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玩在初中数学教学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本论文是一篇初中数学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玩在初中数学教学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初中数学及命题及逆命题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初中数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学生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教学活动.3.能从"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两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能简单应用这些结论.
教学过程:
问题一:
(1)我们曾探索发现了有关平行线的哪些结论
(2)我们是如何证明"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3)从基本事实"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以证明哪些
结论
说明:1.通过提问,回答的方法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学习,能够很快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增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同时也能很快回忆起以前学习过的知识,通过学生熟悉的知识来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信心及求知欲.
活动一:与同学合作,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画出相关的图形,并根据所画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
求证:∠1等于∠2.
问题二:说说你的证明思路.
两种证明方法:分析法,综合法.
证明1:∵AB∥CD(已知),∴∠3等于∠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等于∠3(对顶角相等),∴∠1等于∠2(等量代换).
证明2:要证∠1等于∠2,需证∠1等于∠3,∠2等于∠3,
由于∠1与∠3是对顶角,所以∠1等于∠3.
要证∠2等于∠3
例题:
例1.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画出相关的图形,并根据所画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请同学根据上例过程,完成你的证明,并与同学交流.
说明:1.再次"尝试"的证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已的知识积淀,从而对证明的格式有更深的理解.
2.再次感受到人类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例2.已知:如图a∥b,c∥d,∠1等于50°.
求证:∠2等于130°.
分析:思考方法一:
c∥d→∠3+∠5等于180°,
→∠1+∠2等于180°→∠2等于130°.
思考方法二:
∠3+∠4等于180°→∠1+∠2等于180°,
∠2等于130°.
说明:通过多种思考方法的交流,促进学生发散思考,并在交流中,发展学生的合乎逻辑的思维,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上述的分析思路,完成此题的证明过程.
1.如图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MA∥NB,∴∠1等于∠3
B.∵∠2等于∠4,∴MC∥ND
C.∵∠1等于∠3,∴MA∥NB
D.∵MC∥ND,∴∠1等于∠3
A.60°B.70°
C.80°D.65°
3.已知:如图3,AD∥BC,∠B等于∠D.
求证:AB∥CD.
4.已知:如图4,AD∥BC,∠ABC等于∠C,求证:AD平分∠EAC.
作业:
教后记:
2.如图2,AB∥CD,∠A等于25°,∠C等于45°,则∠E的度数是()
泰州二中附属初中数学讲学稿
课题:证明(3)
主备人:张雪丰审核人:王征时间:2016.5.
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从"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并能简单应用这些结论.
3.继续感受数学的严谨,结论的确定,初步养成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推理习惯,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由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转化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
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多少度
2.你是如何知道的
3.这个结论正确吗
如何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这个结论
2.根据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小明的证明思路是什么
4.小丽的证明思路是什么你能写出证明过程吗写出来与同学交流.
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例题:证明三角形的外角与三角形内角的大小关系.
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思考:如图,∠α是△ABC的一个外角,∠α与△ABC的内角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知道:
∠α等于∠A+∠B,
进而∠α>,∠A,
∠α>,∠B.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说明:这里用多种方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让学生更能体会到证明这种逻辑推理思维.同时各种探索活动使学生能形式化的表达,发展学生合乎逻辑的思考,步步有据地,有条理地用自已的语言表达并鼓励学生主动地表达与交流,引导学生不仅从已知条件向结论探索,而且从结论向已知条件探索或从已知条件和结论两个方面互相逼近.
练习:
P173练习第1,2,3题
已知:如图,在△ABC中,∠ACB等于90°,点E在斜边AB上,且BE等于BC.
求证:∠B等于2∠ACE
例:如图,梯形ABCD中,AD∥BC,∠B等于∠C,求证: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
布置作业
课本,课外作业《数学补充题》
教学后记:
泰州二中附属初中数学讲学稿
课题:互逆命题(1)
主备人:张雪丰审核人:王征时间:2016.5.
教学目标:
1.回顾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能主动地区别这些互逆命题,
2.能从"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两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能简单应用这些结论.
教学过程:
情境一: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人泰勒斯利用影子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他自已还发现了三角形的一个特征: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反过来说,要使三角形两角相等,它们的对边必须相等.这个发现我们现在看来很简单,可是在当时发现它们的确不易,其实这两个三角形的特征是两个定理,或者说是两个真命题.
问题:1.这两个命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2.我们还学过类似的一些命题吗如(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归纳:两个命题中,如果第一个命题的条件是第二个命题的结论,而第一个命题的结论又是第二个命题的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说明:1.这个情境,通过同学们熟悉的一组互逆命题引入,使学生能轻易总结出互逆命题的特征,归纳出它们的条件与结论的共性.再通过同学们之间的合作,交流,探索出类似的命题,从而能熟练掌握互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2.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所以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
交流:
1.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与同学交流:
(1)对顶角相等,
(2)如果a2等于b2,那么a等于b,
(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4)轴对称图形是等腰三角形,
(5)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说明:1.(1)(3)(5)直接叙述它们的逆命题可能会有些困难,可以指导学生画出相关的图形分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问题:
1.你能判断上述互逆命题的真假吗
(1)真,假,(2)假,真,(3)真,真,(4)假,真,(5)真,假.
说明:组织学生思考并交流各自判断命题真假的情况,以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一对互逆命题的真假性不一定相同.
问题2:说说你对一对互逆命题的真假性的看法,如果原命题是真命题,它的逆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吗
问题3:你是如何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
例:如果a2等于b2,那么a等于b正确吗
(不正确,如:当a等于2,b等于2时,a2等于b2,但a≠b,这样的例子称为反例说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以利于引导学生体验并理解: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一个反例.这里既是学生学习互逆命题,同时也获得判断真假命题方法的好机会,也是对前面几何知识的回味,要让学生多思,举一反三.
例1:.
(1)若ac2>,bc2,则a>,b,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3)若ab等于0,则a等于0.
说明:1,真命题应是公理,定理,定义以及由它们推导出来的正确的结论,.
2,这里仍要提供让学生多说的好机会,让学生多说才能多思,多说才能有条理地表述,让学生自己去举反例,让学生要有思考的过程,要注意这里不仅仅是命题的教学,更是几何的综合课堂.
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原命题与逆命题&
初中数学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玩在初中数学教学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参考文献资料: