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 范文

关于伤痕文学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路遥与《人生》(纪实文学)相关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伤痕文学方面论文范文,关于路遥与《人生》(纪实文学)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伤痕文学及全国优秀及人生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伤痕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探索彷徨中初获成功

1977年之后,中国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最先感受到这种巨变的,当然是神经最敏感的作家.文学的潮头,是“伤痕文学”的涌现.

《人民文学》1977年11期发表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引起了中国文坛和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这是一篇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充满了强烈的启蒙精神的小说.它的主要价值是揭露了“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所造成的“精神内伤”,小说发出的是“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强烈呼声.

对“文革”苦难的揭露真正成为一种潮流,是以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发表在《文汇报》1978年8月11日为标志的.这篇小说以悲剧的艺术力量,震动了文坛,作品中对人性、人道主义的描写,突破了长期以来关于文艺的清规戒律,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论,而讨论最终得出的肯定性结论,又使这篇小说成为我国文学界在政治上彻底否定“文革”的先声.到了这时,人们才真正理解到,他们确实经历了一场人为的灾难,他们以往忍受的一切是应该而且可以否定和唾弃的.于是他们压抑许久的愤懑立时喷涌而出,当这种愤懑大量地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便形成了新时期第一个文学思潮:“伤痕文学”.

“伤痕文学”思潮涌动之后,紧接着,是“反思”文学的潮流.这个时期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侧重于暴露和控诉十年“文革”给国家和个人以及家庭所造成的悲剧.

路遥没有盲目追赶当时的文学潮流,一是这样的创作思路并不对应路遥的题材优势和心理体验;二是路遥更多地在思考文学的价值和生命力.他当时在与文学同道讨论文学话题时,表现出对俄罗斯文学的喜爱和倾慕,这是之前阅读外国文学经典著作时,偏重于俄罗斯文学的缘故.他喜欢托尔斯泰的宏大,也喜欢艾特玛托夫忧伤的抒情.

同时,在陕西省作协,或者说在陕西文学界,有一位独特的作家——李小巴,对路遥的创作影响很大.李小巴和许多作家的不同是因为,他既是作家,同时还是潜心研究中外文学作品和小说理论的学者.这种兼顾创作与理论的特殊身份,注定了李小巴的大脑里储存着不少别样的见解.从1976年路遥大学毕业到《延河》工作,一直到1985年,将近15年时间,路遥几乎隔一两天就要到李小巴家里来,在李小巴的小书斋交谈.他们很少闲聊天,谈的话题几乎全与文学相关.路遥每每有创作冲动,或是小说的最初构思,都要找到李小巴,对他讲一遍.李小巴给予路遥的启发和指教,让路遥获益匪浅.李小巴则逐渐发现,路遥不仅有着出众的聪明和机智,而且有着陕北人特有的智慧寓于稚拙的幽默感.路遥讲述的一些艺术细节,时常逗得李小巴发笑.

这段时间,路遥一边在编辑部从事日常的编辑工作,一边审视着文坛的动向,思考中,在业余时间创作了10篇左右的短篇小说.写作的顺序已不得而知,只能知道陆续在全国期刊上发表的顺序是:

《不会作诗的人》(《延河》1978年1期);

《在新生活面前》(《甘肃文艺》1979年1期);

《夏》(《延河》1979年10期);

《匆匆过客》(《山花》1980年4期);

《青松与小花》(《雨花》1980年9期);

《卖猪》(《鸭绿江》1980年9期);

《姐姐》(《延河》1981年1期);

《月下》(《上海文学》1981年6期);

《风雪腊梅》(《鸭绿江》1981年9期)等等.

对于一般的作者而言,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能发表10个左右的短篇,是可以得到些安慰的,但是对于路遥来说,这些短篇大多发表在省一级刊物上,而且都没有引起文坛注意,更谈不上有轰动效应,这与路遥的期望值相差甚远.要知道,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是中国文学最引人注目的年代,一篇短篇小说,就可能产生轰动效应,作家不仅能得到评论界关注,而且常常一夜成名,而这恰恰是路遥所期待的.

这时期,陕西作家莫伸在《人民文学》(1978年1期)发表的短篇小说《窗口》,获得了中国作家协会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贾平凹发表在《上海文学》(1978年3期)的短篇小说《满月儿》,也获得了中国作家协会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朋友们的这些成绩,无疑对路遥构成了巨大的压力.但是,路遥并没有表现出焦躁情绪,他依然认真地工作,到了夜晚,依然独坐于一盏孤灯下,烟雾缭绕中,熬夜读书、思考.他要积极寻找自己创作的突破口.

1978年冬天,路遥躲在《延河》编辑部后院一间小屋里,闭门谢客,一周之后,一篇极具挑战精神的中篇小说诞生了.

路遥将这篇小说——两本八开大稿纸的手稿,先拿给诗人、《延河》编辑晓雷看.小说标题处是空白,只有一句扉语:金盆打了分量在.晓雷一口气读完那部作品的初稿.

只觉得脊背上冷汗津津,心里边波涛汹涌.这是用否定的态度,正面描写文化大革命的残酷与丑陋的小说,那时,我的心理还停留在一种旧有的理论定势中,恪守着一种所谓的发展和贡献的论断,忽然看见一部讨伐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檄文,不能不感到震惊.当路遥征询小说的题目时,我们俩你一言我一语地商讨,最后觉得《牺牲》一题最为恰当,既是点名主人公在两派的斗争中牺牲了肉体,又暗示主人公和两派群众组织都做了一次无谓斗争的牺牲品.(晓雷《颓败的瓦屋》)

之后,路遥又将作品拿给作家李小巴和《延河》编辑部主任董得理审读,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李小巴和董得理都肯定了这部作品,这个中篇小说既不属于“伤痕文学”,也不属于“反思文学”,与当时的潮流不甚合拍.尽管内容是以描写“文革”中两派武斗为背景的小说,但作者的着眼点是在塑造县委书记马延雄这个人物.在两派群众组织即将爆发大规模武斗的危机关头,是他不畏艰险,挺身而出,企图阻止一场无谓的伤亡事件的发生.这部反映“文革”生活的作品,主题和角度,都不同于当时文坛上弥漫的那种控诉、抱怨情绪.路遥独辟蹊径,赞颂了在那个严酷的政治环境下,怀着对人民群众无比的热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群众的英雄人物.作为曾经参与过“文化大革命”,参与过武斗和动乱的人,路遥自己其实也是一个“文革”的受害者.在“文革”中,他有过对于一些老干部的错误批斗,伤害过他们的情感和肉体.为此,多年来,路遥心里一直埋藏着一种负罪感,一种真诚的内疚与忏悔.现在,他以文学的形式,在这篇小说中将这种情绪释放了出来.

李小巴和董得理都肯定了小说艺术视角和表现形式的独特新颖,同时针对叙述语言的粗疏提了中肯的意见.

这篇六万字的中篇小说,后来以《惊心动魄&#

1 2 3 4 5 6 7

关于伤痕文学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路遥与《人生》(纪实文学)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资料:

文学论文提纲格式

文学硕士

大学文学论文

文学论文发表

外国文学论文提纲

伤痕文学论文

文学毕业论文

外国文学鉴赏论文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难吗

doc下载 下载路遥与《人生》(纪实文学)WORD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