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与知青作家的精神突围与自我拯救相关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
关于知青及作家及红卫兵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知青有关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关于知青作家的精神突围与自我拯救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对写作知青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40;压力、心灵的焦虑与精神的危机.“文革”结束,上山下乡运动终结之后,红卫兵、知青的内心均为幻灭与痛苦所填充:他们 “已经完全不相信自己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巨大的精神危机迫使他们发出这样的心声:“啊,还奢谈什么解放别人,还是先救救自己吧!”“如果说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的话,知识青年就是臭老十.” (11)而提出寻根的命题就是自尊的渴求和自救的开始,就是不甘于命运摆布的主动出击.这篇论文出处:http://www.sxsky.net/wenxue/ssmzwx/453231.html
2.寻根:知青作家化解压力与自我拯救的绳梯
现在我们把问题转移到最关键的方面来:知青作家为什么成为寻根理论与实践的中坚力量?换一种说法,知青作家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对寻根感兴趣?
按照社会心理学的归因推断理论分析,行为是意图的直接反映.如果一个人的某种行为可能存在多种原因的话,你就可以问:他选择这种行为和选择其他行为将有什么不同的后果?比较一下实施的行为与假设实施的行为的后果,如果找到了两者的差别,往往就可以推断出行为的基本意图的强度,并且所选择的与未选择的两者间不同因素越少,就越能更有信心地推断倾向性.
80年代中期前后,文学的多种可能性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新写实主义、文化寻根等等.承受着巨大社会压力且时时谋求突围的知青作家,他们会如何选择呢?我只能说,当文学的主体意识确立之后,他们一般不会选择与现实政治紧紧绑在一起的传统现实主义,而是根据各自对文学与现实关系的理解,采取不同的走近文学的路径.如池莉、方方等选择了还原生活的新写实主义,残雪、张辛欣、马原等选择了带有浓重主体色彩和西方叙事艺术的现代主义.提倡寻根文学的那部分知青作家与上述知青作家相比,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他们既不认同创作上的中庸态度,也不首肯脱离现实的主观高蹈.当然,有一点是共同的:都有过被狂热的信仰鼓动而又被突然抛弃的特殊经历,都由此产生过愤懑、孤独、绝望而茫然的情绪.但是,对于命运的拨弄,对于曾经的苦难,知青作家的认识和态度也并不完全一样,有的甚至相距甚远.寻根文学的主将韩少功对此有过自己的说法.在一次参加知青的集体返乡活动后,他曾对“怀旧”这种感情做过一些分析,意思是说,“怀旧”是失去尊严的人们对尊严的追认,“怀旧”“不失为一种自我价值确认的需要.”他曾为知青们表现出来的某些义举深深感动,尽管他知道这些知青大多数仍然会市民气依旧,但依然“希望能抓住任何一丝高尚的痕迹,那是我挣扎出水面的大口呼吸.”(12)韩少功的价值倾向的确具有某种代表性.它代表了一种精神高标,一种不甘平庸的理性追求,也可以理解为知青一代人的文化、性格印记.
一位研究知青思想的学者指出,从1978年到1992年,知青文学中控诉与批判的主题一直在延续,意味着知青心中的伤痕永难愈合!然而,痛定思痛之后,知青们会怎样总结与反思自己的过去呢?“从‘斗私批修’到‘生存竞争’或‘合理为己’-是一条这样的思想史线索.它显示了知青中多数人从天真走向务实的心路历程.”“还有一条重要的线索是,从‘改造世界’到‘理解世界’.”等“承认救世之梦的不合时宜,走回到‘天人合一’、‘理解世界’的传统中来,与世界达成一种妥协,是明智的选择,也是无奈的宿命.” (13)当然,这也不是全部.仍有一些知青作家能够在一次次风云变幻、人心沉沦的时刻把理想主义的旗帜举得更高.面对苦难,张承志拒绝诉苦,深深怀念着青春的激情与理想;梁晓声坚持以反映老百姓在现实中的生存状态作为写作的意义;韩少功始终坚信:一种伟大的艺术必定是一种伟大人格的表现,人格就是作家独到的精神境界;史铁生从合理的利己主义走向爱的宗教,表示要“知人之艰难但不退而为物,知神之伟大却不梦想成仙,让爱燃烧可别烧伤了别人,也无需让恨熄灭,惟望其走向理解和宽容,善,其实仅指完善自我,但自我永无完善.”这类知青作家都是社会转型时期坚守人文立场,坚持价值担当的悲剧英雄.惟其如此,韩少功、阿城、李杭育、郑万隆等作家才不约而同地找到了“寻根”文学这一新的文学支点.“寻根”文学的策动是知青作家知己知彼、扬长避短的一次心智展示和成功的自我塑型.
从主观动机上说,提倡文学“寻根 ”是在进行自我拯救.既然知青在已经热过头的反思文学潮流中占不到便宜,反将成为社会怨气的出气筒,那就不妨改弦更张、重找路途.
从客观效果看,“寻根”从政治话语场的抽身转而进入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追溯、反思,使文学卸下了它不该承载的重负,从而回归到文学的本体.这样的回归,不仅对文学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而且对知青作家原来的观念化写作积习也是一种自我否定、自我纠偏.“寻根”的核心问题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反思,它包含正统文化更包含散落在民间的非正统文化.从“寻根”的理论鼓吹和创作实际看,它是企图用现代性这根红线把民族的过去与未来联通起来.也是企图借文学的蜕变实现知青作家自我价值确认的合理需求.
从作家自身条件论,是谁对传统文化既有亲和的一面又有批判的一面?是谁长期生活在百姓之中,与民间靠得最近?依照当时作家队伍状况,那就是非知青作家莫属.在中国作家中,有哪一代人在乡村、农场扎根数年之久?有哪一代人与民间保持着这样长久的精神联系?虽说“知青”这个称号标示了这代人非工、非农、非兵的尴尬地位,但是在苦难中摸爬滚打的经历和肉体伤痛经沉淀升华已经成为知青深深珍视甚至值得炫耀的精神财富:“农民你当过吗”?“苦难你有吗”?“乡风民俗你熟悉吗”?“老百姓的心思你懂吗”?是啊,只有正视了这些,我们才能理解为何寻根理论与寻根创作都把“根”寻到了偏远蛮荒之地?即便表现城市生活,也避开流光溢彩的繁华地段而要深入到城乡接合部或街头巷尾中去.诚然,城市,曾是知青的人生摇篮,但它同时也是知青被放逐的伤心之地.知青返城后,城市对他们来说,只不过是农村移民的寄居之所罢了.此种情境下,插队生活留下的种种甘苦自然成为知青回到城市后唯一可堪回味的一切.少年的梦想已经远去,眼前的现实令人彷徨.假如随着主流文学的轨道懵懵懂懂地走下去,不知知青作家还会怎样前行、怎样写作?于是趋利避害的本能和扬长避短的人生智慧就导引他们找到了文化寻根一途:与其吁求社会宽恕,不如赢得社会尊重.
注释:
①韩少功:《文学的根》,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18页.
②李庆西:《寻根:回到事物本身》,《文学评论》1988第4期.
③尹昌龙:《1985:延伸与转折》,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8页.
④夏烈、李庆西:《李庆西访谈录》,《西湖》2006年第2期.
⑤⑥杨匡汉、孟繁华主编:《共和国文学五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9页、第147-148页.
⑦转引自孟繁华:《1978:激情岁月》,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10页.
⑧⑨ 朱子峡:《知青文学:这座富矿还能再开掘下去吗?》,《文艺报》1998年11月10日第一版.
⑩(12)韩少功:《暗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101页,第171-172页.
(11)(13)樊星:《“知青族”的旗帜》,《当代作家评论》1995年第6期.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中文系)
责任编辑 半夏
知青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与知青作家的精神突围与自我拯救相关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文献:
自我反思论文
是我的基本原则.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就要细细体会,反复咀嚼,不容自我干扰。高中数学论文与数学教学反思摘要】力度空前,理念新颖的数学课程改。
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
究,德育心理,提高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研究 。体育教学论文,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主体,是完成学校体育教育任务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运动能力的重要手。
自我营销论文
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就要细细体会,反复咀嚼,不容自我干扰。营销论文前言厦门科特点与学生学。
心理学自我分析论文
文考核高校教。论文自我检查报告摘要(中,外文),缩略语表,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几个部分.其中正文由前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等部。论文自我抄袭小学部分 9。
精神护理论文
究党的建设和党员管理教育方面的问。体育教学论文,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帮老师收还器材.,6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我。
精神病患者护理论文
究党的建设和党员管理教育方面的问。体育教学论文,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帮老师收还器材.,6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我。
论文自我抄袭
论文自我抄袭小学部分艺;文科,人文科学,79.artery['ɑ:t?ri]n.动脉;干线,要道,80.article['ɑ:tik?l]n.文章,论文;条款,条文;物件;冠。
两会精神论文
究党的建设和党员管理教育方面的问。体育教学论文,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帮老师收还器材.,6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我。
全国两会精神论文
2,讨论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3,研究党的建设和党员管理教育方面的问。体育教学论文,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帮老师收还器材.,6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教师对学。
学习两会精神论文
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党章的基本精神,掌。体育教学论文,浅谈体育精神与人格教育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提高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明确体育课的目的,作用,教师根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