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文学批评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当代文学和批评的七个话题(上)相关毕业论文网

本论文是一篇文学批评方面有关毕业论文网,关于当代文学和批评的七个话题(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批评及批评及文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批评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一“中国批评”“人情世故”“东方恶习”

客:最近比较空闲,我们何不放松地谈谈当代文学与批评的一些基本问题?

主:哈哈,看来你也无聊!谈什么不好,偏要谈文学和批评,不很过时吗?

客:那也不见得.我看是你自己无聊,爱发感慨,其实还是有人关心文学和批评的.每年出版的文学书刊和围绕这些书刊的议论就有不少,最近各地还纷纷成立了专门的评论家协会,“鲁奖”、“茅奖”、“华语文学奖”等全国性文学奖项每次评选都会激起热议.总体上没以前那么热闹,但既然有人关心,就不妨一谈.

主:现在谈论文学和批评还有什么意思?

客:我只是模模糊糊地觉得,一个社会的文化再怎么活跃,文学总不会失去它的位置,虽然我并不知道文学的位置究竟应该怎样.90年代以来各种以“文化”冠名的活动超过“文学”而越来越发达,我们已经从“文学的时代”走进了“文化的时代”.但“文化的时代”也可以而且应该谈“文学”.“文学”本来就包含在“文化”中,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门.

主:你杜撰了两个概念,“文学的时代”,“文化的时代”,请问你是怎么划分的?

客:从“五四”到上世纪80年代末,大家都重视文学.竹内好说中国现代有一种“文学主义”,我想有“文学主义”,就有“文学的时代”,这个时代,文学在整体文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知识分子”或多或少都跟文学有关.30年代中期蔡元培给《中国新文学大系》做“总序”,说“五四”是中国的文艺复兴,他没有说明其实“复兴”的主要是文学,这一点周作人40年代一篇文章《文艺复兴之梦》讲得就很清楚.

主:这篇文章哪里可以看到?

客:收在他自编的随笔集《苦口甘口》里.但上世纪90年代以后,转入了“文化的时代”,不知怎的,忽然“咸与文化”了.现在你可以根本不懂文学,却可以就任何一个文化课题高谈阔论,或操弄“文化产业”.我算是看着这个现象起来,一路跟踪,总觉得有点怪.

主:你奇怪什么?

客:我发现突然兴起的“文化”普遍缺乏文学品质,是“无文学的文化”,或“没有文学深度参与的文化”.偌大一个国家,只有进口大片和国产贺岁片,天天爬起来都是看历史剧或警匪片,耳濡目染都是“影视文化”,以及各种乱跳乱唱的歌舞组成的“晚会文化”,还有乐此不疲、愈演愈烈的变相选美(美女美男)文化,“高雅”一点,也不过请几个学者在电视上普及与当代生活脱节的“国学”来装点门面,或者凭空塑造几个转眼就被遗忘的标兵楷模,就是没有立足当代生活的优秀的文学创作来激动人心,维系人心,滋润人心,没有围绕文学的各种批评的声音来激发智慧的对话,年轻人的精神交流只限于电邮、短信、博客、网聊、微博这些披着新技术外衣却基本属于即时性、快餐性、旋生旋灭并很容易造成阅读疲劳的不负责任的闹剧和恶作剧,久而久之,这个社会的文化一定缺乏深沉而稳定的内涵,徒有表面的热闹.据说欧美新一代汉学家已经不看中国文学了,只研究中国影视,扩大一点也不过是中国的“媒体”.现在汉学家可以不识汉字,只须看看来自中国的画面就够了.这怨不得人家,我们自己的文化本来就缺乏文学的因素,缺乏语言文字深层和细部的建造,有什么理由要求人家关注我们的文学?总而言之,现在的文化,好像是在文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主:你还是太留恋文学了,总想让文学凌驾于文化之上.比起你刚才提到的这些五花八门的“文化”,文学果真特别高贵吗?

客: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的主要维系物,文学利用语言文字呈现社会生活,这个精神创造的传统在世界各国历史悠久,至今仍未失去它无可比拟的深刻细腻.与此同时,创作和阅读的个体性也始终和群体文化活动保持必要的张力,以相对沉静的个体方式补充相对浮嚣的群体文化活动.创作和阅读的个体性也并不拒绝群体性,进入批评领域之后,更呈现个体性和群体性的良性互动.因此我说,在各个文化部门当中,文学应该有其特殊地位.

主:被你这么一说,我倒也觉得,当前虽然“超女”、“超男”、“达人”轮番登场,虽然无聊的晚会占据了许多美丽的夜晚,虽然媒体网络上假真实与真谎言齐飞,假正经共真滑稽一色,但文学并未死绝,不必妄自菲薄,没事谈谈也好.但从何谈起呢?

客:先说批评吧.你从事批评多年,对批评界总有一点想法?相对于创作,批评似乎更活跃,经常还是能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还算有点民主气息.

主:我可不敢苟同.批评界表面上确有某种民主性,实际却是缺乏真诚对话的一种无政府状态的民主.

客:此话怎讲?

主:“无政府”云云,只是一个比喻,并非说批评界要组织起来,像政府那样有序地工作和管理,而是说批评家、作家与读者之间应有彼此关注、相互促进、真诚对话的兴奋而紧张的关系.“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不失为一句立身处世的金玉良言,批评如果如法炮制,可就糟了.

客:确实有人想让批评通过某种方式达到组织化、秩序化、规范化,比如流派、师承、利益集团乃至所操话语,皆壁垒分明――

主:是的,但这固然可以消除批评的无政府状态,却也丧失了批评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由.批评界一方面是互不关心,缺乏真诚对话,另一方面又被组织得过于严密,无法表达个性,结果还是缺乏真诚的对话.

客:现在的批评,内容形式日趋多样,历史上有过的批评类型,比如法国学者蒂博代所谓“自发批评”、“职业批评”、“大师批评”,我们一样都不缺.网络批评大行其道,更是特有的国情.每年各种媒体上和文学批评相关的文章无人统计,相信数量一定惊人.你的估计好像有点悲观.

主:这些数量惊人的文章究竟多大程度上构成了对话?批评界同行是否关心、是否还在看别人的文章?对此大家都表示怀疑.

客:这种局面对批评来说究竟是好是坏?

主:互不关心,各说各的,除了容易出现低水平重复和有意无意的剽窃,也有好的一面,就是彼此不受影响,不受牵制.但实际并非如此,往往情面、利益、利害看得很清楚(这方面心照不宣的潜对话倒非常充分),真为文学而不管不顾、畅所欲言的“狂人”,比如一直备受诟病的“骂派批评”,仍然少见.即使有也昙花一现,要么被收编,要么被“冷处理”,很快按下不表了.结果自然是你好我好、不痛不痒、不知所云的批评大行其道.

客:造成这种状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主:说起原因,你也许认为不具有“学术性”,没什么好谈的,但我觉得它对中国批评的影响肯定超过任何围绕批评的所谓学术性问题.

客:有这么严重?请问那是什么?

主:很简单,就是批评家太关心情面、利益、利害关系,太在乎“人情世故”而轻视文学本身,缺乏对文学的爱与尊重.

客:从这角度出发对批评的指责,我也听过不少,但不大有人把它上升到如此吓人的高度.愿闻其详.

主:《后汉书》记周乘、陈蕃两人经常说,“时月之间不见黄生,则鄙吝之萌复存于心”.写于同时的《世说新语》则

1 2 3 4 5

文学批评方面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当代文学和批评的七个话题(上)相关毕业论文网参考文献资料:

英语论文 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中学语文学科论文

英语文学论文摘要

水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研究方法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中西比较文学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doc下载 下载当代文学和批评的七个话题(上)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