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文文学方面论文范文集,与日本的马华文学相关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华文文学方面论文范文,关于日本的马华文学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华文文学及文学及国际学术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华文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21040;的收入可能更多吧.第一版印数3000,包括再版在内有望销售数在1万左右,少之又少,名额有限.这,便是出版社愿意出版的作家们的情状.难道马华文坛只能是业余爱好者的“小组活动”?每当问起为什么独立以后的马华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极度匮乏?当地的作家们为创作环境叹息曰:没有时间,没有金钱,没有读者.②
(笔者译)
这篇成稿于1991年10月20日(见《马华文学及其周边》第175页)的日语论文,如此这般地把当时的马华及新华文坛扫描一番后,才把目光朝向它要点描的吴岸.
该论文把吴岸的原名、生年等基本情况介绍过后,大段引述杏影对吴岸早期文学活动的评价;吴岸从1958年起曾经5年担任古晋华文报纸《新闻报》文艺副刊《拉让文艺》的编辑工作,该论文又引用吴岸自己的话来加以说明.接着,按照时间顺序,该论文提到吴岸的处女诗集《盾上的诗篇》,日译了其中的《血液》和《祖国》;接下来又翻译了一首《达邦树礼赞》;然后提到吴岸的第三本诗集《我何曾睡着》,又在其第四本诗集《旅者》里选译了那首写于北京站的著名诗篇;最后的结语是“马华文学的现状与吴岸”,论及1990年代出现的以旅台为多的现代派和现实主义的关系,而对吴岸的文学观又引用其发表在《拉让江文学季刊5》上的《马华文学的再出发》(1990年)中的文字加以解说后这样写道:
这样的吴岸的文学观和基于此的文艺活动,对砂越的年青作家——写小说的梁放、写散文的陈蝶、贝克,写诗的梦羔子等——起到了先导作用,也抓住我们读者的心不放.
吴岸的著作如下.(后略)③
(笔者译)
在1990年代的初期,日本的马华文学研究者能收集到如此多的资料,并能把它们整理成论文公诸于世,还是难能可贵的.
美中不足的是,不论是前后左右对马华以及新华文坛的扫描,还是对吴岸本人的文学道路及其文学活动、文学作品的点描,介绍的程度大于论证分析,引用引述多于自己的见解,故容易给读者留下一味迷恋粗线条勾勒的遗憾.
学生时代以及那以后的舛谷锐氏做了不少研究工作:追踪新加坡长篇华文小说的系谱,探索印度尼西亚华人的语言生活,关心北马的华语文学,注目《南侨日报》与侨民文学的争论,共同著述日本占领下的英属马来亚·新加坡,从现代马来文学展望马来西亚文学,还策划“华人文化与文学”国际研讨会等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华文文学的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28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资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资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不过,从系统性和连续性的观点来分析的话,继论文《拉让江畔的诗人——吴岸点描》之后的舛谷锐氏的马华文学方面的学术成果,应该是收于《东南亚文学的邀请》(宇户清治、川口健一编,段段社,2001年11月20日第一版印刷)一书之中的、由他本人执笔的“马来西亚文学”一章.舛谷锐氏在该书第242页里提到了吴岸及其马来文译诗、英译诗,还有和马来人作家的交流,笔者说“从系统性和连续性的观点来分析”,首先指的是这一层意思.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舛谷锐氏是如何邀请读者进入《马来西亚文学》的世界的.换言之,他笔下的《马来西亚文学》是怎样一个世界?
舛谷锐氏的《马来西亚文学》由三部分组成:“解说”、“作品”、“年表”.
“作品”是日译的两个短篇小说;“年表”从1849年罗列到1999年的文学流变;所以称得上研究的也就只剩下第一部分的“解说”.
“解说”先是占一页篇幅的“马来西亚文学·解说”,简单介绍马来西亚的人口、民族、语言、文学等.
接下来是构成正文的五个小节.
第一节,“二○世纪的马来文学”.把马来(语)文学的前前后后方方面面解说了五页多一点.第二节,“马华文学运动的指向”.这一节有关马华文学.“马华文学(马来亚华语文学),指马来半岛的华侨华人用华语进行的文学活动及其作品”(上书第234页),在这一节的开首处,舛谷锐氏如此定义马华文学.接下来从受1919年五四运动的影响谈到1920年代末的“南洋色彩文学”,从“马华文学的独特性”争论谈到“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派”文学的消长.信息量倒是不少,但跟占五页篇幅的“马来文学”、占两张半篇幅的第三节“淡米尔语文学的流变”相比,仅仅用不到两页的篇幅来解说历史悠久、作家众多、作品丰富的马华文学,整体比例上似乎有些失当.
第四节,“如何把民族问题题材化?”在这一节里,舛谷锐氏解说的是由民族摩擦引发的文学上的“敏感问题”.第五节,“通往马来西亚文学的磨炼”.在这一节中,舛谷锐氏先解说华人对“国家文学奖”的不满,接下来写道,“但是,‘马来西亚文学’也好,‘马来西亚民族’文学也罢,在它被创造出来之前,各民族文学的交流是不可或缺的.下面介绍八十年代以后的几个动向”,介绍完后的几句结束语倒是有些意味深长:据闻对马来人来说“马来文学”与“马来西亚文学”没有什么区别;看看马来文学对立马华、淡米尔文学这一式子,就会明白若欲在多民族国家形成统一的马来西亚文学,似乎还需要许多时间.这期间,我们这些外界的观察者的存在应该是有意义的吧.④
(笔者译)
正如出版这本书的段段社在它的出版指南上所说的那样,《东南亚文学的邀请》是“由第一线的执笔阵容写就的日本第一本东南亚文学入门书”.出于“入门书”的性质,舛谷锐氏执笔的《马来西亚文学》部分介绍多于论析就有些在所难免了.然而,其字里行间时而出现的像结束语那样的警句般文字,倒是不无耐人寻味之处.
三
在这最后一章里,不揣冒昧地谈谈笔者的马华文学研究.
笔者的马华文学研究与上述的日本学者们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笔者的研究方针是:新资料、新对象、新方法、新发现.一言以蔽之,进行目前在日本乏人问津的马华文学部分的研究.
为了走一条有别于上述日本的马华文学研究者的殊途,笔者选择了一个与他们迥异的出发点——从世界华文文学的大格局定位马华文学,在与世界华文文学的互动中把握马华文学,作为世界华文文学的重要组
关于华文文学方面论文范文集,与日本的马华文学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