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电影方面有关论文例文,与先锋影剧院相关论文发表

本论文是一篇电影方面有关论文发表,关于先锋影剧院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电影及先锋及俱乐部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电影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从甘井子汽车站西行100米左右,是一个丁字路口.这“口”是朝南开的,北侧是军营.沿丁字路口南行100米左右,就是先锋影剧院,很神气地立在街的西侧.

先锋影剧院于1951年建成,于1月1日开始营业.是解放军后勤部所建,建成后移交地方政府,归大连市总工会和甘井子区政府共同领导.影剧院放映电影,也承担舞台演出.剧院两层共有1124个座位,在当时是大连市规模最大的剧院.名声更大的人民文化俱乐部建成于1951年5月,只能瞠乎其后.但它初始的名字并不叫先锋影剧院,而是甘井子区人民俱乐部,人们通常就叫甘井子俱乐部.1952年,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文化馆,俱乐部成了文化馆下属单位.当时内部的叫法是剧场组,对外才叫俱乐部.相应地,俱乐部的领导也只是叫剧场主任.1953年,俱乐部又划归大连市文化局.1954年,文化馆又在俱乐部的后面建了新楼,并搬到新楼办公.至此,俱乐部和文化馆各自独立,成为两个单位.

我父亲1951年3月进俱乐部工作,担任会计.文化馆迁入新楼办公后的1954年,父亲成为文化馆的会计,原来的出纳则担任俱乐部的会计.两个单位各自独立.但作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去俱乐部看电影、看演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那个时候,还真有名家名角造访过位于甘井子的这个影剧院.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荀慧生,麒派创始人周信芳等大师都曾在五十年代初期光临甘井子俱乐部,演出他们的代表作品.而且都是连演四场,其盛况可谓空前绝后.喜欢京剧的父亲至今念念不忘.但他已不记得当初的票价,估计是内部人员,没有买票吧?聊可参照的是,父亲清楚地记得,居四大名旦首席的梅兰芳父子五十年代到人民文化俱乐部演出的票价.大师梅兰芳的票价是四块八,而他儿子梅葆玖的票价是两块四.想来,尚、荀、周各位的票价当在梅氏父子之间吧.

可惜,那时姐姐也还小,我和弟弟都是五十年代末出生,之后,父亲就被划为右派而离开了那里.否则,我们应该有机会看到更多的电影或者舞台演出.由于父亲当时的工作单位属于区政府序列,我们家也住在区政府的“机关宿舍”,尽管父亲被下放到农场劳动,但我们还是在那里继续住了下来,一直到1969年上山下乡的时候.只是这个地方已然是郊区,我们居民区的后面就是很大一片农民的地瓜地.再后面就是石矿,全称为“鞍山钢铁公司大连石灰石矿”.我们居民区的附近一个公交站牌上面就写着有趣的名字“石矿村”,似乎很形象地诠释了这个社区的社会属性.而所谓“机关宿舍”也不过是一排一排的瓦房,生炉子烧火炕.所以,去甘井子,就如同进城.好在,还不算远,步行10分钟左右.但10分钟的距离造就了两个世界:因为那里除了电影院,还有新华书店,还有体育场,还有照相馆,还有百货公司,还有银行,还有邮局,还有消防队,还有我们的学校等

当时,上学也意味着获得了看电影的资格.看电影是当时学校很重要的课外活动.在没有电视的年代,看电影无疑具有强大的诱惑力.但现在回想起来,我当年在这里看电影的时间极为有限.因为我是1964年9月1日上学,我们家是1969年3月30日下乡.更重要的是1966年夏文革爆发后,电影几乎绝迹.所以,满打满算我也就在这里看了两年的电影,而且只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懵懂时期.按说,这样两年时间的生活随着岁月流逝,早应淡忘.但作为看电影的启蒙所在,这里给我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我记着在这里看过的电影,也记着在这里看过的电影海报.

就直接写看过的电影的名字吧:《岸边激浪》、《羊城暗哨》、《区委书记》、《农奴》、《飞刀华》、《六号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雷锋》、《万水千山》、《战斗里成长》、《智取华山》、《党的女儿》、《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应该还有《英雄儿女》吧?之所以有些犹豫,是因为在1969年下乡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曾随着村子里的人以及姐姐,有时还有弟弟一起辗转周边的多个乡村一场接一场地看下去,这样爆炸式地重复观看,以至破坏了最初的记忆.但那些没什么影响甚至后来很少有人提及的影片我却清晰记得,着实奇怪.不知该说我的记忆力好,还是看电影的体验让人难忘.其实我愿意这样想着,写着,把在先锋影剧院看过的电影一部一部罗列下去,复活、再现我的被电影覆盖而美好的童年.

前面提到的电影有一部是外国的,是苏联的《区委书记》.这个电影所以印象深刻,因为是一个六一儿童节看的.还因为这部电影的悲情结局,最后时刻一个人敲响了一座大钟――游击队似乎全军覆没.而且,电影中间也是不断地失败.奇怪的是,给我印象极其深刻的这部电影,后来讲给一个年长我9岁的一个也是喜欢看电影的同事听,他竟然对此毫无所知.而且,我后来查阅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电影卷,竟然也没有找到这部电影.让我很是失落.当然,让我挥之不去的是电影所弥漫的悲伤气息.不知是我自身的敏感忧郁,还是电影带给我的.让我产生这种并不愉快的审美体验的的电影还有很多,比如《农奴》,农奴主的残暴让人惊心.还有《万水千山》,长征的悲壮历程固然可歌可泣,但红军战士的不断牺牲,使人备感压抑.还有《党的女儿》,田华主演的母亲最后也是英勇牺牲.还有《六号门》,还有《飞刀华》,还有《羊城暗哨》,还有《八女投江》――因为这些电影里面都有死亡的情节,而且都是好人死去,或者是好人受尽折磨.总之,影片的氛围很压抑.从影院里走出后,会有些恍惚,亮白的阳光好像有些不真实.而电影里那些场面会很长时间缠绕着我,我想,即便我是天生的忧郁气质,那这些电影也在相当程度上强化了这种气质.

我想,其中的一些电影也许是不适合一年级二年级的孩子看的.但当时适合孩子看的电影并不是很多,看了这么多电影,儿童电影的印象极为有限.想起来了,是《草原英雄小姐妹》,动画片.龙梅和玉荣为救集体的羊群而牺牲了自己的健康.还有《祖国的花朵》,还有《渔岛之子》.名震遐迩的动画片《大闹天宫》是粉碎四人帮之后看到的,这时候我已二十多岁.

前述电影中还有一部是纪录片《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部电影印象深刻之处并不在电影本身,而是因为这部电影是免费观看.电影中记忆深刻的镜头有两处,一处是一群工作人员在沙漠里行军,最后停下的时候,从靴子里面倒出来的汗水流成小河.一处是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在远处观看的人们跳起来,把帽子扔到天空的欢庆场面.仅此而已.电影是我和弟弟还有邻居家的玩伴安家明、安家国兄弟一起看的.看完不花钱的电影却没有感受到更多的快乐,反而有淡淡的失落,以至我们几个又跑到不远处的公园里闷坐了小半天才姗姗回家.原因很简单,这样的电影不符合我们这个年龄的男孩子的审美意趣,战争片才是我们的最爱.这样的电影如今叫“枪战片”了.应该是当年喜欢看战争片的孩子们拍的吧?道德和意识形态,在孩子们这里被边缘,他们渴望刺激,崇拜英雄.这些是电影所赐.

我们放学后会流连影院门前,看那里的电影海报,寻找我们男孩子们分外感兴趣的战争片.遗憾的是,很多电影只是看过海报,却无缘观看.比如声名赫赫的《上甘岭》、《沙家店粮站》、《七天七

1 2

电影方面有关论文例文,与先锋影剧院相关论文发表参考文献资料:

汉语言文学专业技能

外国文学毕业论文

文学批评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代码

古代文学研究生论文

建安文学论文

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英语专业文学毕业论文

专科有汉语言文学吗

文学本科论文

先锋影剧院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