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歌词类论文范文,与歌词结构要严谨相关论文查重免费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歌词类论文查重免费,关于歌词结构要严谨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歌词及开头及结构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歌词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30340;翅膀,尽情遨游八方,或山村都市,或公园斗室,孩子们憧憬新千年,向往美好未来的心声,是对明天最好的回答.古人做诗如何开头留下许多“诗工于发端”的经验之谈.如《说诗醉语》云“起手贵突兀”;《四溟诗话》言“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等等.历代评论家还赞赏一些开头佳品.如柳宗元《登州城楼寄漳、订、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苍茫.惊风乱飚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诗开头写登楼就见大野漠漠苍天茫茫,愁思正茫茫.以下具体细描“惊风”、“密雨”、“岭树”、“江流”,烘托出诗人再次遭贬的愁思和愤懑.
歌词由于与音乐紧密相关,它的开头与诗的开头似乎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一位词家不同内容的作品,会有不同的开头;同一类题材的作品,不同的作者也会有不同的开头.开头愈新颖突出愈具有吸引力,迫使听众把这首歌曲绕有兴趣听完.
这里我想起中学时代,一次听学校师生在大礼堂演出《黄河大合唱》,至今余音不绝于耳,歌词声振在心.例如《黄河颂》,光未然前辈挥动如椽大笔抒写了一曲振奋民族的颂歌!
词家站在思想境界的高度,俯瞰母亲河,境界开阔,豪情激荡.如此开头,即景生情,为以下讴歌黄河的功德、个性,拓宽了思路.
总而言之,好的漂亮的开头,我认为要尽量给受众或带来感召力,或带来吸引力,或带来诱惑力,或带来想象力,或带来凝聚力等有心的词作者不妨在辞海遨游时,慢慢琢磨、领悟,君以为如何
现在从头说到尾,歌词的结尾不比开头容易.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见时容易别时难”啊.“一篇之妙在乎落旬”.著名词作家洪源先生说,结尾应圆满:一不要搪塞了事,既不可搞成“尾大不掉”,也不要写成“虎头蛇尾”.
古人做诗在乎答句,“收束或放开一步,或宕出远神,或本位收住.(沈德潜《说诗啐语》)”唐诗人白居易说“卒章显其志”,意思是结尾处升华主题,思想境界达到高峰.杜甫云“篇终接混茫”.意思是不直截了当提示主题,引人思索那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古诗词常见三种结尾,一是就题目收住,二是宕出远神,三是放开一步.且看周邦彦《瑞龙吟》,诗人旧地寻故人不见,在暮色中怅然而去,诗的结句云“断肠院落,一帘风絮”.以柳絮漂泊言缭乱愁思.此乃以景结情,含不尽之意,再看王维《酬张少府》:“君问穷通理,渔歌人浦深.”诗中说你问我穷通得失,我早已不关心了,于是以不回答来回答,指着入浦的渔歌,暗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此结尾“宕出远神”,更令人深思,尤显结尾的含蓄美.
曾经唱红两岸的《我的中国心》,就题目收住结尾:
河山只在我梦萦
祖国已多年来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
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
我的中国心
就是在这种自豪感中,我们感觉到千万颗跳动的“中国心”,我不就是从这首《我的中国心》,才知道港台有个歌手张明敏吗
张藜作词,秦咏诚作曲的《我和我的祖国》结尾唱道:“我最亲爱的祖国,你是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比喻中蕴含哲理,以情结情,进一步唱出“我和我的祖国,像海和浪花一朵”的主题,给人启示和遐想.
本篇论文转载于 http://www.sxsky.net/wenxue/030747734.html
阎肃作词,孟庆云作曲的《长城长》,结尾寓意深刻,韵味悠长:“你要问长城在哪里,就在那一身身绿军装,就在咱老百姓的心坎上.”作者从描写古建筑万里长城,讴歌中华雄风,临到结尾笔锋一转,宕开一层,用“一身身绿军装”象征人民军队钢铁长城,因而主题更丰满,思想更深遂,这种一石双鸟的手法,堪称优秀范例.
前人经验告诉我们,“过片不要断曲意,”又说“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严羽《沧浪诗话》)还说“诗眼贵亮而用线贵藏”.这些表明写诗作词布局谋篇离不开一条线索,没有一根主线串起来,作品中描写的事物如散兵游勇,一盘散沙.古人提倡意脉不露,藏蔽线索,这算是高标准要求了.现在来解读具体的作品吧.
根据曹雪芹原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其中一首插曲《红豆曲》,著名作曲家王立平作曲,歌词用曹原作.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的更漏
啊恰便是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红豆乃相思之物.早在唐代诗人王维的《相思》中咏叹:“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曹雪芹《红豆曲》全篇一连十个排比句,意在写相思情苦,而首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犹如“草蛇灰线”,即点燃一根草绳,拖着它走必然有草灰留下的线条的意思.这“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白居易语),“寻绎而通之”,以下句句唱相思愁苦,结尾两句即使放开依然似“青山隐隐”“绿水悠悠”.《红豆曲》启示我们词作者,结构一首歌词时必须考虑有或明或暗、或隐或现、或断或续一条线索,贯穿整体,连贯全篇.也如王夫之言“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姜斋诗话》)
我曾经在一次全国音乐文学年会上,听某词作家说,歌词与诗不同,不容许更大的空间跳跃,好比砌房子,一块砖叠一块砖,假若从中抽掉任何一块,就开了“天窗”出了“漏洞”.窃以为值得同行们琢磨.
歌词段落之间衔接顺畅巧妙,甚至天衣无缝,从而体现歌词结构的严谨性.这里介绍四种叙述手法.即倒插法、逆挽法、反接法和突接法.
例一,朱家麒作词,李焕之作曲的电视音乐片《白鹭女神之歌》主题歌:
你从长夜里走采
穿越过洪荒的年代
你在晨光中降临
身披绚丽的霞彩
你用强健的翅膀冲破那风暴和阴霾
你用圣洁的羽毛扫除污秽和尘埃
你衔来金色的种子播种着理想和信念
你洒下辛劳汗水灌溉这海上花园
啊白鹭女神,白鹭女神
你这美的精灵,你这纯洁的化身
你这开拓者的象征
白鹭女神,白鹭女神
词一、二段只描述具体形象,副歌结尾方点出前面描述的是白鹭女神,这种先不说明何人,只描述其形象特征,轮到收束时点明是谁,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就叫它倒插法吧.这种方法也有称逆挽法,把叙述的顺序颠倒一下,先说后的,后说前的.请看本人1986年习作:《多么想》――
我多么想问一个可爱的人
你可收到一片飘香的云
那是我用头发巧绣的手帕
她想亲吻英雄少年的面庞
爱慕一双军人的眼睛
我多么想问一个可爱的人
你可收到一个飘香的梦
那是我用歌声编织的手帕
她想捎去家乡小院的温馨
伴随守卫幸福的士兵
啊那片云,那个梦
那块绣帕那片情
你可收到你可收到
我多么想问一个可爱的人
歌词先问“你可收到”,后再说收到的是什么,按顺序应表明是何物之后才问对方是否收到那物,颠倒了一下转述顺序,突出“我”关切的心情,也引起听众的兴趣.这种叙述手法谓逆挽法,也就是倒叙吧.例三,唐代诗人宋之问有诗《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诗中言诗人贬官到岭外,断了与家乡联系,历经冬春,日子长了,家中情况如何呢诗人想知道,却又怕知道,因而在回乡路上,竟不敢向路人打听家中亲人情况,是否遭受迫害又是否发生不幸这里按一般情理来说,一个久别故里的人,是会一路之上急于打听信息的
关于歌词类论文范文,与歌词结构要严谨相关论文查重免费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