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论文汉语言文学英美文学— 范文

关于文学方面论文范文文献,与如何中国与中国文学相关毕业论文题目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文学方面汉语言文学小论文,关于如何中国与中国文学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及底层及社会问题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值错位或价值虚无,不仅在中国存在,在西方国家同样存在,“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对于“现代人”来说,没有任何坚不可摧的观念,一切都处于相对化或虚无化的状态,都处于无根的漂泊中.在19世纪,我们看到“上帝死了”所象征的绝对价值的崩溃,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正是在这一精神困境中的挣扎,在20世纪,我们在伯格曼、小津安二郎等大师的电影中,也可以看到他们在旧价值和新价值之间的痛苦选择与探索.

一方面,如果就西方内部的价值观来说,只有古今、新旧的矛盾,而对于中国及其他后发国家,在古今、新旧之外,还有一个中外(内外)的问题,使价值的问题更加混乱与复杂.另一方面,西方的价值观处于自发的演变之中,历时已有数个世纪.而在我们中国,从坚守“三纲五常”到“目无纲纪”,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价值的剧变可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而今天价值标准的紊乱大概也是空前绝后的,而这些尚未得到作家的足够关注,似乎也很少有人为此感到内心的痛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或许也是中国没有出现真正的“大师”的原因.

1980年代文学理想的破灭

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既是传统文学的现代转型,也是“世界文学新拓的一个支流”,它是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形成的,既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一面,同时也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同时,它也是在与中国人民的血肉联系中形成的,新文学为中国的转型提供了新的价值认同,同时也将转型过程中的艰难转折呈现了出来,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传统与精神资源.

19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逐渐偏离了五四新文学的传统.现在看来,1980年代提出的“新的美学原则”,不过是以一种西方的、现代主义的、精英阶级的既定美学标准来规范中国文学,从而形成了一种注重形式、叙述、技巧的倾向.如果说1980年代的文学理想,是“走向世界”,是“纯文学”,是对作家创作“天才”的迷信,那么在今天,我们可以说,这一理想已经破灭了.一是对西方文学的“模仿”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大家,二是“精英化”使它逐渐远离了底层,远离了读者,在表面的繁荣之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如果从作家的角度来说,这些危机主要包括作家的生活状态与精神状态的影响、他们把握世界的艺术方式的缺陷,以及市场化与消费主义文学环境的影响等.

李美皆在《从苏童看中国作家的中产阶级化》一文中指出,“成功以后的苏童,身上越来越见出贵族气质的沉淀,同时作品也越来越少,有一段时间我曾经纳闷,苏童是在韬光养晦吗?在期待之中迎来了苏童的《蛇为什么会飞》,结果却是大失所望.我甚至怀疑:这是苏童写的吗?尤其书出来以后,苏童明明底气不足,却还到处去做宣传,倒显出某种贵族身上的寒碜,让人觉得遗憾和难过.等其实苏童丧失的不仅是悲悯,更是面对苦难和发现苦难的那种勇气.这个苦难包括内在和外在的.苏童的贵族气,地道看来应该是中产阶级气味.中产阶级最大的特征便是从精神到物质的自足性”(4).李美皆的描述是极富洞察力的,然而处于这种状态的作家不只苏童一个人,而是大多数在80年代成名的作家,即使还没有处于这种状态,那么“中产阶级化”也是其中大部分人的梦想,于是我们便不能不一次次从他们的新作中感到失望.当作家仅仅满足于成为一种“成功人士”,成为一种“中产阶级”,那么他们的文学也就只能成为这个阶层的审美或标签,从而丧失了对现实的观察、思考及艺术化的能力.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大师的焦虑”与“诺贝尔文学奖情结”.在这里折射出两个问题,一是他们对西方文学价值体系的简单认同与追逐,二是他们对名利的过分看重,或者说对“文学场”中的权力的过分看重.

一方面,在把握世界的艺术方式上,80年代的很多作家尤其是“先锋派”,一直是以主观化、抽象化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及其本质的,在他们的作品中,叙述比现实更加重要,作者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将人物、故事、理念巧妙地结合起来,给我们呈现出一个艺术化的世界.主观化的方式有利有弊,但只要与作家的艺术特点结合起来,也能写出优秀的作品.但在今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先锋的“姿态”后的无病呻吟与矫揉造作.这样一种仅从主观把握世界的方式可以说已经失去了创造力.

另一方面,是文学环境的市场化与消费主义倾向.市场化既为作家带来了机遇,也给作家带来了伤害.以余华的《兄弟》为例,对余华这样成名于80年代,以《活着》等作品在90年代获得巨大声誉的作家来说,其名字与声誉便是无形的“象征资本”,如何将“象征资本”转化为现实财富,恐怕不仅取决于作家本人的意志,也是出版与商业等机构所汲汲以求的.对于80年代的“文化英雄”来说,在市场化的进程中,关键的是要将所获得的声望等“象征资本”转化为现实财富,于是不管写得多差,只要有了宣传的力度与覆盖面,也会取得市场意义上的“成功”,而一些可能写得更好的年轻人,则被压制、压抑了.

我在一篇文章中认为,80年代文学的一个整体效果是:普通读者数量剧减,从业余作者、基层作者中培养“文学新人”的系统崩溃了,而“大众化”的生产―流通―接受模式也被摧毁了,文学成了精英阶层把玩的玩意儿,或者商业化的一种“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40―70年代文学“大众化”的渠道,造成了“文学的繁荣”,而后又摧毁了这一运行方式,把大部分普通读者排除到接受的范围之外了.8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学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它们是面向精英、面向批评家、面向(海外)市场的,好像与中国的底层民众没有关系,既不关注底层民众关心的事情,也不把底层民众当做预期的读者,那么自然底层民众也不会关心他们.

如何中国与中国文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以上这些不仅造成了80年代文学理想的破灭,对文学本身的存在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底层文学”的传统,或新的可能性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底层文学”在新世纪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重建了文学与现实、与世界、与民众的联系,并从底层的视角观察与描述着中国的变化,只有这样的视角,才有可能全面地表述出“中国经验”的丰富复杂性,也只有这样的视角,才能表现出普通中国人在这一变化中的情感与内心世界.

如今关注底层已经成为了一种思潮,不只文学(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电影(故事片、纪录片),在美术、摄影、电视剧,甚至流行歌曲中都有所表现,在理论、批评领域更是讨论的一个热点,可以说是一个整体性的文艺思潮.这一思潮的产生与中国现实的变化相关,与思想界的论争有关,也与文艺自身的发展规律有关.

“底层文学”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出现了一些代表性的作家,以前不太关注底层的作家也开始写这方面的作品,一些青年作家也正在涌现出来.就作品来说,“底层文学”也在不断丰富,如果说早期更多的是“问题小说”,那么近两年已突破了这一模式.现在有两个倾向值得注意,一个是不少作家不仅关注底层所遇到的社会问题,也开始关注底层人的心灵世界与精神处境,这是一种深化,也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作品;另一个是有作家开始以底层为题材创作长篇小说,以前引起关注的“底层文学”都是中短篇,长篇的出现说明作家不单是关注某一社会问题,而力图在总体上呈现对底层、社会、时代的看法,这同样可以看作是“底层文

关于如何中国与中国文学的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关于文学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学”不断深化的一个表现.

现在关于“底层文学”的讨论中,常有论者将“底层文学”与“左翼文学”联系在一起,认为“左翼文学”构成了“底层文学”的文学史传统,我也是最早持这种论点的研究者之一.这一讨论方式的长处在于,可以将“底层文学”的讨论纳入一种历史的视野或框架中,从而不单纯讨论当前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思潮,而可以从“左翼文学”的发展历程中汲取经验与教训;而其不足之处则在于,一些研究者往往将“底层文学”与“左翼文学”简单地相提并论,不论其赞成或反对,都首先是针对“左翼文学”而来的,而这又因为对“左翼文学”理解的窄化与“意识形态化”,从而加剧了对“底层文学”的偏见,也忽略了“底层文学”在新时代的创造与独特性.因而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底层文学”的传统及其在新时代的可能性.


本文地址:http://www.sxsky.net/wenxue/ymwx/386791.html

“左翼文学”固然构成了“底层文学”的重要资源,但却并不是唯一的传统,在“左翼文学”之外,“底层文学”还有更多值得借鉴的传统.而从“底层文学”当前的创作实践来看,与其说它更接近于“左翼文学”,毋宁说它更接近于现代文学史中“民主主义”一派的创作,也即以巴金、老舍、曹禺等人为代表的新文学传统.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虽然它们对社会现实的不公正、不合理之处充满义愤,但却并没有明确的改变的途径或方向.在巴金的《寒夜》、老舍的《骆驼祥子》、曹禺的《雷雨》与《日出》中,我们看到的只是“小人物”的挣扎以及对社会的控诉,却看不到主人公未来生活的“出路”.在以往的文学史叙述中,“没有方向”或“看不到出路”是这一派文学最终为“左翼文学”所取代的重要原因,但在“去革命化”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在昔日的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失去光彩之后,“没有方向”成为大多数作家的现实处境与精神处境,因而巴金等作家对现实社会压迫结构的揭示,对“小人物”的同情与悲悯,及其背后的人道主义等思想资源,便成为底层文学所继承的重要文学遗产.

我们固然可以批评他们“看不到出路”或者无法提出新的“乌托邦”,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这是包括左翼思想在内的批判思想在当今世界所遇到的普遍困境,我们毋宁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描绘与批判,视为寻找出路或者从困境中突围的一种方式,而只有在这种寻找与突围之中,我们才能够看到新的曙光与新的希望,只有从这个角度,我们才能充分认识到这些作品的积极意义.或许也只有这样,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探索的一种形式,其丰富性和多样性才能充分得以展示,也即文学并不能提供某一种固定化的理想或“真理”,也不期望以一套“完整的方案”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作家们只是对社会现象或现实问题提出各自的批判与质疑,发出自己独立而独特的声音,彼此之间不必相同,正如巴金与老舍不同,而他们又都不同于曹禺一样,从而形成一种参差错落、多元共存的美学景观.

但同样重要的是,“民主主义”作为总体上相近的一种文学思潮与思想倾向,作为“新文学传统”的一脉,自然也与“旧文学”、与“新文学”的其他派别不同.它们并不将文学当做“得意时的消遣或失意时的玩意儿”,也不追求“为艺术而艺术”,而注重文学在改良人生、改造社会中的功用,这正是它与“左翼文学”的相似之处.巴金通过“激流三部曲”和《寒夜》、《憩园》告诉我们:这样的生活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改变!而老舍通过描写祥子“个人奋斗”的波折和最后的堕落,曹禺通过对比上层社会的奢靡与底层生活的艰辛,也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这是一种站在底层或“小人物”立场上的呼喊,是对旧秩序或旧中国的批判与质疑,也是对更公平、更自由、更民主的“新社会”的召唤.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他们是新世纪“底层文学”的先驱,或者说,“底层文学”继承了他们的精神血脉.


文学自考毕业论文怎么写
播放:25237次 评论:4527人

我们并不否认“左翼文学”是“底层文学”的传统与精神资源之一,“底层文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历史的契机,而且在全球化的时代为书写中国经验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来自民间与底层的视角.只有建立在底层之上的中国文学,才是稳固的、坚实的,也才能在传统中国的现代转型中、在价值碎片的整理与重建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个半世纪以来的“转型”中,中国文学与中国一样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而正是由于与中国的大地与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中国文学才获得了勃勃生机.对于我们&#

1 2 3

关于文学方面论文范文文献,与如何中国与中国文学相关毕业论文题目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
4近代文学培。中国古代文学试题库源;,——中国古代民俗志,民族志传统;,——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理论,方法和学术范式;,——现代民俗学田野研究的成就与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中。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招生,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目录础理论④811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学050102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_01词汇学与词典学,_02句法,语义研究,_03社会语言学,。

中国论文网
网烟台,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蛋白质,组学与分析技术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在研究棉铃虫bt抗性中的应用,课程名称:蛋白质组学与分析技术,学期:2016-2016。

中国古代建筑
够广泛使用与语言文字方面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主修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概论,写作,中。中国古代建筑论文2016。

中国古代建筑论文
代建筑史论文高中选修课又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能够广泛使用与语言文字方面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主修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

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
代建筑史论文高中选修课又具备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能够广泛使用与语言文字方面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主修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

中国计算机教育
式发展,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计算机教育培训.,10.汉语言与文秘类:汉(中国)语言文学(教育),汉语言,中国语言文学(化),中文应用,对外汉语,华文教育,应用语言学,戏剧影视文。

中国法学期刊
论,外国文学评论,教育研究,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中国法学期刊厦门,厦门大学文科奖励期刊目录图书情报工作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软科学中国图书馆学报哲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

中国美学论文
国美学论文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画论类编》俞剑华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04《中国美学史大纲》叶朗上海人美社1987年05《历代论画名着汇编》沈子丞文物出版。

中国法学前沿
中国法学前沿广东先要关心现实,要把焦点放在如何把事情办好办成.法律非法学,绝大多数的人不会去从事法学.在中国社会里,重要的不是提出多少学术观点,而是要通过实践改造中国.宿舍的规。

如何中国与中国文学(2)WORD版本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