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舍类论文范文资料,与中国的证明相关毕业设计论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老舍类毕业设计论文,关于中国的证明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老舍及文学作品及民族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老舍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白族/那家伦
民族,从来是个问题,它可让人类血流成河,国家分裂,争斗频发,家族泯亡,爱情破碎,大地荒芜,文明毁坏等
当今世界,惟我们伟大的共和国,将56个民族的灿丽花朵编织成一个美得让人类惊叹的伟硕花环.它向历史和未来完成了中国的证明!
回望历史,投目世界,这种证明多么宝贵.
《民族文学》是这种证明中一个生动的人文证明.它以国家创立杂志的形式,证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和少数民族作家的奋发.
一
说民族文学,说《民族文学》,以及说我一个普通白族作家,不禁把思绪投得远些,想到一个光辉的名字:老舍.
老舍是中国民族文学升旗的旗手.
少数民族文学当然从来都自然存在,少数民族作家写作或口头创作的各种体裁和题材的作品,都属民族文学.它的魅力,从来都被有识的文艺大家们所赏识,就我浅识所及,鲁迅、郭沫若、茅盾、沈从文、费孝通、丁玲、张光年、冯牧、徐嘉瑞等等大家,都在不同层面做过不同论述.老舍的论述是超越前人的、系统的,更由于他的中国作家协会负责人身份和以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形式出现,因而是具有“权威性”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华各少数民族连生存都成为问题.有谁能以“权威”形式来关注他们文艺呢?许多文艺家在饥寒交迫中生活.
我是个少数民族意识淡然的人,我生在都市昆明,我的父亲少小离乡老大也未回,我母亲不仅生于昆明,而且从她父辈起便“淡忘”了据我考证应是彝族的民族身份,这是当时普遍存在的民族压迫与歧视所造成的.直到1950年秋我身着军装,父亲才当着军医学校领导的面把出于爱护小心隐藏着民族身份的真相告诉了我,从那时起我也才着意民族问题.
我开始投稿时,没想过要注明民族身份,直到1959年的一天,我在昆明军区总门诊部医务办公室的桌上写成一篇散文后,有事离开一会,回来见作者名字被工整地加了“白族”两个字,“神秘的”加字人始终没找出来.稿子在《人民日报》副刊发表后,有的老战友也才知道我原来是白族人.后来,我不写,编辑也会把这两个字加上.其实,由于各种原因未注明自己民族身份的作家不止我一个,有的作家已写许多作品,直到后来才“亮相”民族身份的.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老舍的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专科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7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经典题目 |
当我还处于无谓状态时,老舍已经在振臂疾呼了.现在我能知道的,他关于民族文学的最早论述,是1956年他在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扩大)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兄弟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报告表扬了蒙古族作家纳赛音朝克图、玛拉沁夫等人的作品,后来成就颇丰的云南彝族作家李乔名列其中,说民族文学作品丰富了祖国的文学宝库.老舍之所以是老舍,在于他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兄弟民族文学队伍还不够强大,“搜集和翻译工作似乎偏重于口头流传的民歌与传说(这自然是很要紧的),而忽略了当代各民族作家的作品.”
有愧的是,连我这个后来成为民族作家的人,当时对民族文学的了解也仅停留在民歌与传说上,穿白大褂繁忙工作之余的倾读,几全偏往苏俄与欧美文学上了.
历史进入对我的文学生涯至要的1960年夏.作为大军区总门诊部的助理员,每日坐守医务办公室,处理军医护士以及病号的各种繁杂问题,还有对上的各种任务,乃至细密的统计报表,使我心烦意乱又不能不忠于职守.
我在极沉重的心情中,洗净手,下到楼梯口想到院里透口气,却见军区宣传部的作家张昆华骑车冲近前来,他张口便说:快准备一下,到北京开会去.
此时,我以为是他要到京出席传闻已久的全国文代会和全军文艺创作会议,他来是带点旅途用药;当搞清楚他是来通知我去北京开会后,我的内心感觉是弄错了,我没有去出席会议
关于老舍类论文范文资料
张昆华说,军区呈报的名单中确实没你,是总政直接通知要你出席的,快准备!
这就更让我惊异了,当然也激动,我第一次有机会进京,而且是去出席重要的会议,后来登上由空军提供的专机,这种复杂感情更浓了.整个机舱舒适的客座上,坐的是大军区文艺队伍的精英.到北京报到后,随即发下的第一期简报更让我坠入不解之中.它说了报到情况,这次全军首次文艺创作会议受三军重视,出席会议的名家众多,许多人军衔、资历、名望都高,简报都未记姓名,却于第一段记报代表总数、性别等情况后,专门列出了好像仅有5位少数民族作家的名字.许是昆明军区报到较早,记忆中我的名字列在头里,当然后边括号内注民族称谓,这更让我莫释于怀却又难以启问等
我们出席全军文艺创作会议,同时发有出入人民大会堂的证件,凡全国文代会的重大活动,如开闭幕式,周恩来、陈毅、李富春的大报告,郭沫若、茅盾等的讲话,我们都列会听取.总部首长是着意让我们的会议与全国文代会同步进行,让我们从聆听这些重要报告中深获教益.除20多年后同样在人民大会堂我面受总书记胡耀邦的报告外,这是听到的最高人物的报告,真的十分精彩.因涉及当时许多国家机密,中央首长报告都不许记录.
直接为我解开谜团的是老舍报告,我是在完全出乎意料情况下见到的.
那天照样乘车往人民大会堂听报告.我们悄然进入人民大会堂靠后的空位上坐下,报告人当然早已开始,说不定是第二位了.每天座位前桌上都为每名代表放置了当天的一叠文件,可多达十几份.今天最上面的一份的题目即时映入我的眼帘,它似乎着意给我亲切的召引:《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老舍》.想其中定会谈到云南的事或有趣的不了解的事,便随意翻阅起来.忘了坐于身旁的二位中谁用肘拐了我一下,他点给着老舍报告中我的名字.我急忙翻到第9页,凝神定睛地看着那三个很熟,此时似又极陌生的字,这么多日子的疑问有了答案.
可以想见,这份报告起草时,军队有人参与或草稿拟成后征求军队意见.报告提到的军人本身就很少,这与当时一些作家的民族身尚份未“亮相”有关.如昆明军区的老作家寒风是满族,张昆华是彝族,都是后来的事.也许是军队规定,上了报告的都要列入代表到会,才有了从总政治部大院打往昆明军区办公大楼的等
老舍召令我到京,入列,他要正式升起一面以花环编织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旗帜,让它列入中国文学大军的队列里.我已经是一名负有任务的,在中国历史上首次组建的少数民族文学方面军的成员.
二
已经整整过去45个岁华,我眼前这份报告――1960年8月从人民大会堂一楼后排座位上得到的原发件,已属“文物”,然而,它竟然十分伸展,没有一点边角卷曲和页面破损.
在这份24页约17000字,题为《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里,老舍讲了5个问题,最后是1000字的结束语.它们是:一、全面跃进,百花齐放;二、各少数民族新文学的兴起与文学队伍的成长;三、搜集整理古典和民间文学作品,批判地继承文学遗产;四、互相学习,文学交流,培养干部;五、我们的光荣任务.去除每个时代都有的思维定式和语言沿习,这是一篇富激情、有深究、广视度、求进取的文章.以历史眼光看已经很难得了,它最可贵的基点是:鼓劲.
我不解的是,许多时候,这份中华历史上第一次以“权威”形式较全面地论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文献却被忽略了.它是中国文学中少数民族文学正式升旗的宣言,它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正式列队检阅的名册,它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继续前行发展
关于老舍类论文范文资料,与中国的证明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