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翻译学— 范文

文学史类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文学史著中的胡适诗人形象相关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6000字

该文是翻译学专业文学史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文学史类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文学史著中的胡适诗人形象相关论文范文素材,适合文学史及新诗及现代文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学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认为其文用文言写成,态度“平和”,题目上标明是“改良”,不是革命,内容也只是“旧文学的修补”,不是“新文学的建设”.在1950年代中期张毕来、丁易、刘绶松等人的著作中,胡适形象已经不止是态度妥协和投降,而是带有明显的反动文人色彩.他们认为胡适这样的“右翼”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具有个人野心和反动的政治目的,“其主张只能算是新文化运动的一种反动的和倒退的力量”.到了1950年代后期,在高校师生集体编著的文学史中,胡适已然被淹没在一片咒骂声中.如果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学史著,还在新民主主义理论框架内,对胡适的“罪行”进行细致的论析,那么此期以复旦本为代表的集体文学史著,诸如“封建官僚买办的孝子贤孙”、“资产阶级的政客”、“文化上的反动头子和骗子”等等论调,不绝于耳.这时对胡适形象的塑造已经偏离了学理的轨道.

其次,基于对传统问题的双重标准,胡适的诗作在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史的改写中,成了形式落后、内容封建的典型.新中国成立初期,王瑶还在文学史著中从内容上尽力挖掘《尝试集》里态度积极、显示“五四”时代精神的作品,予以肯定,对内容不够积极、与革命相差甚远的诗作,才从形式上予以批评.比如,在内容上,王著肯定像《人力车夫>反映人道主义和劳工神圣的诗作“标示了初期新诗的特质”.这种观点可以追溯到民国文学史,朱自清、吴文祺(《新文学概要》,亚细亚书局1936年)以及周扬都曾肯定过《人力车夫》的人道主义情怀.而在形式上,王著则批评《一笑》、《老鸦》“染有浓厚的旧诗词味道”,充斥着“消极的不良因素”、“毫无意义的语言”.其后,蔡仪在《中国新文学史讲话》里则开始全盘否定《尝试集》,认为其与旧文学作品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没有“脱弃旧诗词的情调”. 王著、蔡著奠定了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史改写的基调,在此基础上,后来的文学史陆续加深了对胡适诗作的批判.他们在形式上寻找诗作证明胡适所谓的新诗只是将旧文学中的诗词“改装”一下,实质上未脱旧诗格调;内容上流露着典型的封建意识,表现为:维护封建婚姻,描绘封建士大夫的生活感情,表达资产阶级个人的小悲哀、小欢喜,表现庸俗虚假的人道主义等.比如,因内容带有人道主义情怀而在王瑶著作中得到肯定的《人力车夫》,在刘绶松的著作里却被评价为“以对于劳动人民的浅薄的同情为幌子,但骨子里却充满了毒素”,所起的是“模糊阶级意识、缓和阶级斗争的反动作用”.到了集体编著的文学史中,《尝试集》被全盘否定为内容“腐朽、无聊”,艺术技巧“非常拙劣”,只是“把陈词滥调涂脂抹粉改头换面后冒牌充数,非驴非马,没有半点诗味”的作品.颇有意味的是,这时文学史为配合对胡适的批判,所列举的诗作趋于雷同,大多是《新婚杂诗》、《病中得冬秀书》、《赫贞旦》、《生查子》等形式上旧诗词味道较为浓厚,内容上又多表现个人情怀的诗作.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史对胡适诗歌中西血脉问题的改写,其另一要点是:在胡适诗歌的西化问题上,无可争辩地给予全盘否定.

胡适在白话新诗理论与实践上,中西兼容并举.他吸收与借鉴西洋诗体,将之作为其诗歌文体学建构的一个方面,并以翻译诗开创中国“‘新诗’成立的纪元”.其诗论、诗作毫无疑问浸润着西化营养.然而,1950年代,在毛泽东倡导从民间与古典中寻求新诗发展出路之下,诗歌走的完全是一条“民族化”的道路.胡适诗歌中的西化倾向,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抵牾.所以,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史既然在阶级立场上将胡适定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这已经在逻辑上决定了他对待西方文化必然是个投降派,因此他的文学思想、诗论、诗作中受到外国影响的部分,必然属于投降于西方的证据.在这样的逻辑下,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史对于胡适西化问题的书写,从批判到全盘否定,已经不再注重具体分析,而是陷入一种谩骂式的书写.

这种书写出现在1950年代中期以后的文学史中.诸著将胡适与西方的联系叙述为充塞洋奴思想,或者直接将其贬为美帝国主义的代言人等,其论据来自胡适的具体诗作及其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你莫忘记》在此期文学史中被高频次引用,以证明胡适“指望快快亡国”、“亡给哥隆克”、“亡给普鲁士”“都可以”所流露出的洋奴思想.中山大学集体编著本批评《赠朱经农》表现胡适“国家民族的命运将来怎样,他完全不管”,“更醉心的是美国生活方式”.胡适的实用主义思想来自西方,此时也成为众矢之的,刘绶松称其实用主义是“毒素”,是“美国反动哲学”.孙中田指责胡适的文学思想是“从美国贩来的反动实用主义哲学的反映,他力图借此窃取运动的领导权”.这些贬损性书写,论证牵强,不讲学理.在其他一些文学史著中,干脆沦为谩骂,诸如“典型的帝国主义走狗”、“美帝国主义所直接豢养、培植出来的一只走狗”等骂辞充塞在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史对胡适的书写中.

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史在胡适诗歌的中西血脉问题上对民国文学史的改写,有着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受左翼思想影响的几部民国文学史,比如贺凯的《中国文学史纲要》(新兴文学研究会1933年)和李何林的《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生活书店1939年).最早“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现代文学的贺著,已经是以阶级论为纲,将胡适定为“资产阶级代言人”,称其:“在美国读书,赚得一个新式博士头衔,自然受了不少的德谟克拉西和赛因斯的洗礼,他抱了大决心,要把半殖民地的中国变成了欧美式的资本国家,可怜中国资产阶级仍然呻吟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下和封建残余的威腋中,所以胡先生一回国就撞着钉子.”这种嘲讽与贬损的语气与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史颇为类似.在论述其诗作时,贺氏写道:一老胡’!你真‘老’了!‘五四’以后,‘五卅’之间,中国正在革命高潮中,你纵不敢‘干干’!也应当‘拍手高歌’了!你既知道‘山脚底挖空了’,威权就要‘活活地跌死’,你又何不试一下‘武器’——‘炸弹’!而我们的‘老胡’,却在这时代投降了‘威权’——列席了善后会议,捧过了浦仪小皇帝.”这种过于主观的讽刺性话语,这种以阶级立场、以对革命的态度作为评价其文学功绩的标准,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史对胡适进行极端性改写的源头.李著从总体上而言,对胡适的评价比较客观,没有贺著如此浓重的主观色彩.但他最早批评胡适反文言的不彻底性,流露出“游移、动摇和妥协的态度”,这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文学史对胡适进行改写的不可多得的资源.

1970年代末期以后,文学史写作逐渐遵从史实.唐弢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田仲济、孙昌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林志浩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黄修己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等著作,起到了过渡性作用.

相较于新中国初期对胡适的反向性言说,这批文学史著对胡适的诗人形象,尤其是对胡适诗歌的中西血脉问题给予了更加公允的评价.虽然有的著作未能完全摆脱前期窠臼,但在思想解放的文化氛围里,显示出更加多样化的言说趋向.比如,唐弢本率先指出胡适诗歌在形式上的“新的因素:用白话人诗,句不限长短,声不拘平仄,采取自然音节,开始打破旧诗格律的一些束缚.”肯定胡诗突破传统的一面,力图对其形象作出客观真实的还原.黄修己著倾向于从否定的角度批评胡诗与传统的关联.该著列举胡适关于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的自我言说,说明当时有些写新诗的人受过旧诗词的熏染,加以无例可循,写的白话诗未能全然脱出旧诗词的意味,并认为这种状况以《尝试集》中部分诗最为突出.胡适“虽要破坏旧格律,但又留着改良旧诗词的痕迹”,因此,其对新诗发展所作贡献“不及晚一年出版的郭沫若的《女神》”.而林志浩本则肯定胡适诗歌与西方的血脉联系,强调借鉴西方资源才能真正摆脱传统束缚,创作出全新的“新诗”:胡适诗歌“从旧诗脱胎而来”,虽然最初还“保留着五言或七言的旧诗格式”,但他“在文学革命思潮的启发下”,又前进一步,以《关不住了》为标志,创作出“形式上突破了整齐划一的限制,语言更接近口语,音韵节奏也愈加和谐自然”的“白话新诗”.值得一提的是,田仲济、孙昌熙合著本在论述胡适及新诗运动时,一方面肯定胡诗与西学的渊源,认为其“仿西方诗体,用白话写诗,开始打破一些旧诗的格律”,并强调在这种西化的帮助下,其诗体大解放对旧诗格律的反叛,具有“新”的贡献;另一方面,该著还以晚清视野,建立起新诗运动与晚清的历史联系,指出“从旧体诗发展到新诗R

关于文学史著中的胡适诗人形象的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文学史类论文范文素材
21;,是“负起清末改良派‘诗界革命’未完成的任务”.这样,田著既认识到胡诗借鉴西方以摆脱传统的努力,又意识到其与传统元法割裂的血脉关联. 1990年代和新世纪的文学史著,少有政治意识形态影响,对胡适诗歌中西血脉问题的言说,延续并深化了上述具有过渡性质的文学史著的多样化特征.钱理群等人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以中西融合的眼光深入论析了新诗运动如何在传统中求新,并且“吸收国外的新语法,也即实行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散文化”.钱著不止于将胡适所倡新诗运动看作是对“诗界革命”未竟事业的一种被动延续,而是视为有意的“战略选择”.这就强调突出了新诗变革是胡适等人基于对文学革命进行整体、理性审思的结果.钱著进而论述以胡适为代表的“新诗运动”正是“选择了梁启超后退之处,作为理论出发点与进攻方向”.在胡适诗歌的传统血脉上,钱著还提出新的关联点:“在某种意义上,‘五四’新诗运动正是从宋诗对唐诗的变革里,取得自身的变革与创造的历史依据与启示的.”钱著非常重视胡诗对传统资源的整合与借鉴,当然,也看到了这种整合与借鉴的难度,指出《尝试集》“尝试重点是‘以白话人诗’,仍然不能摆脱旧诗词语言模式与文法结构法则的支配与制约,结果就写出了半文半白、半新半旧的诗”,认为其“真正走出‘以传统反传统’的怪圈”,是译作《关不住了》.之后的诗作“确实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中传统中挣脱出来,开始具备了现代汉语抒情形式法则的雏形”,所以《尝试集》被人们称作“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钱著因此总结《尝试集》“显示出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这种观点在21世纪以后的文学史中得到深化.程光炜的著作也认同“宋人‘以文入诗’的传统和黄遵宪以古文的‘伸缩离合’之法所进行的革命性实践”,是胡适“白话诗创作的最初资源和依傍”.其论述胡适同旧体诗告别的过程,在第一个,阶段“借重中国诗歌传统中没有严格格律限制的‘古风’以跨越近体律诗严格的形式规约”;第二个阶段,则“从对英文诗歌的翻译中受到启发,逐渐摆脱古典诗词的笼罩”.这个过程正是“白话新诗从传统诗词中蜕变和新生的艰难过程”.与钱著、程著强调胡适诗歌与传统的关联持不同看法的,以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为代表.朱著更强调胡适等早期新诗人对“诗界革命”革新与超越的一面,认为新诗在“体式上”与中国古典诗歌实现了“全面的断裂”.胡适等白话诗人因“与梁启超、黄遵宪等诗人区别开来”,而成为“20世纪中国诗歌王国的开创者”.


该文出处:http://www.sxsky.net/wenxue/fyx/401649.html

总之,1970年代末期以来,胡适诗歌的中西血脉问题得到了比较公允的评价,胡适形象在众声喧哗中其光鲜面得以凸显.

1 2

文学史类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文学史著中的胡适诗人形象相关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6000字参考文献:

胡适的博士论文
2016学年述职报告胡周国.,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教授,副教授62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946人.学校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

中大汉语言文学专业
否成功.,名词解释(3。汉语言文学专业而具有较强的分析作品的能力.,(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文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因此,在讲清文学基本原理和相关知。

形象期刊
人物形象论文提纲高中作文讲义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b.宣传民主共和与主权在民的思想,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对专制d.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19.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

人物形象论文提纲
"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人物形象论文提纲北京市,人物形象论文提纲学校 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三,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第五节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一,为史。

人物形象论文
"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人物形象论文提纲北京市,人物形象论文提纲学校 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三,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第五节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一,为史。

红楼梦人物形象论文
"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孔。人物形象论文提纲北京市,人物形象论文提纲学校 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三,辩丽横肆的语言艺术,第五节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一,为史。

形象礼仪论文
人物形象论文提纲高中作文讲义了人的价值d.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1.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

企业形象管理论文
人物形象论文提纲高中作文讲义了人的价值d.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1.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庸之道",。

胡启朝,用博士文创业
浪是看你在一切顺利时如何表现,冲大浪是看你在一切不顺利时如何表现.”他对公司重新燃起了希望.2012年的冬天,胡启朝来到破产保护中的a123公。

西方文学论文
方法律思想史论文题目专题三首举义旗的急先锋".1917年,胡适回国,被蔡元培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后任英文部教授会主任.后来胡适也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

文学史著中的胡适诗人形象(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