编谢春池和时任人民日报厦门新闻发展中心负责人张世宜三位知青,商定一起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做一些实事.
《厦门晚报》2005年关于抗战的所作所为,在海内外媒体中称得上突出抢眼,甚有分量与影响.5月份,该报举办《沦陷岁月的记忆》有奖征文,7月份,发起调查活动并新开栏目“寻找死难者”.至年底七八个月连篇累牍地发表、登载有关消息及文章,一时蔚为大观,在厦门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景象.
《厦门晚报》关于厦门抗战的文字,不乏表现中国人不做亡国奴,奋起抗争的不屈精神,但更多的则是血与泪的控诉,是生命与冤魂的呐喊.每一件往事都应该下载,每一个记忆都有价值,因而,每一篇都值得一读.那些写家人、亲人的文章,几乎都让读者震动:《父亲被日本鬼子扫射在“万人坑”》(叶莉华口述),《捡芒果充饥,父亲遭日寇杀害》(郑赐福口述),《乐善好施的父亲被日寇诱捕杀害》(钟明秀、钟明贤口述),《65年后才知父亲早被日寇枪杀》(黄建明口述),《父亲的血衣我曾保存了60年》(林秀珍口述),《父兄被日军的机关枪射杀》(张草藤口述),《我祖父被日寇打死在大学路》(谢国伟撰文),《鬼子侵厦第一天,爷爷采药再没回家》(洪国强口述),《哥哥与43名年轻人同遭活埋》(王宝珠口述),《当锄奸队员的大姐夫被鬼子杀害》(范寿春撰文),《日寇铁蹄下,我家破产了》(林家彬撰文),等等.仅仅这一个个标题,就足以刺痛我们的眼球和心灵!家人、亲人并非没有抗争,《为保护儿女,他被日本鬼子枪杀》(吴淑意口述),《身中数刀的继父和鬼子搏斗》(康阿荣口述),《姐夫不肯当汉奸,在囚禁地跳楼自杀》(王尚宝三姐妹口述),这一个个标题,又让我们为不屈的中国平民心生敬意.不屈就会抗击,《店里社卡车事件:近百人抗击日军英勇牺牲》(彭建文撰文),《中山公园爆炸是何厝英雄所为》(彭一万口述),《他中弹后还刺死一名日寇》(陈叶口述),《三更时分十八壮士怒斩日寇》(洪瑞慧撰文),《我们亲手杀死了日本鬼子》(曾振德、张文昌口述),这一个个标题,更让我们对厦门的抗日英雄肃然起敬!这样的报纸,必定是民众喜爱的报纸.知青们不仅喜爱它,并竭力为它宣传,甚至响应它的号召,和它走到一起,寻找这个城市沦陷岁月的记忆,寻找日寇侵略厦门时期的死难者.
[1][3][4]就在《血魂》歌会上演的7月29日、30日两个晚上,厦门知青文化活动组委会在音乐厅广泛散发了《厦门抗战死难者调查知青志愿者报名登记表》,表格的背面印着这么一段文字:
知青们,请参与抗战死难者调查
该不会忘记上一辈人对我们讲的“走反”的往事!
该再次听一听“臭日本仔”侵占
知青相关论文例文,与寻找死难者(报告文学)相关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