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有关论文范文,与科学视域下自然笔记的美学建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自然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科学视域下自然笔记的美学建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自然及生态文学及科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自然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笔记的文化批判,多数与自然或生灵被残害有关,而作家的笔墨对生灵的遭遇总是那么充满慈悲、关爱之情.比如,作家对绿叶于尘世的遭遇在充分表达同情、关爱以后,同样包裹了文化批判,认为在掌握了现代科技的所谓大写的人的“作用”下,任何东西都会改变,甚至异化,也不要以为地火一直都是在地下运行表达愤怒,认为“这红叶,已是绿树杆上升的地火结构,是绿得变脸的愤怒,是绿叶以血的形式,在表明其‘反动’立场”(21).其二是矫正式批判.作者质疑中国社会里被渲染成是集千年天地日月精华的不死仙草灵芝,以科学精神,拷问灵芝,解剖灵芝,在实事求是认同灵芝固有的药性药效的同时,断言即使如此,灵芝依然不可能产生令人长生不老、起死回生的“灵验”!(22)并以批判之笔,深入剖析了灵芝被奉上神坛的社会、政治和人生因素.《病盆景》《马兰,马兰》《佛光》等自然笔记篇什,同样以科学矫正谬误,表现出散文家罕见的文化批判精神.其三是痛惜式批判.痛惜是因为美被糟蹋、被支解.出于作家的良知和责任感,自然笔记对自然生态被残害、被恶化,作家的痛惜式批判尤为感人.长篇自然笔记《心月何处寻》是作家这方面的代表作之一.
世人皆知,明月,从来就不仅仅是全人类仰望的对象.人与月的相亲,以月寄怀,都是由于这月是旧时的月,也是因为这月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遥远的美丽的幻象.但是,由于人类登上月球,月亮的真相的那么“难看”,在如今,人类美丽的心头月,被无可奈何地粉碎,被无情地成了过去.作家痛惜“科技,似乎在毫不留情地打乱人月关系的方寸了!依靠如此伟大的科学技术,人类将千万年遮掩明月的神秘及美丽的面纱扯去了,彻底扯去了,无情地扯去了!等月光成了病态的月光!美月成了一锅被一粒老鼠屎败坏了的汤!人类成了美妙神话的掘墓人,美月丧生的刽子手等科技,成了大煞风景的手”.作家以心中的美月被登月打破、被科技所丧失的痛惜,反衬强烈的文化追问和文化批判,提出并强调在这科技神光普照的尘世,须臾也离不开科技伦理,激愤“世人总讲人权,但对自然美和自然的神秘,却从来就不讲什么权利,连起码的尊重也没有!还可不可能留存一片‘心灵自然’,或者半片‘人文自然’?人类的‘精神自然’,你在哪里”.“人类的生活,能够没有天上明月吗?能够丧失地上的月光吗?人类能够永远失去心头月吗?而心月在哪里?——心月何处寻?”(23)如此的痛惜式诘问批判,读来振聋发聩.
四、融汇绿色理念,探寻生态伦理
自然笔记的创作有着深厚的学理准备,更是有“根”的.这除了作者具有自然科学专业背景和文化情怀的因缘际会,还在于作家善于扬弃、吸收东西方生态哲学思想,善于创造性地进行生态思考.对此,我们从杨文丰在各报刊相继发表《生态文学的特质》《生态文学——21世纪文学的急迫使命》《绿色散文随想》和《科学散文散论》等论述可见一斑.
自然笔记之所以与生态思想相融,作家能提出有创建意义的生态伦理思想,与作家对自然的爱和对人类未来生存环境的忧患密不可分.
然而,自然笔记融合的绿色理念,表现的生态忧患,却不是说教式的,而是以多姿多彩的文学形式展现的.有的表现为“绿色”与恶劣环境的对峙.比如,我们在《鸣沙山·月牙泉》里读到的作家断言,月牙泉纵然再小,但只要依然在汪,客观上,就无法不构成与鸣沙山非同寻常的对峙,这是“真实与传奇的对峙等主动的看不见的干风和可感触的轻飘的流沙合谋,与柔软、温静、孤立、弱小、被动的泉水的对峙.是风沙在高处,泉水在低处的对峙.是貌似和平共处而且歌舞升平,实则机关横生、陷阱依旧的对峙.是细水微澜与流火干渴的对峙.是荒漠与绿洲的对峙.是飘渺、虚幻与现实、沉重的对峙.是生命与死亡的对峙.等这种境况,还能继续下去吗?能永远存在吗?我想,只要鸣沙山仍在,大风仍在,人还在,月牙泉就前途未卜”.有的基于人对自然的践踏残害.《绝种动物墓碑》写在潇潇难歇的春雨里,北京濒危动物中心墓地通告牌上的汉字,每一个字都是给人类敲响的一记丧钟,作家疾呼:“如果最高级动物们再不能彻底地行动起来,再不能在行动上保护生态环境,再不能真诚地给还能有幸地生活在人间的动物多一点温情,那么,将不知写有‘人类’这两个字的墓碑,这比爱情两个字还辛苦的墓碑,该由苟活的谁来竖立?”有的内蕴着对未来的忧虑.在《鸟巢》的结尾,作家表达了深长的忧患:由于人类掌控技术在使欲壑越来越大,由于不断失控的人类中心,地球村已濒临生态失衡,“即便是非同寻常的鸟巢,甚至是再神圣的鸟巢,都与荒野、河流、空气乃至和人类一样,已陷入命运窘境,前途未卜”.而在《海殇后的沉思》中,作家同样表达的却是对人类未来的忧患:“今天,来自科学界的最新判断是:地球已经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人类纪’!‘人类纪’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类更难于正视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意味着不自量力的征服欲,意味着人类单边主义等然而,作为自然之子的我们,已无法不越来越沉重地正视这些问题:该如何才能寻得人类逐渐淡忘的本来身份,如何才能觅得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在大自然中,该怎样才算生活而不只是活着等这注定是个充满艰辛而又总似曙光在前的旅程.”
更为难得的,是自然笔记还积极展现了作家对生态伦理的建设性探索和创新性建构.
众所周知,科技介入使大自然的云遮雾障已不再神秘等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也随之消失.人类还能不能对大自然心存敬畏?如果能够,又应该心存怎样的敬畏?面对这个生态大命题,杨文丰将人类在接受科学洗礼前存在的对自然的敬畏,定义为“旧敬畏”,同时,提出为了防患大自然“父性”的伤害惩罚,在现代科技背景下,人类应该建立起对大自然的新型敬畏,他定义其为“新敬畏”:“人类对自然的新敬畏,是一种复合型的敬畏,是人类对自然之‘灵’——自然万物的科学本质和规律,对沧桑正道,不但能尊重,而且能顺应的敬畏;是能通过预警机制,自觉避让自然父性殃害的敬畏;是将技术的阴影扫出自然的敬畏;是不但不再将人类视为自然的‘主宰’,而且建立对自然的感恩之心的敬畏;是使当前日薄西山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能日益走向和谐的敬畏;是理应上升到宗教层面的敬畏等”(24)
如此的“新敬畏”,既以旧敬畏为背景,又承接了科技时代的“地气”,毋庸置疑,已属创新型的生态伦理思想.
作为人类处理自身及包括动植物、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的生态伦理,是急迫需要建立理想的模式的.长篇自然笔记《走进子宫式生态圣殿》抒写作家在辞别著名的瑞士瓦尔斯温泉建筑时,凭直觉惊喜地发现这座温泉建筑可谓太充分太形象地体现了他长期探寻的人与自然关系的
自然有关论文范文,与科学视域下自然笔记的美学建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